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反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诉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2条、59条、126条、12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184条涉及到反诉,但规定很简单。理论界对反诉的有关问题看法不尽相同。为此,本文试就反诉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供理论研究和司法实际工作参考。一、反诉的概念和特征什么是反诉?民事诉讼法学者对此有不同表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说,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里,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作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和本诉之诉讼标的和理由有牵连的…  相似文献   

2.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和本诉有联系的保护自己民事权利和合法利益请求.反诉作为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被世界各国民事诉讼立法所普遍确立.如日本诉讼法典第239条、德国民事诉讼法33条、法国民事诉讼法70条、台湾民事诉讼法260条都有对反诉制度的规定.我国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只对反诉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第52条规定,被告有权提起反诉;第126条规定,被告提出反诉的,可以合并审理),在诉讼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司法实践也不易操作,从而对反诉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美国民事诉讼反诉制度的设计立足于扩大本诉的吞噬力 ,从而一次性解决所有相关纠纷。一次性解决纠纷原则是美国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与美国的历史、人文传统及法律制度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也对我国反诉制度的改革完善有着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反诉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我国立法对其规定过于简单,并固守传统理论将反诉当事人范围限定于本诉原被告之间。此种限制不仅有违反诉的制度目的,而且易于导致共同诉讼及既判力扩张的理论相冲突。究其原因,是平等诉权观尚未根本形成、对反诉性质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及与相关制度衔接不力等原因所致。反诉当事人范围的扩张已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我国应当在确立平等诉权观、正确把握反诉性质的基础上,承认反诉当事人范围扩张的正当性,完善反诉当事人的立法,使其与相关制度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其解决纠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诉讼标的理论。该理论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案由确定,合并审理,反驳与反诉,当事人提出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法律理由错误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实践,对举证责任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的任务之一。因为,民事诉讼的胜败,直接取决于提供的证据是否确凿,是否充分,能否证实诉讼请求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如果离开了证据,离开了  相似文献   

7.
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特有的重要制度。我国对反诉制度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司法实践中也存在颇多问题。应从诉权、诉讼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反诉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反诉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种诉讼制度,反诉内含着极为丰富的法律价值,学界对此也投入了诸多的研究成本,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在一些问题上,学界还未达成必要的共识,司法界对反诉制度的适用也存在一些不当的行为。因此,本文就反诉的独立性、反诉的时间性、反诉与本诉的关连性、反诉与反驳及反诉的审理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反诉是当代民事诉讼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保障当事人诉权平等,提高诉讼效益的价值.无论对法院还是当事人,都是一项极佳的实现公正与效率双赢的制度.结合我国立法、司法及理论现状,反诉制度在我国法治实践中遭遇重重困境,我国应更新反诉观念的同时不断完善反诉的程序性设置.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有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问题.应当处理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与本诉的关系,赋予第三人以切实的程序保障和独立的诉讼地位.从而彻底改造和重新设计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这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也是重构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不少人认为,此处的“合并审理”就是指“合并管辖”。我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合并管辖”的词条解释便持此议,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民事诉  相似文献   

12.
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一项实体制度,可以在诉讼外行使也可以在诉讼内行使。当在诉讼内行使时,目前有三种裁判方式,交换给付判决相对于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而言,符合双务合同的牵连性及同时履行抗辩权目的,并可以彻底解决纠纷,相对于确定的同时履行判决而言,符合诉讼的法理,相对于反诉而言更加诉讼经济,并且从理论和制度上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平衡性机制是实现公正与效益所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却对反诉制度规定得较为简略、粗疏,致使司法实践中对这项制度的适用出现混乱不一、无所适从的局面。通过对我国反诉制度适用受阻现状的反思,从立法理念角度对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进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项极佳的实现公正与效益双赢的平衡性机制.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反诉制度却非常简陋、粗疏,致使司法实践中适用这项制度出现混乱不一、无所适从的局面,立法与司法的恶性循环,使反诉制度的平衡性机制缺失在所难免,本文通过对我国反诉制度适用受阻现状的反思,从立法理念角度对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刑法牵连问题层出不穷,不仅源于实践案例的复杂性,也源自当下对刑法的牵连关系理论研究的滞后性。若要从根源上对刑法牵连问题的理论研究有所推进,须对现有牵连关系理论进行清理与重建.坚持限制解释、不可逾越与避免、严格参照罪状、事实判断四原则,进而对刑法牵连关系进行界定,并在刑法牵连关系之下实现对牵连犯与吸收犯的认定;且对具有刑法牵连关系的牵连犯与吸收犯一律从一重刑处罚..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民结合的一项重要制度 ,是遭受犯罪行为而受到损害的被害人维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由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相对简单、薄弱 ,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论述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范围 ,特别提及的是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以及诉讼中诸如是否交纳诉讼费、提起的期限、诉讼时效的计算、被告人是否有权提出民事反诉等程序性问题 ,并就上述问题提出了思考意见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否接纳或受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问题上,我国法学法律界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主张,即肯定说与否定说。相比之下,“肯定说”似乎更受大众舆论的欢迎与支持,而“反对说”则一直为立法与司法所坚守。客观而论并从发展的眼光看,现行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将精神损害赔偿排斥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外,是理性而明智的。它既体现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民事立法的精神实质,也符合当代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8.
牵连犯虽然在刑法理论界得到普遍承认,但这不能成为其继续存在的合理理由。牵连关系之难以认定、牵连犯与吸收犯的重合、牵连犯处断原则的无法抉择等缺陷,足以说明牵连犯理论的不成熟、不完善、不科学,也足以说明废除牵连犯的合理性。这符合国际刑事立法发展的趋势,也是刑事司法科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为案件发回重审的理由,是审判权力为本位的诉讼模式的产物,是司法理想和司法操作的混同,并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建议立法机关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理论上“只有‘调审分离’才能治愈我国民事诉讼痼疾”的观点几近共识、实践中庭审功能得到过分强调,这种情况下最高法院出台《调解规定》重新强调法院调解,表明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都存在偏差。本文试图论证法院调解与判决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具有相同本质,法院调解危机的实质是“调审合一”论对我国民事诉讼本质的错误解说及其指导下的民事司法改革对西方诉讼理念及制度的部分引入所引起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