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11,(9):32-33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石慧芬 《中国保安》2013,(22):38-40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频发生.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显示,仅今年10月份全国各地就已发生至少6起恶性伤医事件,甚至造成医生死亡。尤其是10月25日发生的温岭杀医事件.震惊全国,更是刺痛了医生的心。  相似文献   

4.
国际形势与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特点 “9·11”事件是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事件,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它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国是金融安全避风港的神话。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重要根源;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强权政治、经济制裁和文化侵略的长期厌恶是引发“9·11”事件的基本原因;本·拉丹及其恐怖集团主张摧翻现有伊斯兰国家的世俗政权,具有极大的狂热性和扩张性,是导致“9·11”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经济…  相似文献   

5.
最近上海发生的几起公共事件,在处置过程中都有人大的参与,这在以往并不多见。“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发生后,市人大常委会联手区县人大常委会,迅速开展了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专项监督;违规查处非法经营车辆事件发生后,人大代表又及时参加了专项调查活动,为公开公平地处理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些情况反映了一个大的趋势,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全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代表机关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09,(9):33-34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客观地上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的重要职责。但是近期,一些地区屡屡出现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后,信息上报不及时、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处置的相关情况,也影响了领导同志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和指导。为切实做好全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上报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文斌 《人民论坛》2014,(6):163-165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和利益调整重要时期,矛盾凸显;加之高校内外部环境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及国际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加剧导致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大。全方位探析我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外因,对预防我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1,(10):38-38
李长城在《法学))2011年第8期上载文《法治视野下的事件通报》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有时公权力的失范会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扩大。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导致警民冲突或官民冲突的事件,并可能伴随着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由于事件发生之后引起舆论的关注。因此总有官方出面对发生的事件进行通报。但长期以来,有相当多的行政机关领导认为信息披露是他们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经常会对事件通报权力进行不当的行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统一论坛》2009,(4):44-47
2009年7月7日,世界各国众多华裔青年社团联合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在中国新疆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高度肯定中国政府对这次暴力犯罪事件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善后处理工作。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发生在新疆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强烈谴责挑起和制造暴力事件的恐怖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10.
“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指发生激烈争斗的双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却作为激烈争斗的内在持续动力而主导了整个激烈争斗的过程。近一时期发生的该类事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基础性原因、诱发性原因、激化性原因和政治危害、防治对策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10,(3):62-63
3月2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卢比扬卡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发生连环爆炸袭击事件,造成40人死亡、80多人受伤。此后.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达吉斯坦共和国和印古什共和国相继发生多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10多人死亡。这几起恐怖袭击事件使俄国内安全和反恐形势骤然紧张。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令人怀恋的文学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前的5月4日,发生了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的事件。无论对这一事件有怎样的评价——长期以来,人们极力赞扬这一事件的正义性,近年来也有海外学者反思它所包含的非理性因素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负面影响———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事件已经使这个日子成为一条粗...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09,(10):50-50
今年以来,接二连三发生的社会群体事件,已经触痛了社会的神经,更不必说种种因地方政府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民众中事件层出不穷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期待出台更为有效的处置机制,不仅包括预警机制,沟通对话机制,也包括管理和善后机制,使群体性事件能妥善解决。——卢炬甫  相似文献   

14.
何斌 《警察与体育》2000,(6):39-40,37
当前群体性事件在某些地区发案率很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及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危害很大,其影响面之广和处理难度之大直接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所以,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的课题。本文围绕群体性事件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对策措施作些分析和思考,为群体性事件研究做点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从舆情视角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胜洪 《前沿》2009,(1):114-117
群体性事件是严重破坏正常秩序的重大社会事件,随着近年来改革进程的加快,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干部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培养公民现代法治意识,拓宽民意表达的合法渠道,完善法律制度,严格依照法律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绍行 《当代广西》2005,(11):23-24
目前在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能较多做到的,只能是事件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安置补偿和安抚人心。而面对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及时有效处置能力,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7.
唐志勇 《春秋》2010,(2):25-27
济南千佛山.虽海拔仅200多米,方圆不过10余公里.但因其位于山东省城近郊。又是佛教圣境和民间重阳登高之处.故历来为事件多发之地。到了民国时期.由于人们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的扩展,这里发生的事件更多.其中有些事件影响及于山东省内外,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些事件.近年出版的史志书刊虽有所记述.但大多被遗漏和省略。  相似文献   

18.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富士康科技集团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特殊问题,有些深层的原因。涉及员工个体、企业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因素,但是,它与富士康企业文化的变异和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缺失,无疑具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政府话语权的掌控对化解危机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发生初始,及时地对危机事件进行定性,有效地利用话语权引导社会舆论,即使不能有效地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也可以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程度与范围。在化解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要快速反应,加强网络引导,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寻求危机策略联盟,恰当运用“藉口与合理化”策略,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2001年5月22日,在甘肃省岷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袭警案。引起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某林场与严家村之间的一草场权属纠纷。这起案件由严家村村支书策划、专人组织、个别人从中煽动而引发,参与其中的村民达二三百人。类似事件在我国其他一些地方都有发生,已经成为新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棘手问题。如不能有效地预防并及时疏导、化解、处置,将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因此,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并认真分析其特点,是我们正确预防并及时处置的重要前提。一、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一是事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