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探讨了我国弱势群体的范围界定,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存在和扩大对我国社会和谐的不利影响,从战略的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是社会福利政策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一般福利政策、弱势群体福利政策、儿童福利政策方面作了国内外的比较 ,对社会福利和权益保护作了理论上的区分 ,并结合中国国情 ,探讨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保护的运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亦是矛盾突显期。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从对该问题的现实必要性和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索完善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是我国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阶段性的产物,造成职工群体中部分体力劳动者弱势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所造成的落差。强化工会维护职能,完善法制建设,保障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传统儒家仁爱思想与企业安全伦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损害了企业的道德人格形象,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权利、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整个市场秩序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文化的仁爱伦理精神,主张“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杀身成仁”等道德思想,可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人权保障范畴。就价值而言,人本主义是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是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价值追求。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法律以其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成为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面临着当前紧迫的弱势群体问题,我们同样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律援助体制等途径来推进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历经四年多的调研、座谈、论证、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尽管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被征收人在征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但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被征收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对征收补偿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还存在困境。就在条例实施之后发生的首例强拆事件就说明,制定出法律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有配套规定来具体化,规定征收补偿的正当程序,廓清公共利益的范围,对征收补偿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以“礼”为中心,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孔子时代湮没久远,但儒家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在当今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深入研究儒家“礼”的思想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呈现出经济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消费水平低、生活方式单调、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竞争力弱、社会地位低等主要特征.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发挥法律功能,推进法律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  相似文献   

11.
保障弱势群体各项权益,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对于民主党派在弱势群体权益维护中作用发挥的价值与意义,学界观点主要有政治价值论、经济价值论、社会价值论以及伦理价值论等。民主党派在弱势群体权益维护中,拥有比较政治优势、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强以及智力密集等方面优势,但也仍存在认识误区、无法满足弱势需求、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保障机制建设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对于如何发挥民主党派在弱势群体权益维护中的作用,学界提出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以及发挥政治优势等四方面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仁爱生命"的道德观理念是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尤其是儒家学派人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文理念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博大的生命境界,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可资借鉴的良好文化资源.对生命的"仁爱"这种道德情怀同对万物的"敬畏"这种宗教情怀一样,它都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万物,对自然的一种心灵关怀,一种行为庇护.建构现代合理的生态伦理,需要寻找和获得这种人文理念作为深层次之文化动力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仁爱思想中的精华,弘扬仁爱精神,有助于处理好人的身与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礼是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礼的建构在中国先民的观念里有其自身的生活情感渊源。但是,礼在观念起源上并非就天然囊括了所有制度规范的含义,而是在历时地损益中形成的,这种损益也导源于某种生活领悟。在轴心时期尤其是儒家孔、孟那里,礼的观念建构既有其内在奠基,这就是义,又渊源于生活情感本源,这就是仁。正是在这种奠基性关系中,儒家所主张的礼有损益原则才成为应然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资源环境保护的生态思想。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基础上,以“仁爱万物”为生态价值取向,提出了保护资源环境的“圣王之制”,并在社会生活中充分体现“节用爱物’’钓实践理性,是我国古代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是中国社会的特色传统,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我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孝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与价值,如何解决旧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如何在碰撞、磨合中重建当代的道德文化,重塑我们时代的伦理精神,其实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批判地继承封建孝道思想自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明显的精英主义思想,这种属于儒家特色的精英主义思想既与通常所说的精英主义有着鲜明的共性,也具有独特的儒家文化特质。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中的精英主义思想对于加强领导干部教育,促进廉政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不仅对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而且对社会主义实践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列宁提出的“文化革命”理论有非常具体而明确的出发点、目的、方向和步骤。其初衷是改变苏维埃俄国在文化方面相对于西欧的弱势地位,主要侧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实行义务教育、全民扫盲等手段切实推进俄国文化发展,使俄国整体国力凭借文化强有力的支持而显著提升,并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9.
儒家致力于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实现一种“大同”社会,其思想已经蕴含着着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先秦儒家以“仁”为源头,探寻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内在根基;以“礼”为扩展,为人与人相处提供规范依据;以“大同”为目标,建立一种“群居和一”的社会秩序。先秦儒家思想中天然地蕴含着一种“共同体”思想,将人类命运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深入发掘先秦儒家思想,能够为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一、儒家之“忠”的含义儒家“忠”的思想主要阐述的是臣民对君主和封建王朝的关系 ,它蕴含丰富的含义。首先 ,儒家之“忠”体现了君臣关系的双向要求。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孟子也宣称 :“君之视臣为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为犬马 ,则臣视君为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孔、孟二人强调的都是君臣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双向关系 ,特别是君主要在这一关系建构中发挥主要作用 ,由此看来 ,儒家提倡的臣民忠君是以君对臣民尊重、爱护为前提。其次 ,“以德服人”是儒家之“忠”的又一个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