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明华 《政法学刊》2007,24(2):56-61
歧视问题凸显出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路径。因此,运用经济法的这一分析路径来解决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法本质要求的反歧视双向联动调节机制,将成为解决歧视问题的理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法学杂志》2021,(6):47-60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就业歧视的突出问题给我国许多劳动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业歧视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本文从就业歧视的概念和认定标准入手,分析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对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梳理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通过分析我国反就业歧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06,23(5):71-75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批准、加入了一系列禁止歧视的国际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歧视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传统观念的更新、相关制度的变革外,主要还得从法律制度上着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次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矛盾关系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关系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管制权与企业自主权的矛盾关系自改革以来,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法所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与此相适应,各个部门法还应当有自己的体系。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的部门法,它的体系如何构建,构建了又如何发展,仍然存在着争论和困惑。对于什么是经济法体系,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笔者倾向于认为,经济法体系是指由  相似文献   

6.
荷兰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具有代表性,其经验和教训足以为解决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形式各异的就业歧视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制定中国反歧视法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存在差别,就可能出现歧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歧视现象大量出现,并表现出自身的许多特征,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因此,分析反歧视法在中国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反歧视法律制度,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现阶段制定的反歧视法律制度的必要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歧视现象大量出现并且具有许多自身特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反歧视法律规范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制定反歧视立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存在的歧视问题,并通过学习与借鉴各国的反歧视立法,分析了在经济法视野下反歧视立法的可行性,提出我国未来反歧视立法应从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立法模式、具体制度上应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3,(6):4-6
“平等就业”是公民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生而平等”这一人权理念在劳动法上的体现。“就业”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都应有获得工作的权利,并且这一权利不因个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国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歧视是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就业歧视则使一部分社会成员减少应得的收入,丧失较好的工作机会,以致被剥夺就业的权利,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蓝蓝  冯楚建 《科技与法律》2012,(1):81-85,92
建立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解决实践中侵害平等就业权的就业歧视现象。在构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一是应当逐步完善已有法律并出台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二是应当对就业歧视概念作广义理解,三是未来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在现阶段救济程序的设计中,应适用举证责任的倒置,并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1.
秦国荣 《行政与法》2014,(1):101-108
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起点和内在要求,其历史起点在于我国变革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构,其发展的两条主线为,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建构中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建成法治政府和法治化市场经济;在后发式“变法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法律进步相互促进,在社会关系变迁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及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新梳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政府与市场的互动,论证一定意义上政府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法作为规制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基本法律,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中良好政府形象的树立。固立足于国情,提出重塑政府形象与完善我国经济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WTO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敏荣 《现代法学》2000,22(4):26-32
经济法是处理公法与私法、政府与市场关系 ,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法律。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即将加入WTO之际 ,这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能否合理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具有特定性 ,其调整对象的范围不是恒定不变的 ,呈现动态性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法 ,由于社会关系、价值目标不同 ,调整对象的范围也不同。以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动态性为基点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阐释现阶段建立以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并重为核心的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与国家干预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体制中 ,经济人既造就市场效率 ,也促成市场非效率 ,因此需要国家进行干预以使市场获得理想效率 ,而国家的干预既要激励经济人 ,又要约束经济人 ,由此使干预者陷入两难困境。为走出这一困境 ,必须基于经济人的人性特点探寻对经济人的激励路径和约束方式 ,科学的国家干预立法必须遵循理性自利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6.
赵彦双 《行政与法》2010,(10):125-126
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法主体概念与分类的阐述,明确了传统概念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中介组织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必要性角度去证成它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萨班斯法强化对上市公司监管的意图和其中大部分举措是必要的,正确的,类似安然会计舞弊案近年来没有再次发生,但该法是美国国会在有相当社会推助力的公司治理改革思潮的影响下实行的紧急立法,在当时的情势下,美国国会难以依据法律经济学观点对该法进行全面深入的成本效益分析,其结果是大幅度增加遵循成本、代理成本以及社会成本,从几年来实施的情况看,其遵循成本以及与上市公司变化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成本可能已超过制订者最初的预想.从法律经济学观点,评述该法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萨班斯法的监管方法,指出其监管方法可能是产生萨班斯效应的根源之一.在该法颁布六年后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配合经济政策实施有效的金融业法律监管,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已成为当今的一个中心问题.也许,萨班斯法的实施情况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些监管上市公司的立法经验,对今后金融业和金融产品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万一 《现代法学》2002,24(4):23-31
作者认为经济法在法律定位上可定义为市场条件保障法 ,其性质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其特点是在调整目标上具有明确性和单一性、调整内容上具有经济性、调整手段上具有多样性 ;在价值取向上经济法追求的是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经济法的内容和体系主要应当包括市场条件保障法、市场行为矫正法、市场行为引导法和市场行为促进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的定位与经济法学体系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华 《河北法学》2003,21(6):37-40
回顾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经济法学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确认识经济法的本质,界定经济法是政府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是正确构建经济法学体系的前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法学体系应根据现实发展而重构,有关经济法学研究的理念也应当更新。特别是要完善经济法学理论体系、注重知识经济社会对经济法发展的影响、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将比较法进一步引入经济法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