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年说鸡     
正酉鸡被冠以"十全十美"之美誉,它能位居第十,确有其大"吉"之处。"酉鸡有吉",万事如意。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生肖为鸡。在十二生肖中,鸡与地支"酉"相配,顺居第十位。因"鸡"是生肖中唯一的禽类,所以在民俗评论生肖时,更给酉鸡冠以"十全十美"之美誉;它能位居第十,确有其大"吉"之处。"酉鸡有吉",万事如意。对于生肖鸡来说,每年生肖年  相似文献   

2.
吴建生 《今日广西》2010,(17):59-59
语言可以求吉,同样,语言也可以避凶。求吉避凶是汉民族语言文化心理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山西方言各类避讳词语中,谐音避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与谐音求吉相同,谐音避凶也是在同音词、近音词之间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     
《台声》2017,(2)
<正>1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特展迎接农历鸡年2017年是中国农历丁酉鸡年。为迎接鸡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从1月1日起举办"酉年大吉·画鸡名品"特展,展出与鸡年相呼应的典藏名画。同时举办的还有"书画家的幽默感"特展,展出文人幽默诙谐的书画作品。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介绍,因"鸡"与"吉"发音相近,古人常以鸡的形象表示吉庆。此次"酉年大吉·画鸡名品"特展选出了17  相似文献   

4.
鸡年有感     
憨猴谢岁,金鸡报晓 。随 着2005年新春钟 声的敲响,鸡年来到了。 鸡 ,在 十 二 生 肖 中排 行 第 十 ,因 每 天下 午5—7点(即 酉 时),也 就是 日 落时 归 窝夜宿 ,所以鸡的十二地支配属 为“酉”。鸡是 家 禽 类 中 惟 一 被 纳 入 生 肖 属 相 的 动物。 鸡 是 一 种 可 爱的 动 物 。 古 人 赞 之 为有德 之士:头戴冠 者,文也;足付 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争,勇也;见食相乎,仁也 ;矢 夜不 失 时,信 也 。”《新 序·杂事 第 五》) (《幽明录》上更是称 赞鸡能让人励志。 鸡 与 老 百 姓 的生 活 密 切 相 关 。 在 中华 文 …  相似文献   

5.
在汉文化中,谐音文化影响特别突出,它对汉文化中传统吉祥图案的影响非常深远,大量传统吉祥图案的元素来源和构成形式与汉语谐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部分传统谐音图案构思奇特,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体现了设计者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谐音的运用把汉民族含蓄内敛的心理特点巧妙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圣猴辞岁载福去,金鸡迎春送吉来。鸡年到了,总习惯说点鸡的话题。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同鸡有关的吉祥象征和喜庆风俗。相传,远古时,鸡是一种飞禽,它的名字是"吉",其漂亮程度与传说中的凤凰无二。至今,有一道蛇、鸡合烹的佳肴,被美食家称为"龙凤汤"。天象二十八星宿之中也有一名"天鸡"。古代颁赦诏之日,设鸡于竿上,口衔绛幡,鸡以黄金饰首,名谓"金鸡"。鸡是十二生肖中的吉祥动物,中国版图犹如一只抽象的鸡。也许有这层关系,加上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因而鸡备受国人喜爱。"五德"出自春秋时,鲁国的大夫田饶  相似文献   

7.
酉年伊始,亲朋团聚,温酒助兴勾起了酒与酉的话题。中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很早就带着诱人的色香味闯入了中国民间,它涉足于炎黄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于汉字文化中。“酒”与“酉”从古至今关系密  相似文献   

8.
鸡年大吉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畜养的动物之一,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中,鸡由于音与"吉"相近,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的意义。鸡年到来之际,人们自然企盼鸡年大吉。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晨雄鸡报晓便是人们一天活动的序曲。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5)
"谐音别解"音译词是一类特殊的音译词,也是汉语翻译中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该现象在汽车名称翻译中普遍存在。奔驰(Benz)、宝马(BMW)是汽车常见的译名,也是最常见的谐音别解音译词,翻译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图式,具有双重文化意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酉农)于用赏”语见《资治通鉴·卷四十四》,全句是:“(酉农)于用赏,约于用刑”。“(酉农)”本是指酒味淳厚。这句话的意思是:用人应宽以为赏,慎于用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坚持正面教育,以奖励为主;严格掌握惩罚,在处分上要特别慎重。这是古人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就用人而言,赏与罚是相辅相从的,是一个矛盾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文只就“(酉农)于用赏”谈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丁宇 《两岸关系》2013,(8):59-62
记者:台湾文学、文化能丰富中华文学、文化的内涵,必然有其特点。请问台湾文学、文化有何独特之处呢?朱双一:我觉得台湾文化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民间性、草根性、边缘性、海洋性等特征,而这是台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特别是它特殊的历史际遇所由产生的。比如地理位置上它处于中国的"边缘",就像人的皮肤一样,既能最先感应到外来的刺激,接  相似文献   

12.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与"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何怀宏 《政策》2004,(1):46-48
(一)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每个人都知道一些,但大家所理解的又不尽相同。在我看来,“文化”定义的歧异往往发生在外延方面 (而这往往又只是由于观察立论的角度不同)。但是,大家对“文化”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即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留下的痕迹,并对人们继续发生着影响。最广义的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文化的特点是它的整体性和传统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特点与民族语文特点有密切的联系。汉民族的辩证思维特征最直观地体现在汉字的二合建构上。这主要指构形思维。然而汉字的构义思维同样充盈着辩证的意识。这主要体现在汉字初文构义的辩证性,汉字意义引申的辩证性和汉字使用中因环境影响发生意义转化的辩证性。汉字初文构义的辩证性与初文的原始状态有关。原始文化符号的意义较为混沌,一种事象的意义很容易向其反面转化。例如: 吉凶转化:甲骨文的“吉”字象安置兵器之形。兵器是凶器,因而“吉”有凶义;兵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5,(2):2
<正>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亥猪。十二生肖中,羊排第8位。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视点:城市文化形态和它的存在形式文化空间 城市,是人类的一个聚居地,又是一个生长点。它是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营造的一个生存空间,包括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也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物质——文化形态。这种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城市文化空间。城市文化空间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一个光辉的聚点。 对此,马克思有过一段关于人与动物不同的精辟的论述:“诚然,动物也是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与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按  相似文献   

17.
二酉藏书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这是过去称赞某人学识渊博的喻语。据《辞源》注释:“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称藏书名二酉。” 据我们实地考查:二酉山并不是传说中的大酉、小酉两座山,而是因为源于四川酉阳县的酉江和源于湖南古丈县的酉溪在此汇合,故名。高山仰止,气势磅礴,二酉藏书洞,深藏于  相似文献   

18.
家乡的味道     
<正>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一时。其中,就有我小时候在云南时最爱吃的当地名菜——鸡枞菌。这不由得又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想念起了家乡的"味道"。鸡枞菌,又名鸡纵菌、鸡棕、鸡棕菌,当地俗称伞把菇。它主要生长在云南、四川、台湾、福建和广东等地。  相似文献   

19.
<正> 报载:武汉市电信局为了公平合理地分配手持式移动电话机(“大哥大”)和40多个谐音吉利的号码如900888(谐音“发发发”)、901898(谐音“要发就发”)等,采取了公开拍卖的方法,竞价者甚众。为了获得中意的吉祥号码,竞购者不惜巨资,结果四十多个号码很快均以高出开价数倍的价格一售而空,其中价格最高的号码900888竟达5.5万元,比原开价2000元高出26.5倍! 这次公开拍卖电话号码,购买者如此踊跃,竟价过程中挥金如土面不改色的场面确实叫人眼界大开。购号者中,不仅有个体户、乡镇企业代表,更有堂  相似文献   

20.
吕树荣同志: 您在来信中提出了“到底是劳动创造了人,还是有了人类之后才有劳动”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古老问题。为了解决您的疑问,我们可否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下:第一,人类社会的形成、劳动的产生和意识的产生是一蹴而就的呢,还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类人猿是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等动物。它在森林中生活时已经有了手脚的某种分工和具有萌芽状态的意识,它比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