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全新、全面、准确的论断,这一论断具有现实性和发展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内涵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加快重塑世界步伐;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推进全球治理变革;世界多极化稳步推进使国际力量趋向平衡;大国战略博弈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文明交流互鉴强化世界多元。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主要有:变是唯一的不变;事物发展历经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普遍联系存在于事物之中;事物存在共性与个性;事物同时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事物的质?《辞海》和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定义为: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或内部规定性)。对这种看法,我提出质疑,和同志们商讨。我认为事物的质应定义为,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即将原有定义中的“内在(或内部)的”几个字去掉。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台湾当局日前在其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中歪曲历史的行径,中华文化学院教授李道湘指出,台湾当局在教育领域持续推行“去中国化”,此次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独立出来,人为地篡改历史,是其“文化台独”从量变到质变的实质性步骤。  相似文献   

4.
札记之一: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研究辩证法,特别重视对过程问题的研究.在毛泽东看来,事物在本质上是由矛盾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在联结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经过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因而矛盾运动是一个由量变经过部分质变到达根本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中揭示否定到达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事物总是以过程存在,事物的根本质变是新过程取代旧过程的变动.在毛泽东留下的哲学论述中,诸  相似文献   

5.
贾长勤 《学理论》2010,(24):115-116
物质世界从天体到粒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事物之间都处在结合和分离之中,那么,这些事物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揭示了一个崭新的自然哲学概念一物质链。物质链是事物之间相互传递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具体事物之间的结合就是通过物质链来实现的。物质链的概念阐释了事物发生量变和质变的本质。物质链的发现不仅具有哲学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科学地预见未知。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系统论对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探讨,认为由量到质的转化是一个直接的、没有中介的、不可逆的和非加和的整体性过程。以此为基础,本文对"部分质变"概念作了进一步考察,认为"部分质变"概念是基于对质量转化规律的错误认识而提出的一个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一、“一切着眼于建设”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方法。所谓“一切着眼于建设”,就是以“立”为主。精神文明靠禁止是建设不起来的,只有建设高尚的东西,才能代替低级庸俗的东西;只有建设美好的东西,才能代替丑恶的东西。“一切着眼于建设”,就要求我们在准确地对精神文明现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现状做出客观分析之后,向人们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都有一个从低到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十年浩劫给人们  相似文献   

8.
从早期思想到中期思想,柏拉图一直把什么是美当作其哲学探讨的一个基本论题,美的问题构成了其哲学研究的必要内容.围绕什么是美的主题,重思柏拉图对什么是美的追问,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什么是美追问的内在脉络:对美本身由下定义朝美的理念方向发展;二是对什么是美追问的根本方法:依靠辩证法寻求事物的定义,从而取得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三是对什么是美追问根本上是哲学的追问: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角度来思考我国西部大开发问题 ,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实施西部大开发 ,从哲学层面上看 ,体现了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事物普遍联系以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或范畴,结合现代科学成果,探讨它的含义、机制等,对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发展的含义关于发展的含义,肖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指出:“所谓发展,就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①刘延勒等主编的《哲学辞典)也指出:“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②上面的定义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却太笼统和模糊了。我们认为,应该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研究成果,来丰富、充实发展的定义,使它变得清…  相似文献   

11.
石海萍 《学理论》2012,(21):30-31
摩尔认为传统伦理学的缺陷在于把价值归结为事实,用某种自然科学来代替伦理学。他主张把事实与价值分开,区分"善"和"善的事物",认为元伦理学研究的"善"本身是不能被定义的,只能通过直觉的方式把握。这种观点遭到了斯蒂文森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有些关于改革的理论文章中,出现了把改革说成是变革的提法,似乎毋容置疑。我认为改革与变革,虽然都有改变事物的基本方面,但在是否改革事物主体的本质,对某一主体事物存利除弊的方式上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变革,把改革说成是变革是不科学的。首先,改革与变革的内涵不同。所谓改革,就是改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它趋向合理和完善。如对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一种新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所谓变革,就是改变事物的本质,使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如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与变革的内涵是不同的,前者在不改变事物主体的情况下,使主体与客体达到具体历史的统一,客体适应主体发展的当然要求,后者将是全面彻底改变事物主体的本质,建立新的主体结构。改革与变革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把改革说成是变革,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许多方面的重要任务。诸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和通俗读物的编写等等,但最重大最根本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创造反映时代要求、指导时代进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基本点,就是把世界看作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无限过程。恩格斯说,辩证法的伟大基本思想是: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事物及其反映它们的概念,都处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遵循前进发展的规律为自己开辟道路(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着重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向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2)
任何事物都是精神与物质的同一[统一],都是物质与精神两者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着的整个世界[宇宙],构成了事物的变化性,从而展现出了事物在变化中具有的最基本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大数据时代追求相关事物的所有信息,重视数据带来的混杂性与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在大数据思维下,Web2.0时代所赋予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带来新的变化:参与观点更难成型、观点具有模糊性;参与程度加深,更具质感化;青少年参与的群体性倾向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作为"伟大认识工具"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研究社会问题要从时代的经济关系入手;三是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四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五是运用最彻底的发展论考察事物,把事物都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六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把一般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具体方针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模糊处理的含义 “模糊”和“确定”都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东西。客观世界中有能够肯定或否定是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但也有无法用一个明确的标准,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有些事物能够用具体数值给以确定的表示,如长度、时间、重量等。但也有些则不能,如美丑、智愚等。前面一类事物能够予以确定表示划分,称为确定性事物,后面一类事物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称为模糊性事物。人的左脑在进行逻辑思维时,用的就是确定性信息处理方式;人的右脑在进行形象思维时,用的则是模糊性信息处理方式。在领导活动中,有许多问题我们需要反复推敲、精确计算才能加以解决。如,把  相似文献   

18.
感觉时间     
时间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样儿?无论是从本质定义来说,还是从形式现象来看,如果离开空间事物的变化来说时间,谁也说不清楚。虽然时间就在我们身边,但却具有很大的神秘性,使得古往今来多少哲人作家为之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19.
甲:党风问题,是当前人们议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比较难以讲清的问题.我们不妨敞开思想讨论一番. 乙:很有兴趣.首先要讨论的是党风的定义,它的内涵,也就是回答什么是党风.据我所知,目前关于党风的定义,不下于十多种.有的定义比较宽,有的比较窄; 有的是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角度下定义的,也有的是从党组织与党员的活动表现方面下定义的.还有的是把党的活动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包括在党风的范围之内.定义  相似文献   

20.
比拟比拟是在叙事说理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比拟可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比拟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人类以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各种事物,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用这种方式能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表达强烈的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亲切的感觉。在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使用拟人修辞方式的地方很多。例如:“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45页)本来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