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英 《求索》2008,(3):170-17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包括社邑文书、契约文书、籍帐文书、地志及各类公私文书等。其中有不少词语,各类辞书均未收录或释义不完善,现选取几例,参照有关传世文献及方言材料略加考释,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晋唐时期多民族在这里驻足,使该地区成为物质文化交流的中心。文章从历史记忆的载体——出土文书出发,探析中原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人民对以中原汉文化为背景的医药文化的吸收和使用,以及吐鲁番人民在医药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认同。吐鲁番涉医文书所见中医药文化,是边疆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自身疾病和健康问题时自觉自愿主动的选择意向和文化认同;以吐鲁番地区为代表的古代边疆地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律学集前代律学之大成,取得辉煌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唐律之影响乃唐代律学之影响。唐律因疏议而光彩夺目,律学因疏唐律而声名远扬。本文仅就《唐律疏议》的释律方法作一阐释,“义疏”通过有创见性的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阐明律义,析解法理,补律不周不备,从而对《唐律疏议》进行全面的疏解,由此使中国古代律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档案,是我国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历史文书档案。作为记录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原始文书档案,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地方历史文书档案的流传规律、构成特点和价值,对历史文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文书档案在现代学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具有很大益处。 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档案都来源于民间。它们得以保存流传,证明了中国地方  相似文献   

5.
王金娥 《求索》2013,(1):103-105
唐代敦煌的民间教育内容上既符合中原教育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内容上浅显易懂,偏重于对世人生活节仪、处世之法的训导,这也都充分反映在敦煌蒙书中。检阅敦煌文献,我们可清晰地管窥到,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如敦煌写本道德类蒙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佛、道,形成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间思想,但主要仍以教示童蒙立身、处世之基本伦理道德为依归。"文章结合敦煌藏经洞所出相关文献,就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亚丽 《求索》2011,(11):194-196
字典辞书的编纂,字例的文献书证是必不可少的,惜中古以前编纂的字典辞书,多有用字而无书证,且多收录当时的正字和通字,俗字较少收录。敦煌写本由于长期封藏于石窟,保存了文献产生之初的原貌,记录了中古时期汉字使用的具体状态,在汉字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可以之为桥梁对现代简化字溯源,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为汉字规范和整理提供借鉴。但其中写本医籍用字关注较少,通过考证发现,其中的用字字例既可为大型字典编纂提供历史上使用而现有字典辞书所未收的俗字字例及书证,还可弥补字典已收用字中古书证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日本史学家西岛定生氏所著《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著作。它特别着重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研究,以几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细绎唐朝高昌县给田退田文书,并据以论述均田制实施的情况。著者对文书中的每一个字都给以高度重视,作出许多颇有创见的解释。如大谷2604号文书的单数行中有以朱笔或墨笔记的“昌”、“大”、“戎”等字,其他文书中有“西”、“尚”、“归”、“城”、、顺”、“化”、“平”、“戎”、“昌”、“大”等字,西岛氏称之为“加笔字”,释为高昌县安西乡、归德乡、顺又乡、尚贤乡、崇化乡、太平乡、宁戎乡、宁昌乡、宁大乡、武  相似文献   

8.
王文元 《传承》2008,(15):36-39
曾经流传在敦煌百姓中的摔跤、相扑、健美、体操等千姿百态的体育运动,都通过一代代画师们的丹青妙手保存了下来,至今栩栩如生。敦煌古代体育壁画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古老的敦煌壁画和现代的一些奥运比赛项目之间有着传承关系。就某些现代奥运项目而言,敦煌古代体育运动是其源头。  相似文献   

9.
正《敦煌契约文书研究》,系"中国法律史学文丛"之一,王斐弘著,520页,43.2万字,商务印书馆馆2021年9月出版。敦煌法学是敦煌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敦煌法学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敦煌契约文书,广涉借贷契、买卖契(包括一般买卖、土地交易)、租佃契、雇工契、养男立嗣契和放妻书、放良书、分书和遗书,可称为"敦煌五契四书"。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中保存有许多古代敦煌地区民众为亡亲祭祀祈愿时所做的祭文,集中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祭亲观念和伦理思想,是我们研究古代敦煌地区佛教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敦煌亡文为例,阐释佛教的祭亲方式和在敦煌呈现出的地域性和特殊性,以及其中所体现的佛教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树亮 《求索》2010,(7):243-244,35
敦煌卷子中存有大量魏晋至五代时期的写本典籍,其内容尤其涉及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魏晋至五代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些写本保留了宋代以前书籍卷子本的原始面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尽管这些写卷绝大多数为残卷,但其中一些残卷却存有序文,不仅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在标题形式、卷面位置、序文特点等方面都体现出与刻本书序完全不同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本文尝试以序文为切入点,从序的分布、形式、位置、特点及价值等方面,对敦煌卷子中的典籍(非宗教部分)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敦煌和敦煌学在世界上极盛其名,是因为有莫高窟艺术宝库,有辉煌壮丽的无数壁画、雕塑和文书经卷的存在。当然,我们也无法忘记艺术宝藏发现者和众多学问家的名字。而在这些人中间,有4个名字无疑是最为响亮的,他们就是:叶昌炽、李丁陇、张大干和常书鸿。他们都是敦煌艺术的朝觐者和崇拜者,又都是敦煌文化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13.
论敦煌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前沿》2011,(23):230-233
敦煌艺术应包括保存在古敦煌郡范围内的所有古代艺术品。敦煌艺术大约可分为敦煌建筑、敦煌雕塑、敦煌绘画、敦煌书法等四大类。敦煌建筑含石窟建筑、窟檐、窟前建筑及石窟之外的宋塔等。敦煌绘画包括敦煌壁画、藏经洞遗画和敦煌墓画。敦煌壁画从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尊像画等七类;敦煌壁画从绘画艺术本身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装饰图案画及杂画五类。其中人物画约略可分佛教人物、世俗人物和变体人物三类。敦煌书法包括敦煌汉简书法、敦煌文献书法和石窟榜题书法等。  相似文献   

14.
陈继宏 《求索》2014,(12):188-193
虽然史籍对吐蕃统治敦煌史记载甚少,敦煌等地所出藏汉文文献使得这一研究成为可能。自上世纪20年代始,学界对相关藏汉文文书进行了整理刊布。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一方面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进行微观研究,一方面对整段历史进行宏观把握,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至今日,文献整理利用上仍存困难,已有成果亦重事件史、制度史而轻社会生活史。因此,将视角扩展到社会生活层面,对于更加生动立体地描绘吐蕃时期的敦煌社会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数词和量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秦墓竹简,总计有一千一百多支。内容大部分是法律、文书,不仅有秦律,而且有解释律文的问答和有关治狱的文书程式。写成的时间大约是战国末年到秦始皇时期(其中《编年纪》截止于秦始皇卅年,即公元前二一七年)。这批秦简,已由文物出版社于一九七八年出版,书名《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秦简》)。  相似文献   

16.
杨雄 《前沿》2011,(15):7-10
对敦煌文献的研究日渐深入,使得我们对其原始价值的认识日见明朗。敦煌文献的原始价值表现在文字、语言、书写格式、内容、时代诸方面。如大量的俗字、通字甚至是当时的正字已与今天不同;如有些词汇、语法等已经较难理解;有的书写格式前所未见;有的内容与传世作品不同;以及写本时代与印本时代的巨大差异等。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28)
正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在绵延1000多米的崖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735个洞窟,保存了45000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这里就是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画廊的莫高窟。1900年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70000余件古代文献重见天日,引发了世界性的显学——敦煌学。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到今天,敦煌莫高窟记录了1600多年间不曾间断的丝路历史,  相似文献   

18.
叶娇 《求索》2010,(8):230-232,239
关于唐五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五代下层百姓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各种经济文书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对唐五代时期西北一带百姓的服饰从头衣、体衣、足衣、装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当时当地的一些民俗风情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日举     
《新东方》2013,(6):F0002-F0002
<正>林日举,男,汉族,海南省东方市人。琼州学院教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现任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海南省两岸少数民族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省民族学会副秘书长,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中国敦煌吐鲁番研究会会员、全国师专史学会理事、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员。长期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国通史、中国传统文化、海南史等课程,从事中国古代史、海南史、海南民族文化研究。先后参加李春棠、侯力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程》(湖南出版社1992年出版),陈立浩主编的《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黎族合亩制研究》(国家教育部资助课题,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曾宪勇、麻凤鸣、陈立浩主编的《黎族教育史》(国家哲学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