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哗编撰,唐朝李贤等注。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自成一家之言,记述了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实,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毛泽东喜读《后汉书》,曾写下批注:"《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相似文献   

2.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3.
《谏逐客书》是李斯劝阻秦王政驱逐当时在秦国做官的他国人所上的书。李斯乃楚人,曾受学于荀卿,后入秦为客卿。逐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37年,当时有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到秦国修渠灌田,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秦无力攻韩,秦宗室贵族认为他别有用心,借此提议“一切逐客”。李斯身为楚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秦国的霸业,李斯遂向秦王上《谏逐客书》。在书中,针对秦王的逐客令,李斯追古及今,旁征博引,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礼遇客卿,信用客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对其更是酷爱之至。 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也很爱读这部古典小说,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他1936年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就有回忆。他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的确,就《三国演义》而言,在好些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反映在他后来的言行中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6.
《早年贺龙》序朱泽云值此纪念贺龙同志百年诞辰之际,中共四川涪陵地委党史研究室向同伦同志编著的《早年贺龙》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早年贺龙》作者向同伦同志,是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政治部编写《贺龙传》时结识的好友。当时,他正在...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为南朝宋宗室,全书分为德行、言谈、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共1230个故事。《世说》以通俗而贴近生活的语言表现当时士人的精神风貌,是一部充分记载魏晋清谈家活动的书。本文以《世说》中的"重言词"为考察对象,从中窥探《世说》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8.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作调查时撰写的《调查工作》一文,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1964年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将其收录其中,首次公开发表,并改题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且在注释中作出了详细说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名著,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才重新得到,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定,并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在第一卷中唯一增补的一篇著作就是《反对本本主义》,又备注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10月,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了一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书,书名叫《红星照耀中国》。仅仅一个月后,这本书就发行到了第五版,后又多次被多家出版社重印和翻印,从中国走向世界,拥有了亿万读者,成为当时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埃德加·斯诺是一名美国记者。1930年,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08,(7):44-44
钱穆《论语新解》:戴着脚镣起舞!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于丹《论语心得》: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论语》到底怎么读?《论语》这部书,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由孔子的学生们分别记录下来的老师的谈话构成的,很多都是当时的口语,生动活泼而富有人间情趣,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并不特别难懂。倒是后人的许多解释,给《论语》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使我们如坠云雾之中,辨不清它的真相了。  相似文献   

11.
<正>《雁塔圣教序》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楷书,1463字,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书并刊立。《雁塔圣教序》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对称分列于塔南门两侧的砖龛之中。东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西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公元596—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因善书法由魏征推荐给唐太宗,受到赏识,曾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雁塔圣教序》两篇唐朝皇帝之文,由褚遂良操笔,可见当时褚遂良书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正本书作者佩雷菲特曾8次出任法国政府部长,深得民众信赖。从政之余,他一直在学术领域笔耕不辍。《官僚主义的弊害》于1976年出版,他当时正蝉联法国司法部长,这是他在职期间写的一本"反"法国的书。此书一出,曾引起法国以至整个西欧的巨大反响,被誉为"战后关于法国最重要的一本书",透露了法国"最触目惊心的内幕"。作者在书中直陈法国人的缺点,"我们之所  相似文献   

13.
<正>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出版4个月后,由上海秘密出版机构——复社翻译成中文,并改名为《西行漫记》,于1938年2月出版。当时上海华界虽已被日军占领,但各界爱国人士不屈不挠,在租界内有一个文化界人士参与的“星二座谈会”,经常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地下室餐厅聚会,讨论抗日宣传问题。胡愈之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西行漫记》一书,提出翻译出版问题,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相似文献   

14.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斯诺的书以优美酣畅的文笔向世人第一次全面展现了红星照耀下的另一种中国  相似文献   

15.
今年 4月我社出版了《王世泰回忆录》一书。书中在叙述陕北肃反问题时 (第 2 1 4— 2 1 5页 ) ,引用了 1 942年 1 2月中共中央《关于 1 93 5年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中的一段话 :“朱理治、郭洪涛在陕北所执行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正是这一错误路线在陕北的具体化 ;而其所造成的错误‘肃反’ ,则是这一路线的登峰造极的结果”。郭洪涛同志来函反映 ,1 95 9年 1 1月 2 3日 ,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关于郭洪涛同志几个历史问题的审查意见》中 ,对陕北错误肃反的责任 ,作了新的结论。其中说 :陕北错误肃反事件 ,“应当由当时中央北方代表…  相似文献   

16.
《力量》     
《力量》一书作为《秘密》的续集,在中国正式上市前,已经被读者和媒体视为2011年最重要的出版事件之一。《秘密》让全世界数千万人以难以置信的方式改变生命,而《力量》则集结了自《秘密》上市之后,作者朗达·拜恩所领悟到的全部精华。  相似文献   

17.
清朝乾隆年间问世的《四库全书》,历经200多年风雨,滋养了无数文人志士,但没有多少人知道默默守护过它的刘德田老人。初冬的一天,我在省图书馆家属院的一幢老楼里,采访了这位如今已78岁、曾经守护《四库全书》21年的古稀老人。刘德田1928年生于河南,1944年10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8月打日本鬼子时腿部受伤,留下残疾;1957年从西北师范学院中国语文专修科毕业分配到省图书馆工作。1966年10月,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原藏于沈阳故宫文溯阁的《四库全书》被秘密运至我省。刘德田当时是省图书馆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参与了整个接收工作。书从沈阳火车站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前1、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印,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的《毛泽东选集》(1~5卷),是新中国建立前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该书是由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分局宣传部长胡锡奎和邓拓主持编辑的。这部书共分5卷,共约40万字,收文章28篇。分精装和平装两种形式,各发行2000册。收录的文章,主要是毛泽东同志抗战以来各种名著、讲演,及其他重要方面的言论(并附有抗战前的几篇重要文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当时希腊日趋衰败的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的深切反思的结果。文章在对《理想国》一书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哲学王的出现,是理想国实现正义的关键,也是公民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报头又称"报眉",书写的是报纸的名称。建国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以为报纸题签的形式,表示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为报头题签最多的是毛泽东,仅为《人民日报》就先后题写过三次。 1946年4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要出版一份地方性机关报,便委托当时的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去请示毛泽东,希望给题一帧报头。开始,拟名为《晋冀鲁豫日报》,或名《太行日报》。毛泽东说:"为什么你们不叫《人民日报》呢﹖"他觉得报纸不一定总要冠上地区的名字。他润墨提笔,一连写出五幅横书的《人民日报》,并指着其中的一幅嘱咐道:"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