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联邦制的变革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苏联解体的教训和俄联邦制面临解体的威胁,独立后的俄罗斯对如何加强联邦制极为重视.继叶利钦政权对现行体制的修补之后,又有普京总统的强化革新.但俄联邦制未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10月11~13日访问日本。这是俄独立后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访日,使冷却的俄日关系开始转暖。 一、访问背景 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俄日两国为改善关系都采取了主动态度,调整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关系的措施,创造改善关系的气氛,但叶利钦访日却一拖阿拖。  相似文献   

3.
大选前的俄罗斯政局赵龙庚1993年10月叶利钦炮轰"白宫"、解散最高苏维埃后,俄罗斯激烈动荡的局势开始相对缓和。但自今年初俄当局宣布将于年底和明年6月如期举行国家社马和总统选举以来,国内政治斗争又逐步升温。叶利钦不久前对记者说,俄大选前的形势"十分严...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以及中亚五国皆效仿西方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相继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而俄罗斯的总统制更带有议会制的特点。如何认识这些国家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本文试图从六国总统制政体的确立过程、宪法所规定的总统地位、总统的产生和任期、总统所行使的职权、总统与议会的关系等方面,通过宪法规范的比较,结合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分析,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转型中制度模式选择的相似点与差别,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1993年12月,俄罗斯以全民公决的形式通过了新宪法,确定了俄罗斯新的国家结构,从而确立了总统个人在法律上的主导地位。俄罗斯的这种总统制因总统的高度集权而被俄罗斯学者称为“选出来的君主制”,在1996年的总统大选中,叶利钦的获胜标志着以总统高度集权为特点的权威主义政治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标志,建国近70年的苏联解体了。十多年来,关于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东西方学者从政治、经济、历史、民族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且各持己见。有人认为政治上的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经济体制上的教条主义、民族关系上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及对外关系上的霸权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不适合国情及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结果;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施压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苏联领导层决策不当造成的后…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李忠诚加紧落实“新东方政策”的意图、目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几经调整,最后确定推行以美欧为重点、紧紧抓住亚太的“双头鹰”外交。早在1992年初,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就讨论、制定了俄对外政策大纲《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中俄关系大事记(1991年12月-1995年12月)编者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定于3月访华,现将中俄关系大事整理发表,供广大读者研究中俄关系时参考。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随着苏联解体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12月27日中国政府派对外经贸部长李岚清...  相似文献   

9.
5月10—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赴俄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工作会晤,这是1993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第6次俄美首脑最高级会晤,也是克林顿对莫斯科的第2次访问。 一、会晤背景 今年1月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再主动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于5月参加俄罗斯的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并举行首脑会晤。克林顿在几经犹豫和权衡利弊后于3月20日宣布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总统大选形势透视赵龙庚俄罗斯即将于6月16日举行独立后的第二届总统选举,谁将摘取总统桂冠并把俄罗斯引向21世纪,这是目前人们关注的大事。本文拟对这次大选的背景、态势和前景作一些探讨。一、总统选举是一场变革1991年6月,叶利钦在苏联摇摇欲坠、苏...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2006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谭索的新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该书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戈尔巴乔夫六年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对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民族、历史等因素进行了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论述与分析,对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做出了理论性的总结。现在学界一般都称“苏联解体”,该书认为,苏联不仅仅是解体,而是毁灭。在俄罗斯,不仅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已被摧毁,而且连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苏维埃”这个革命政权的名称也于1993年10月被叶利钦的坦克、大炮所粉碎。所以,使用“苏联的毁灭”这一词…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后,在叶利钦总统时期,俄罗斯按照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总统共和制,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构成俄罗斯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普京总统第一任期时,在巩固俄罗斯联邦统一国家权力体系,完善俄罗斯议会和政党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梅德韦杰夫总统时期,在确保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普京总统在新的任期内,将寻求在强大国家与人民民主间实现平衡,建设一个统一、稳定、民主、公正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0月叶利钦总统以武力击败议会派之后,相继通过了俄联邦宪法,选举了俄联邦新议会,从法律上确立了总统制国家新体制.叶利钦总统和切尔诺梅尔金总理明确表示:俄罗斯要继续经济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巨大经济困难.俄罗斯内外一些人士乐观地认为,俄罗斯政局从此将走向平稳,经济改革会更加顺利,国民经济滑坡不但能得到扼制而且会出现转机.我认为,目前俄罗斯经济仍然困难重重,犹如沉舸难返,前景不容乐观,至少到1996年6月总统大选之前,主要经济部门,生产颓势难以逆转,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本文试图就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近期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俄白建立联盟国家条约》和《实施联盟国家条约纲领》。文件规定:建立联盟国家最高委员会、议会、部长会议、法院和审计署;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发行统一货币,实行统一的社会政策,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两国以独立主权国家身份加入联盟,仍保存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叶利钦蝉联总统后的政策走向和面临的问题鲍跃1996年7月3日,叶利钦在第二轮投票中以领先其强劲对手久加诺夫14个百分点卫冕成功。至此,倍受国际关注的俄罗斯总统选举落下帷幕。一、叶利钦当选总统后的政策走向从选举投票结果看,目前俄社会已分裂成了“希望继续...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中国与独立后的俄罗斯顺利地开展了新时期的国家关系。在叶利钦执政的八年时间里,两国从最初的友好国家关系跃进到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多极化世界格局下发展国家关系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1—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聚首莫斯科,举行了自1997年3月赫尔辛基会晤以来的第1次正式会晤。 一、会晤背景及意图 此次俄美首脑会晤是在俄陷入经济危机、基里延科政府被解散、美国总统绯闻缠身的特殊情况下举行的。 (一)叶利钦谋求借助美的支持渡过金融危机难关,稳定政权。年初以来,俄连遭金融危机重创,并由此引发政治危机,3月和8月叶利钦两次解散政府,政局动荡,俄期盼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以渡难关。7月叶利钦请3月被解任的丘拜斯出山,游说美国,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选择了西方式的新闻自由,将有关言论自由以及取消新闻检查的条款明确地写在《宪法》与《俄联邦大众传媒法》中。俄罗斯在叶利钦时期也确实经历了一段新闻自由的日子,但作为"第四权力"的大众传媒却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政府的反对派。在这种情况下,整顿俄罗斯传媒市场,将大众传媒的管理权收归国有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2000年当选的新一任总统普京的肩上。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充分吸取了戈尔巴乔夫放弃新闻检查和叶利钦时期舆论失控的教训。普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想巩固国家政权,必须控制传媒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叶利钦时代美国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经历了美国帮助叶利钦巩固政权、支持叶利钦确立俄罗斯发展方向和维护叶利钦政权延续3个阶段。叶利钦时代美国推动俄朝西方民主制度转变是美对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每当俄罗斯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加深,美国就会加强对俄罗斯内政的干预。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遭受挫折反而会加强美国内反对把俄作为战略伙伴的趋势。美国对俄实施经济援助是基于经济市场化对政治民主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构想。美国把援俄当作影响俄国内局势、增强叶利钦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对俄国内改革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叶利钦的支持上,并对俄罗斯人事变动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20.
1996年4月2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赴莫斯科参加八大国首脑核安全问题会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俄美最高级会晤,这是克林顿就任总统以来两国总统的第10次会晤。 一、会晤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