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问题。他不仅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而且明确了不同时期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重温和借鉴列宁的农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下培育新型农民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导致了农村贫穷落后、农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悲惨局面;地主阶级同广大农民阶级尖锐对立的残酷现实,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国民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阶级局限,以及中央保守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基层政权被豪绅地主把持,不可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动员广大农民参加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积累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基本原理对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的分配活动重新进行了伦理评价,肯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肯定采用能实现农民利益的分配形式、肯定按贡献分配。列宁晚年的分配伦理思想对现代有许多启示,包括对待分配问题必须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分配应坚持同个人利益相结合,分配应坚持向劳动者倾斜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利益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强行征地,模糊甚至刻意回避农民拆迁旧房的补偿,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对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比例缺乏严格的限制等.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农民利益补偿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尽快出台有助于妥善解决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的相关地方法规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化;加大中央和省、市三级财政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宅基地初次流转的收益全部或绝大部分直接返还给农民,同时保证农民可以享受土地二次流转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坚持多种补偿方式有机结合等.  相似文献   

5.
刘明霞  刘琳 《共产党人》2011,(16):34-37
中国民主革命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核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来,90年土地风云,延续了中国宏大历史命题:几亿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二者,归根结底是土地问题。"土地上不仅可以长出粮食,还可以长出城市和房屋。"90年土地风云,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解放区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土改",其基本特征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以此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业社会的最高理想。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选择是,如何推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农业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中国道路如何走,反映在土地问题上,是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运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90年代至今仍在进行的土地规模流转,则勾勒出中国共产党在探寻中国道路上,对于土地问题的重新审视:既让农民拥有充分的持久的土地经营权,同时保留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对土地的主动权。土地从私有到集体与国家所有的跌宕起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分析,这不仅是关系中国8亿农民安身立命的核心问题,关系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事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分不开的.没有胜利发展的军事斗争,就不能保障农民获得土地和权益;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军事斗争也不可能得到广大农民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只会归于失败.由此可以看出,在革命过程中,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只有坚决地制定和执行革命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历经了多次革命。对于近代革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内卷化”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近代中国革命存在内卷化现象。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却始终没有解决农民问题,反而使农民的生活日益艰难,突出表现为土地政策的异变、乡村控制体制的异变和农民赋税的异变,导致了革命的内卷化。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国民党都具有不可回避的阶级局限性,这些阶级均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这是造成革命内卷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如何巩固工农联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在分析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不同的阶级特性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和平时期巩固工农联盟的现实途径。这些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工农联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依据列宁有关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导中国革命,从一开始便以农民运动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并试图制定中国革命的土地纲领。虽然1923年5月制定了在中国实行土地革命的基本策略,但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最基本的主张是没收大土地占有者即地主的土地,而中共将大土地占有者翻译为大地主。由此不仅导致双方所称"地主"名同实异,在土地革命基本要求上更存在分持没收大地主土地、没收地主土地主张的矛盾。中共中央也因此长期在理论分析上混杂以"地主"、"大地主"作为与农民敌对的阶层,在策略制定上却仅针对大地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 ,即改革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制度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解放生产力 ,那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问题 ,则主要是发展生产力 ,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实际上 ,这两个时期的农民问题是密切关联的。可以说 ,解放生产力 ,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最终是为了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早在合作化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意识到 ,在土地问题解决以后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就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毛泽东虽然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但没有能够使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宋琼 《党史文苑》2014,(4):36-38
李大钊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他比较重视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并且依据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提出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教育农民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农村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阶段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土地制度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了"耕地农有"的斗争目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十年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根据地内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当抗日战争来临之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阶级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把土地政策转变为"双减双交"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我国建国初期农民阶级分化的历史,探讨农民阶级分化的两种类型:内分化和外分化。作者不但从政治、经济及心理等角度解读了农民阶级分化的历史,而且还从历史、现实的原因分析了该时期农民阶级分化的特点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以往高度同质性的农民阶级出现了巨大分化,不仅其内部已经可以划分为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阶层,而且一部分农民也已经从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来。但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还是从某些现代学者关于阶级的概念出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阶级,不但依然作为一个整体的阶级存在,而且依旧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是著名老区和名胜风景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委十分重视党史教育,采取各种形式与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普及武夷山市党史、革命史知识。近日,又辟一条党史文化旅游专线:以市中心列宁公园内阁北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中心,向东公路沿线有赤石暴动遗址——福建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的上梅暴动旧  相似文献   

17.
《理论导报》2011,(9):57
答题要点:1.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不同历史时期反腐倡廉的主要任务,更好地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使党风廉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把农民解放和农业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民主革命时期,是领导农民群众进行反对和废除封建主义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新中国建立以后,是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领导亿万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通过对合作制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一直到现在,这场变革还在深入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一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不同类型在广大农村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不断扩大其作用和影响力,促使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积极推进其立法工作的步伐,以规范、支持它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和研究这些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难发现:列宁在80多年前所提出的商业合作社及其理论,正在当代中国农村成功地加以运用并发展着。本文试图对列宁的合作制理论与当代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从多方面探讨当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列宁合作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群红 《学习论坛》2008,24(7):54-58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必须看到,农村改革还有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把握五个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和耕地保护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供给;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发展问题;四是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五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