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奇江 《湖湘论坛》2006,19(1):51-53
后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相区别,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后合同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后合同责任的构成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其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承担后合同责任的方式有赔偿损失和实际履行,其赔偿范围是依据违反后合同义务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交易中利用合同形式搞欺诈,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情况较为突出,为了防范合同欺诈,保护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合同法规定了一些有关交易安全的新制度。现将其中的几项主要制度介绍如下:一、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对缔约过失责任作出了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缔约过失责任之法理基础、性质、构成要件及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我国对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及完善的论述,探讨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设计,以利于更周到地保护缔约人,促进交易。  相似文献   

4.
李莉  郑素梅 《理论月刊》2005,(4):100-102
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包括信赖利益赔偿和固有利益赔偿两部分。固有利益的赔偿范围法律已有明确的规定,而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较大的争议,也是实践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对信赖利益及其损害赔偿范围作了界定,并对信赖利益是否应以期待利益为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系我国《合同法》上的一项极其重要制度,实践这一制度亟需明确三个根本理论问题:一是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内涵;二是缔约过失责任的责任形式和信赖利益损害赔偿范围;三是缔约过失责任中举证责任如何分担。我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在这几个方面的规定都欠充分,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在深刻剖析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行政程序性权利系独立合法权利,如果被侵犯造成财产利益损失或法定应予赔偿的非财产利益损失时,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至于其本身之利益损失,为弘扬程序性权利的独立价值,可拓展纳入应予赔偿的非财产利益损失范围,但以重要程序性权利被侵犯为限。违反法定程序涉及非法利益判断的,应根据其对非法利益认定的影响加以区别对待,即对行政行为视情形撤销或部分撤销以避免尴尬境地;程序违法撤销后重作行为的,针对前行政行为提起赔偿的,应在立法上明确前后折抵制度。行政程序裁量在违法归责原则上不存在障碍,裁量绝对豁免观念亦已遭到摒弃,应当按照国家赔偿构成要件确定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民事责任。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法律理论,分析我国《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主要类型的立法不足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8.
受托人违反信托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性质应为侵权责任.对这种赔偿责任,一般采取过错责任原则,但受托人违反分别管理信托财产的义务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为更好地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应以受托人未达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作为判断其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具有过错的标准.受托人违反信托的赔偿范围除包括受托人违反信托而导致的信托财产本身的损失之外,还应包括受托人违反信托而获得的利益以及如果受托人不违反信托时信托财产可得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缔约过失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给对方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性质大致有四种学说 :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诚实信用原则说。我国《合同法》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缔约当事人违反先合同义务 ;缔约相对人受到损失 ;违反先合同义务的一方有过错 ;过错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其他民事责任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证券法律制度在法律责任的设计上存在 着重行(刑)轻民的特点,使得因内幕交易造成损失后受害 人的损失寻求不到法律救济。因此,加强对证券内幕交易 民事赔偿责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对完善证券法律责任、全面规范证券内幕交易行为也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在缔约中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加,我国新合同法增加了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以维护交易的秩序,维护缔约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就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类型、构成及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并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建立的意义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历史发展无论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理论还是实务,德国都是发源地,也最具典型。缔约过失责任的功能在于当事人一方因过失导致另一方因相信合同的成立但最终未成立或者无效而遭受损失,缔约过失确立此种情况下的责任承担。缔约过失的此种功能可以追溯到1794年的普鲁士土地普通法,但其发展则归功于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发表在《耶林法学年报》第四卷上的《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未臻完全时之损害赔偿》一文。在文中,他指出:“从事契约缔结的人,是从契约交易外消极义务范畴,进入契约上积极义务范畴,其因此而承担的首要义务,系于缔约时善尽必要的注意。法律所保护的并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瑕疵登记赔偿责任为民事侵权责任,应采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其构成要件包括:瑕疵登记之存在;瑕疵登记损害之存在;瑕疵登记与损害之因果关系;主观要件。不动产瑕疵登记的损害赔偿范围为:在赔偿直接损失的前提下,在预期利益损害赔偿上加以上限。其责任承担应依主观要件的不同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法》中,公安机关承担赔偿责任需具备的条件有:侵权的行为主体是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公安职务行为、公安服务行为具有违法行为、公安职务行为违法造成直接损害后果、损害事实与公安行使职权违法有因果关系;属于公安人员个人责任的有两方面,与行使公安职务行为无关的个人责任、与行使职务有关的个人责任——追偿。赔偿责任制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应完善在立法机关违法立法、公共设施和管理缺陷造成的损害等方面的国家赔偿责任,精神损害后果严重应实行物质赔偿、可计算的间接损失应列入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近因原则是判断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保险赔偿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近因原则的适用,应当按照常识性原则进行判断,以合理地确定保险人的赔偿责任,并实现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6.
田国兴 《前沿》2005,(2):135-138
共同侵权行为是伴随债的制度发展起来的, 属于债的产生根据之一, 旨在保护共同侵权行为情况下发生的受害人所损失的利益。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是主客观结合的折衷说, 其有四个构成要件, 判断是否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应以四个构成要件为标准。共同侵权行为有五个类型, 其责任承担以共同侵权行为人连带赔偿责任为主。  相似文献   

17.
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不以合同有效成立为前提的新型的合同责任 ,它冲破了罗马法以来的契约理论框架 ,扩大了合同责任适用的范围。本文探讨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产生和演变 ,并揭示了该制度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以往的相关法律相比增加了新的重要规定:第一次全面规定了合同的订立程序,其中包括电子交易等新型缔约方式;纳入了格式合同条款;纳入了缔约过失责任;纳入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纳入了债权人行使的撤销权和代位权;纳入了合同的解释。从以上新增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9.
邓姗姗 《前沿》2003,(9):122-124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当代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确立对维护缔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这一制度在我国民法中却是极不完善的 ,它的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我国民法学界也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试从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理论基础、性质、法律效果、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附随义务是债务人基于诚信原则,为维护债权人的固有利益,在给付义务之外所负担的必要注意及保护义务。在判断附随义务存在与否及其履行与否等问题上,债务人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附随义务的违反以过错为归责原则,这符合附随义务的性质、目的及交易实践。违反附随义务,债务人应当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其最主要者,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于例外情形还可成立强制履行和违约金责任,及构成合同解除之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