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从“何谓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知识分子”和“后现代主义与运动”三个方面展开,针对语言与社会、阶级斗争、文化研究与政治、种族问题、男女平等、环境问题等,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两相比较,更便于我们系统认识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 ,不仅是后现代思想家而且也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为此 ,学者们分别从后现代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 ,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展开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对话 ,是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立场 ,从“政治批评”出发 ,分政治、文化、历史、哲学四方面直指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的若干概念 ,对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文化现象作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评价 ,并以近乎刻薄的犀利言辞揭露后现代主义的种种幻象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发展观是对现代主义、现代化所蕴含的理性精神的批判和解构。它的合理性表现在拒绝分离秩序论,倡导有机整体论;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绝对化的否定观,缺乏斗争的统一性是其发展观的失误。当前我们所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批判吸收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积极成分,克服其片面性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二元论、持续进步观、实利主义等展开批评,在颠覆现代性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历史错位的背景下发生的。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我们应从中国语境出发,既借鉴其合理因素,又要克服其片面性认识,更要防止后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而对中国现代化形成的消极影响。中国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含蕴的科学理念,已具有了超越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的全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在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中起着巨大作用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作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 1 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与产生于 2 0世纪中叶的后现代主义都具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共同特征。然而 ,两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后现代主义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批判资本主义 ,满足于对语言的“拆解”、对中心的颠覆、对价值和理性的消解 ;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揭示 ,对其社会制度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 ,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 ,马克思主义比后现代主义深刻和彻底。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后工业阶段 ,我们不能用后现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 ,而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它有光“破”不“立”的缺陷,但其注重多样性、差异性、特别性,强调多元性、联系和整体有机性,对于避免以往民法学研究中的片面化局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更具包容性的多向度、多视角的研究方法。民法学研究当采多学科、大整合的方法,赋较具综合性的民法哲学和民法文化学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相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在区别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女性主义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后现代主义相遇在差异与共识中,体现出创造性、多元化和反中心主义的特征,也更有利于营造更为平等的两性社会。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以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其理论基础与思想核心。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我们既不能因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而完全吸纳,也不应因其与中国社会现实存在冲突而一味拒斥。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后现代主义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设计文化是人们提高自身生活品质、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观念、审美倾向的精神状态影响最大的,应首推后现代主义设计观念的革命性主张及其设计语言的多元化逻辑。它更强调生存状态的自我保留和风格特点的个性化,力主人文情感的主体性,注重文化的共生观念,强调形态的重构与创新,对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的文化观念、审美倾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深刻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下社会大众文化发展炙手可热,内容遍及文化市场的各个角落,在与精英文化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中也始终占据上风。面对这样的情形,人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社会土壤和环境滋养了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这些发展与现代人的精神意志有无内在集合点。大众文化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有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在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框架下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如今盛行的大众文化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化对当今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政治经济学与比较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政治经济学探讨不同时空下的国家、社会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比较历史研究则在比较案例中通过对历史作用的分析而得出因果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主流研究传统.本文旨在介绍上述学术领域和研究传统,首先通过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演变,为比较政治经济学定位,然后以比较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从因果关系、历史作用和比较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比较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困境与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回应与解构 ,它以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以及人与人的平等 ,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 ,并把生态哲学视为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 年来青运史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但是至今仍然没有走出奠定学科发展基础的阶段,因此今后的青运史研究要注意加强学科的科学化建设;改进研究方法和更新研究观念; 注意吸纳社会研究力量, 壮大青运史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7.
缔约过失理论的历史研究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缔约过失理论的研究是从德国法学家耶林开始的,但公元前罗马法中就有对缔约过失理论的自发的、无意识的阐述.1861年耶林对缔约过失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周密的论述,创立了完整的缔约过失理论,并对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在美术特色中学任教的高中美术老师,不但要加强学生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更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拓宽视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多次开设美术欣赏课,对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创作表现给学生作了一些赏析,但是对于发生在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及创作表现一直苦于没有适合这一年龄层次学生理解或听懂的好方法,今由导师提出这一课题,我就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把后现代主义在学生面前打开。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期在社会思潮和知识领域发展起来的一股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转向和变革。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和方法批判地检视和反思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构建过程,可以发现地缘政治学的情境性、价值和立场表达以及其所包含的权力-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大众文化的定位问题、批判问题、文化境界提升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问题。虽然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在根本上并不能指导我国的大众文化建设,但其合理方面对我国更好地建设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