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认同是指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对自己所属政党的认同状况。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对其所属政党有一定的认同和组织归属感,但也有一部分党派成员对自己所属政党缺乏认同和归属感。因此,作为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层依据,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认同是统战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不把对不同政党的认同放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从"心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出发,即可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使用政党认同来观察不同政治主体对民主党派的政治态度。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政权、党派成员和社会民众的四维关系,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具有共生性、理性、内部的稳固性和外部的松散性等特性,并提出有效构建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政党发生学的观点,不同类型的政党的起源决定了政党制度的特殊性,政党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党认同的特殊性。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因而我国政党认同分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认同和民主党派参政党认同。调查发现:民主党派成员执政党认同度和政党制度认同度较高,而党派成员的内部认同度需进一步加强。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党派的发展,各社会主义学院(校)要主动调整教学内容以增强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党建,促进党派成员从被动身份体认转向主动性认同;民主党派要加强职能发挥和主体性培育,从而更充分地发挥我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大效能。  相似文献   

4.
提高各政党成员的国家认同对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化的力量增进民主党派的国家认同主要应在增进民主党派对爱国主义传统、国土意识、国家至上理念、国家象征符号及礼仪庆典等的认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民主党派是政党,不是学术团体,党派成员一定要有政党意识。一个政党的政党意识就是该政党的群体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利用对W市民主党派成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材料,笔者以民主党派成员对自我身份的理解、顺应和建构为独特视角,将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规范分析与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实证分析进行有机结合,揭示了民主党派成员的主观预期与情境选择、自我体认与公众评价,以及多党合作制度设计与行为实践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张力.研究发现,民主党派成员对党派身份的确认、对所归属组织的认知与社会公众对其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民主党派成员在加入民主党派前后对伴随身份而来的情感体验,以及以党派身份行事的行为模式有不同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优化民主党派内部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逐步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班子专职化水平、创新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社会化中的积极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政治语境中,民主党派的职能是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而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却是一个陌生而充满歧义的概念。这固然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开不够充分有关,也与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关注政党的阶级属性有关。民主党派政党功能研究的缺位。直接影响到其职能的立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多党舍作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本文在民主党派职能与功能两大概念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民主党派的职能与功能是一个有联系更有区别的概念。民主党派的职能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这是社会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参政党应当具有的政治品质和政治技能的体现。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应当是利益表达和综合功能、协调稳定功能、政治推荐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体现的是政党的一般属性,这四大功能发挥程度是衡量民主党派职能运转状态健康与否的标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组织认同的现状与特征展开调查,分析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管理心理学原理和日常党务工作经验,总结出四个方面十二条具体解决对策。组织认同是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基石,本文首次将组织认同这一概念引入参政党建设范畴,并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加以阐述,探索通过强化组织认同,实现深化政治交接、增进政治共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绪盟 《理论前沿》2006,486(21):46-47
本文论述了政党认同的基本含义及其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国内政党认同的研究比较滞后,本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应该加强政党认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主党派建设学习型政党是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中国发展、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提升民主党派干部素质之需要。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民主党派队伍思想状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近现代中国历史,当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等几大部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是民主党派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民主党派人士政治认同提出新要求,民主党派人士政治认同教育引导工作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渗透、民主党派成员代际分化和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等现实挑战。因此,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政治认同教育、强化政治参与实践等途径,引导民主党派人士增进政治认同,对提升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如何在中共领导的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正确认识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关系中的地位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前提;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发挥界别优势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特点;推动制度的完善是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党派构建学习型政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动、重在实践的过程。本文认为民主党派构建学习型政党,应围绕提升素质能力、加强思想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健全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4.
政党特异性是政党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和属性,政党特异性决定了政党在政治生态中的生态位,进而影响到政治生态和谐及其实现。我国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除了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等一致性之外,还在独立自主地位、政治纲领、历史传承、政治功能、成员结构、进步性和广泛性、党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自身的政党特异性。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历史传统、界别分工、工作特色等的差别。基于和而不同思想和生态位理论,提出规避党派趋同,保持政党特异性以维系和谐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政党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仍不够完善,使政党协商工作实效性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党协商的有效推进,民主党派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作为,同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确保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社会政治环境与每个时代政治认同内涵的变化的关系,提出民主党派的政治认同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不仅包含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信念,同时还应该包含着能够从国家的利益对共产党提出批评和建议。只有理性的政治认同才是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矛盾冲突复杂化的日益加剧,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党协商的实际效果。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既是提高协商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开展政党协商的前提基础。各民主党派亟需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补齐自身相应的短板,增强开展政党协商的机制保障和能力保障,在政党协商中积极发挥参政党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党认同是政党成员和社会民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产生的政党归属感及与之因应的行为表达。它一定程度地决定政党能否赢得足够的民众支持。大众传媒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向社会民众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塑造和传递政党认同的途径与载体。执政党通过大众传播博取社会认同的关键,取决其执政的业绩。在政党认同问题上,执政党与大众传媒的纷争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人们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邀请各民主党派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关照各民主党派的核心利益、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党合作传统等多种模式来培育各民主党派对新生政权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这种政治认同非常明确、坚定,对其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影响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民主党派政党意识的核心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要认真学习党章,以党章规范言行,增强政党意识.要从维护宪法尊严的高度来推进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