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思想、传统民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力量是推进“四个伟大”前进的动力及人民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等方面,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4.
5.
经过长期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人民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特质,它植根于科学社会主义及国际共产主义百年来的历史运动,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百年的革命性锻造,发展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决定了人民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归依,具体表现为:人民性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价值缘起——治国理政自人民;人民性是全面改革开放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靠人民;人民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归属——民族复兴为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人民性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相似文献   

6.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时代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以民为天、仁民爱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尚民爱民观念的传承,更是对其超越和创新.它将传统尚民爱民观念系统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人民立场,始终将人民放在主体位置。毛泽东时期是我党人民主体思想的开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新时期党对人民主体思想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本立场、方法路径、价值归宿,从人民动力论、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群众路线三个方面体现了对毛泽东人民观的继承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思想的遵循,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建思想的新方法、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以思想建设为切入点、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以作风建设为立足点、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以反腐倡廉建设为关键点、以实现中国梦为最终归宿点的脉络清晰的逻辑框架,为凝聚党的思想共识、强化党的干部队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严明党的纪律章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从而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核心力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国内学者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开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相关文献评析,发现研究存在三方面不足之处:内容上缺乏整体性和实践性、方法上重规范研究轻实证研究、角度上少有历史演变和国别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主题研究要重视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多样、研究视野的拓展,更好地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从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新时代新目标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是由改革开放40年的科学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及问题挑战等因素决定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坚定改革的初衷和目的,坚守中国共产党初心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贯穿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所有实践活动中,只有在思想理念变革中、体制机制改革中、评价标准革新中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才能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党内制度反腐思想具有严密而清晰的内在逻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从根本上遏制党内腐败的首要前提,构建和完善党内反腐法规制度体系是净化党内生态的重要基础,党内反腐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是营造廉洁党内政治环境的关键手段,实现党内制度反腐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具有这一新时代所赋予的、体现其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个人风格的鲜明特点,即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追求与最高工作准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基本遵循,具有十分注重创新的鲜明品格与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些特点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方面面,形成其独有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厚重的逻辑底蕴。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直接来源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大课题;从实践向度来看,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从“三个点”着手,即牢牢根植人民是立足点、紧紧依靠人民是关键点、不断造福人民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新时代,习近平作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推进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体理论形态。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对于指导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任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变化,社会信任也发生相应的转型。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社会信任类型受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以及该阶段的主体意识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三者共同决定着社会信任转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进入学界视野,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国内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形成提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价值意义、以及和其他执政理念关系等展开研究,并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在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时,应该重视研究力度和研究持续性、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为将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从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初入正定的萌芽时期,到宁德脱贫和主政浙江的丰富发展时期,再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日臻成熟时期,展现了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清晰的历史逻辑脉络。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得以不断深化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价值导向、标准导向、结构导向、方法导向为主要内容的实践逻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指引,构成了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构成了习近平选人用人思想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脉络,体现在逻辑前提、逻辑主线和逻辑特征三个方面。逻辑前提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两个方面,逻辑主线体现在人民的、现代化的和改革的逻辑三个方面,逻辑特征体现在求真务实、历史担当和与时俱进三个方面。对这一思想体系的逻辑脉络进行探讨,有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引领现代化事业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公安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公安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系统回答了事关公安队伍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领公安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同时也为新时代提升公安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公安队伍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公安队伍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提升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公安队伍建设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重构和再造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实现过程包括统治向治理的转变、服务和管理政策的实施、利益均衡而公正的配置等。这一过程的难点在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冲突群体化、利益边界模糊化、利益配置市场化等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破解这些难点,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主要在于:以社会管理主体、向度、服务、载体的创新,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人民群众权利的实现,构筑人民群众的利益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