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陈独秀的指导和组织下建立的,他支持创办《广东群报》,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坚决斗争,组建广东党组织并指派代表出席党的一大,通过一系列建党活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陈独秀在广州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独特身份和影响,更由于其积极组织和努力,使广东成为全国建党活动最活跃,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有组织、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谭平山对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他积极在广东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广州共产主义青年团,协助陈独秀创建中共广东组织,在领导广东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等方面不遗余力,使"共产党广东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群众基础较好,坚强而有战斗力的一个地方党组织"。  相似文献   

3.
陈俊凤 《广东党史》2010,(10):28-30
<正>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组织,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和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指导和参与之下,经过长期努力而创建起来的。广东党的组织,经历了广东"共产党"、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共广东支部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维经斯基首次来华指导和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初的建党思路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及其相关文件传入中国后,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与实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是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袁振英先生诞辰120周年。为深化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的研究,12月1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共青团广州市委、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广州青年运动史研究委员会研究室协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承办的"一位黄埔教官的跌宕人生——袁振英生平图片展"开幕。展览以袁振英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分为"无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领导创建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依托中国最高学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十分注重理论和学术的研究,并经历从松散的学术团体到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的演变,这种演变在党的早期组织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过程也表明,"南陈北李"作为建党发起人的核心作用功不可没,北京和上海两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建党过程中共同发挥了发起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谭平山是广东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谭平山在北大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办《新潮》《政衡》《广东群报》等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广东建党奠定思想基础。陈独秀、谭平山等创立了广东早期共产党组织,谭平山先后担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广东区委书记。谭平山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在广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广东建党奠定阶级基础。在谭平山等努力下,广东成为全国大革命中心地区。中共早期党史上的"南谭、北李、中陈"的说法把谭平山和陈独秀、李大钊相提并论,反映出谭平山在建党时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广东党史》2016,(4):57
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深入研究广东南路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史,宣传创党前后的革命历史,由广东海洋大学南路革命研究所主办,拟于2016年6月下旬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南路的传播与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学术研讨会。即日起面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公开征文。  相似文献   

9.
100多年前成立的新民学会,在湖南发出了建党先声。新民学会中的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建党先驱们,通过投身五四运动,组织勤工俭学,创办文化书社,成立俄罗斯研究会,直至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使湖南成为国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地方之一。他们开展的这些活动,在中共创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90周年。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在中国大地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这个组织一经成立便成为了建党的活动中心,在其推动下,各地的早期党组织相继成立,从而为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彭湃在日本留学时,施存统发展他加入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写信告诉陈独秀。彭湃回国后到广州找陈独秀,由于彭湃已经远离日本小组和上海小组,从党员属地管理出发,陈独秀让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负责人谭平山吸收彭湃加入广东小组,时间是中共"一大"召开前的6月中旬,所以,彭湃是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的广东共产党组织,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是大革命的中流砥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并参与了创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原创性的斗争。但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广州党组织在1932年、香港党组织(省级领导机关)在1934年,均遭破坏,基本上停止了活动,于是有人宣称:“共产党的组织被消灭了”。然而,历史的发展没有就此止步,1936年,广东党组织得以重建和恢复,又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广东历史的舞台。那么,广东党组织是怎样重新建立起来的呢?重建的过程如何,又是…  相似文献   

13.
从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再到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涌现了上百位湖南早期党员,勇为建党先声、革命先驱,为信仰和实践共产主义而奋斗,令人景仰。“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毛泽东和习近平总书记都作过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4.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同共产国际使者、陈独秀来粤有密切的关系。1920年秋,共产国际派米诺尔、别斯林来到广州,在他们的策划并亲自参加之下,广州"组织了共产党",其成员多数是无政府主义者。1920年12月,陈独秀来粤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并指导广州建党工作。由于信仰不同,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广州共产党组织。陈独秀遂以《广东群报》的编者为骨干,于1921年春改组了广州共产党组织。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与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两个重要省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经济交往频繁、政治联系紧密。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两地的革命斗争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上海为浙江先进分子提供了参与建党活动的广阔舞台,浙江先进分子则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先是浙江先进分子在上海积极投身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准备了理论条件。在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叶,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建党酝酿过程中,坚持思想斗争,批驳胡适等人的理论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组织建立后,严肃组织斗争,清除无政府主义分子,确保了党组织的统一和纯洁。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京早期共产党员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展开政治斗争,领导北京八校教职员索薪斗争,组织发动北方工人运动,勇敢反抗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坚持真理、维护纯洁、直接行动的斗争精神,贯穿于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的全过程,成为北京建党活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是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开出版的。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起过极其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1920年7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它的任务之一是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以便为建党奠定思想和理论的基础。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按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北京党史》2016年第4期特别推出"建党"专栏,约请该领域专家撰写相关文章,以为纪念。这一举措从党史部门根本任务的角度,以及北京这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之一的角度,值得赞赏。本专栏聚焦于中共创建时期,其中有一篇专门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共创建史下限存在分歧。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来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明确党的性质、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的革命纲领、坚持民主与纪律相统一的原则、制定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等要素。从创建之初到中共三大,中共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要素不断完备,最终在三大完成了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1,(10)
正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从上海成立作为发起组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到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及日本、法国相继秘密成立党的早期组织,从党的一大第一次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到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