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十娘和金钟儿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两个有血有肉的妓女形象,其闪光点源于她们对真爱的追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没能实现幸福新生活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从良路上的悲歌。杜十娘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但金钟儿却通常不为人所知,这确实值得可惜之事。通过杜十娘和金钟儿形象的对比将金钟儿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发掘出来,显示出这一形象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坎 《学理论》2012,(32):49-50
"人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这个词所代表的、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之为人的善恶,往往还会成为整个社会赖以建立的运转的基础。卢梭和马克思分别作为18世纪和19世纪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有着相同的思想脉络。他们都主张将"人性"定义为人的自然"初性",从而与人的"本性"区别开来,形成各自的关于"人性"的思想并由此构建各自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中的灵魂人物苏格拉底与希伯来民族的圣典<圣经·新约>中的耶稣是西方文学中最为光辉的两个理想形象.旨在探寻原型批评理论视野下两者形象深层次上的共同点,从而找到植根于各自民族宗教、历史文化中的苏格拉底与耶稣形象之间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4.
张秋蘋 《学理论》2010,(17):159-160
在对高阳《胡雪岩全传》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发现高阳笔下的胡雪岩形象,与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有着惊人的相似。从两位作家对人物的塑造入手,分析了两人在性格、经历和商业手腕上的相似之处,同时剖析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两位同样杰出的商界奇才必然走向失败的深刻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康德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主观选择与道德法则之关联来展开人性的探讨,但这一关联仅揭示了人性的形式层面,要想求得人性之整体还需要把质料层面纳入进来,这就从人学走向了神学。这是外在超出的思路。孟子也以人为出发点,但人内在地包含天道,人只需"反身而诚",求其本心即可,因为反观本心即可达至吾心即是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的境地。与康德不同,这一逻辑的展开是内在超越的思路。探讨康德与孟子的人性思想,以此揭示两种不同的哲学实现路径,有助于在比较哲学的视野下对中西哲学进行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唯物史观和文明形态史观这两种解释、构建人类文明的宏伟叙事,在理论上具有诸多相近之处。然而,这两种理论在本质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思想的截然对立,在一些具体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因此,比较两者的理论异同,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黑格尔自然哲学有着重要的联系,黑格尔自然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黑格尔自然哲学,不仅将自然观与历史观进一步结合起来,而且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娜娜  马松红 《学理论》2015,(5):30-31,51
道家思想同基督教文明一样脱胎于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两种不同文明的核心象征"道"和"上帝"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精神面临困境时的出路。从"寻根"中求"立命",面对两种文明交融的情境,把两种不同文明象征的"道"和"上帝"等同起来是一种误解。道之本质特性和上帝的本质特性的比较表现为:道之无名与上帝之有名;道之无为与上帝之有为;道之无形与上帝之有像;道之二元辩证性和上帝之一统性;道之"出世"与上帝之"入世"。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中西方法律和学者对基金会的界定,并比较其异同,然后从中西方基金会发展脉络中寻找答案,指出正是由于中国基金会发展背景的特殊性,导致中国基金会所展现出的不同园景,以及法律界定的范围及规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峰 《行政论坛》2013,20(1):69-74
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比较,对于行政诉讼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三大诉讼无论在制度本质、制度基础还是在制度的基本原则上,都呈现出共同特点.而由于诉之起因不同,争议主体地位的差别及三大诉讼中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的不同,三大诉讼又呈现出明显不同,这种共同与不同实质表明了诉讼制度在公权崇拜与人权保障中的摇摆不定,也决定了三大诉讼的区分是绝对的,融合则是相对的,而这一结论对于行政诉讼的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制度的构建和运行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人"的自我理解和想象。以近代西方民法上的"人"之形象变迁为参照,我国民法中的"人"之形象典型地体现在由"公民"到"公民(自然人)"再到"自然人"的名称转换过程之中。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塑造民法中的"人"之理性、自立、自强,而且更要不断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的人之本质,塑造民法中的"人"之热情、宽厚、高尚。  相似文献   

12.
贾令岚 《学理论》2012,(3):137-138
赵宗复与阎锡山同是山西人,由于两人的思想信仰与精神追求不同,在教育思想上虽然有着共同点,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其相同点在于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等。其不同点在于阎锡山办学思想具有狭隘性,以个人意愿及利益为前提,为自己培养出后备力量。而赵宗复则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把科学民主和爱国先进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进山中学在当时以民主进步而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礼"是孔荀思想中核心的概念之一。孔子"礼"是在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而荀子"礼"则是在继承孔子"礼"的基础上,吸收各家之长。从礼的内涵、礼的起源和礼的价值来阐述孔荀之"礼"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15.
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山水田园往往成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达到了高潮,出现了王维和孟浩然等代表诗人,借助自然风物来寻求精神的圆满,将自我消融在景物当中,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山水自然意识渗入了日常生活,诗人往往能在身边发现自然的意趣;另一方面,诗人们难以忘怀自我,在山水描写中,自然的意趣往往表现得冷清孤寂,甚至索寞幽怨,尽管如此,他们的诗歌创作仍不失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威廉·莱斯和岩佐茂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他们的思想观点有诸多相似之处,体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脉相承,同时也存在着研究路径、理论视阈和理论旨趣等方面的明显不同.对二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梳理和比较,既有助于加深对他们各自理论特质的把握,亦有助于我们从中洞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困境,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管理推崇市场理性与竞争逻辑,将竞争视为公共管理领域普遍的战略架构;而新公共服务则更加倡导公民本位的合作秩序理念.从公共管理宏观视域重新反思市场霸权话语下的竞争逻辑,竞争法则有其限度和适用范围,政府公共领域更应倡导民主行政基础上的多元合作秩序的建构,这也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文坛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家,其中就包括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和着力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女作家威拉·凯瑟.这两位作家对当时的女性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分别体现在他们的<菊花>和<啊,拓荒者!>这两部作品中.所以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讨这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并揭示20世纪中期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矛盾、渴望、追求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进而展现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和东南亚在经济发展、历史沿革、文化基础、社会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将之作为两个福利丛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东亚社会福利的认识。研究发现,两个体系在社会支出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福利责任、社会政策导向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探索东亚福利模式可将两个体系福利体制之比较作为一种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怀特海把哲学的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立足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的实体思维与抽象主体性,诉诸感性活动主体——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重建了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基于实践观点、关系思维和历史逻辑强调主体对世界改造与认识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寻求主体性与客体性原则的统一,最终将主体的主体性之生成与实践、认识以及价值评价内在地协同起来。怀特海则在有机宇宙论立场之下,基于泛经验论、泛主体论,认为任何可感的现实存在都是内在关系下现实实有这一终极经验主体的结合体,而拥有主体形式的现实实有的主体性显现借助摄入与合生,以客体性为前提,互为主客体——客体是曾经的主体、主体必将客体化,进而演进到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因此,马克思与怀特海既在存在论上超越了抽象主体,又在认识论上澄清主体认知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更在价值论上彰显着生态文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