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在社会管理中承担着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职责。然而,由于司法公信力受损,司法权威下降,司法不公已成为社会舆论热点。这种司法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控。近些年,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突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司法公信力受损,造成司法权威下降,进而形成了有矛盾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即使经过了法律程序对判决不服还要上访甚至闹访的严重局面。应当看到,司法公信力受损,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形象,使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到群众对法律的信仰,使社会规则和秩序遭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司法实践证明,法院作为守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力地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院的信任,尤其是对基层法院的信任并不像预想得那般乐观。基层法院的工作是和最一线的社会公众打交道,其工作中的任何瑕疵都将  相似文献   

3.
四、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从宏观认识着眼,从具体措施入手,标本兼治。(一)宏观方面1、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赋予法院真正的最终裁决权力。国家司法的权威建立不起来,矛盾不能通过司法判决的终局性释放掉,就会集中到政府身上。而司法终局效力能够有效地促成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赖和信仰,形成社会矛盾的最后解决方式都是司法的思想观念。司法判决的错误也只有用司法公开审判的机制去纠正,而不是靠有权的"清官"去干预纠正。  相似文献   

4.
王维山 《中国审判》2012,(5):98-101
当今世界,建设法治社会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共同目标,司法公信力无疑成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根基。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系中,人民法院又处于司法公正的最后保障地位。然而,当前,一些公民"信权不信法",司法裁判有时陷于终审不终、裁判生效却难于执行、当事人反复申诉、多次再审的窘境,甚至暴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司法公信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缺失的具体原因,并在研究基础上探索关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如何实现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树立司法权威做一番浅显分析,望能跟随主流学术步伐,加入到和谐法治社会的护卫队伍中去.  相似文献   

6.
提高司法公信力被党的十八大确定为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公信力建设是人民法院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司法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探讨司法公信力的建设路径。一、主流话语中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祛魅"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7.
32个先进人民法庭中广义上的法官是基层司法的主体,各人民法庭法官的数量与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法官的年龄普遍较年轻,性别上女性比率上升,其中有2个有特色的"女子法庭";法官根据法庭要求或个人追求均注重学历的提升;法官在工作中不断接受旨在提高职业素质、已形成制度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并各有成效。这些先进人民法庭的法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整体素质高,单位及个人均重视专家型法官的培养,法官学习内容与法庭特点相适应,社会变迁使男性、阅历等传统的优势式微等。同时法官队伍建设中也可能存在过度追求学历的形式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管中窥豹:司法公信力不高且公众不能自觉遵从法律的实然状况"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与公众之间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相互评价……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①从司法对公众的角度看,司法的受众是公众,司法活动通过案件的审理过程和裁判结果对公众产生影响;从公众对司法的角度看,案件当事人通过对案件裁判结果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李后龙到徐州中院担任院长已有5年整。5年中,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李后龙强力推动了徐州市两级法院的司法公开,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向社会公众敞开法院的大门,接受社会广泛的监督,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法院的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法院形象、司法公信力、社会认同度的显著提升:2010年,徐州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2011年,在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疑难复杂纠纷日益增多,矛盾化解难度逐渐加大,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司法行政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司法行政工作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引言"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作为法律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司法亦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法院工作在不断发展进步,司法公信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民众信任和信赖司法的局面还远远没有形成,司法公信力还不够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人民法院肩负着确保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突出、更加紧迫,这对人民法院树立司法  相似文献   

12.
郑彬 《中国审判》2012,(9):48-49
"法官同志,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让这件我自己奔波了一年多没有了结的事终于有了满意的结果。"这是一件小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当事人拿到赔偿款时对法官说的话,也是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法院灵溪人民法庭在法庭工作转型实践中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成功调处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近几年来,信州区法院灵溪人民法庭按照上级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司法制度和在该制度下的法官履行审判职责的信心与信任程度。〔1〕尽管法院采取种种措施,不断提高裁判质量,以期获得各方的认可,但是当事人依然对法院裁判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态度。现实表明,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法院已经难以承受来自国家、社会和民众的责难。  相似文献   

14.
豫律 《中国律师》2013,(12):43-43
2013年10月24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司法厅共同召开了《关于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共同促进司法公正的若干意见》(以下为《意见》)新闻发布会,该《意见》是河南省首次就法官和律师的关系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是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的第二次修改。相对于2007年的第一次修改而言,本次修改是一次较大的修改。虽然对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时机,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可以认为,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适时地、积极地回应了社会对完善民事诉讼法的部分诉求。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依据这些诉求,从我国纠纷解决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现实问题——司法公正与高效公正和高效是司法工作的基本内涵和永恒价值追求,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司法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在不断改革中建立并完善起来,发挥着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博弈与和谐:穿行于法意与民意之间的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托克维尔2008年上半年,许霆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纵观这则事件的内容本身,涉及到的是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关系问题。但透过其表象,我们感受更多的则是现代司法所面临的两难困境:面对民意所施加的巨大社会压力,一方面如果法  相似文献   

18.
法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追求司法的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内在地要求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公民要依法行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法治文化的主要践行者。因此,大力建设法治文化,人民法院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人民法院要做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不仅是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的客观反映,更是培育法律信仰、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对司法公信力〔1〕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众多的理论著述和实证研究成果当中,大部分是以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为出发点,以司法公信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抑或关注于案件质量、审判效率和效果等审判质效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通则》中被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刊登的案例与裁判文书为素材,对诚信原则在司法裁判中的运行状况进行考察;然后按一定逻辑顺序进行分析:第一,法官是在何种情形下适用诚信原则?这是为了考察法官对诚信原则的适用是否必要;第二,法官是以什么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