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6-37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玲 《世纪行》2009,(1):41-41
如何积极应对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促进我省外贸出口持续较快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扩大内需是当务之急。但扩大出口仍然是现实的选择和继续推进的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来,江西省各级统战部门充分发挥统战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帮助非公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努力保持非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日,黑龙江省召开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王涛志在会议上讲话。他在总结2008年工作时强调,过去的一年全省统战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取得新业绩,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贡献。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指导,积极履行职责,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二是加强引导,充分发挥优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世界经济步入寒冬期,中国经济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的发展在这一年迎来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挑战。作为民营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攻坚克难、应对挑战、保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注重发挥独特优势,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协调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引导广大会员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沈芸 《当代广西》2009,(1):34-35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越来越大,已经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南宁市以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为契机,用足用好政策,扩大内需,变被动为主动,重拳出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掀起一轮投资建设的高潮。  相似文献   

8.
黄明全 《中国民政》2012,(12):36-37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政系统首要的政治任务,对于进一步推进四川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进论坛》2009,(7):23-24
民营(非公)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必扬 《群众》2007,(11):25-2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专门阐述社会建设问题,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余永庆 《前沿》2013,(14):25-26
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重点,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探索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必须重点发展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这种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如何调整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就共性来说,有以下几个策略是可以运用的:一是量力而行,适当收缩;二是重点突出、迎合需要;三是责任履行先行,扩张在后。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两岸金融合作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愈演愈烈,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甚至衰退趋势。海峡两岸都属于外向型经济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共克时艰,解决长期困扰两岸经济关系的大陆台资企业融资困难和两岸货币兑换与清算等问题,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研究部署全面改善民生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黎昕 《就业与保障》2013,(Z1):84-85
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基础上,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6·25”重要讲话精辟阐明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最集中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3,(3):18-2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两个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时,报告对社会建设的目标、出发点、具体路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为今后我国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立人 《群众》2006,(3):17-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性的纲领性文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我们展示了光辉绚丽的前景,也交待了光荣艰巨的任务。《建议》的内涵丰富深刻,其中一个非常夺目的彩点,在于更加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