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有一个过程.首先,是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后逐渐为全党所接受并将其用于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十三届四中全会,称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指导者".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党的十五大将长期以来使用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表述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党章.党的十六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明确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志着这个理论体系的完成.与此一脉相承的结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这个发展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国内许多学者从规范主义的角度对其建设路径做了详尽的阐释,忽视了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实证研究。罗伯特·达尔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提出"多元民主"观,他对民主的含义,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及如何生成民主的研究,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新打开一扇经验之窗,引发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民主的要求成为必然,人民民主必然也成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过程,是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条件。日前,党史界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以下十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一种新理论不可能一蹴而就,总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中达到新境界,同时又指导实践开辟新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要求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 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 适应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 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 同愿望,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 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中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各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有助于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处在诸多的"主义"和"道路"的抉择过程中,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中国梦"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去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已内在地包含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用"绿色"来表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对参政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时代命题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与执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携手同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参政党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学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深刻领会"先进文化"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精神实质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内容,是全党之魂。江泽民同志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要求提出来,使我们能站在从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败,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是高等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要求;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是加快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提出了许多新形势下改革发展问题,"工农一体化"到底是什么样,怎样才能达到"工农一体化",新时期"工农一体化"到底有什么变化,这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二元结构是新时期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堵墙,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必须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成果。对于现实世界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这一理论背景之下,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动力之源。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关键在于:着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丰富其实践特色;着力培育执政党的理论自觉以丰富其理论特色;着力构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选择以丰富其民族特色;着力回应若干重大时代问题的挑战以丰富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实践基础和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三化"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解决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表明党和国家对文化是党之魂、国之魂、民族之魂的认识越来越清醒与深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正在不断的探索构筑。文化强国战略的探索历程经历了文化构筑信仰支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步摸索磨合、"文化是工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个时期后,终于走向了自信、自觉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体系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民族文化之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打追有创造活力的文化主体;继续坚持双轨并行的发展道路三部分组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握正确路径,要走一条科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理论成果;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路径,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社会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的"特色"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面临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在经历了痛苦和曲折以后,终于摸索到一条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固定的社舍主义模式。同样,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舍主义也应该允许有多种模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当前中国的情况来说,笔者认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以有小岗村模式,华西村模式,也可以有南街村模式,刘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