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振雷 《群众》2011,(7):96-96
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但不能简单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能就此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近年来,在告别GDP崇拜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纷纷让“幸福指数”闪亮登场,把“幸福指数”纳入到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中,这既是对官员考核机制和形式的创新,更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探索,也折射出“以人为本”为根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洪崇恩 《文明大观》2001,(10):30-30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这就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的“让泉”。相传此泉“甘如醍醐”,又相传欧阳修喜饮此泉,所以作文赞美。这样,让泉也就渐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刊登陆一波的文章,不知何时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许多家长的至理名言。如今,这条“起跑线”已越移越前,从初中、小学一路前移到幼儿园,有的甚至将“起跑线”提前到了“怀胎十月”;不仅如此,“不能输”的领域也越来越宽:琴、棋、书、画,不能落;奥数、英语、舞蹈,不能差;甚至连吃、穿、用,也“不能输”。  相似文献   

4.
回家     
又有两个月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了。自从去年父亲得了高血压、脑萎缩疾病之后,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发烧感冒,全由母亲一人在家照料。整天忙于工作,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我只能三天两头打个电话问候几句,每次都说忙完这一阵肯定回家看看,可是一次次的“临时性”任务又把回家的时间一再推迟。次数多了,父母已不再相信我对回家日期的“承诺”了,只是在电话里说:“自己在外,要以工作为重,要把工作干好,不能让别人说咱的闲话,要注意身体,家里没有啥事,你不用操心,爸爸经常吃药,身体也很好。”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要到了,很早…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当前农民利益的焦点是农民增收问题。从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看,确实非常重视农民的利益。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农民受益表现最突出的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最快的是两个时期,即1978—1985年和1992—1997年,这两个时期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都与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有直接关系。但从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在造成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诸因素中,农业减收是当前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农业进入了新阶段后,如何维护农民利益,中央提出了“新思路”。这一“新思路”有着深刻的内容。占全国总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听到基层干部反映:“忙坏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忙”?笔者以为工作任务重是一个方面,但也不乏“乱忙”、“瞎忙”之嫌,“忙”能导致“乱”,“乱”也会导致“忙”。透视基层忙乱的原因,有来自机关的指导不力,也有基层自己的原因。就基层而言,一是指导思想不端正,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7.
张茂才 《前进》2012,(1):31-33
省委第十次党代会就加强“三农”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从2009年开始,晋城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针对城乡差距不断拉大、部分偏远山区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等问题,连续三年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缩小城乡差距,贫困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转型跨越的实践中促进共同富裕,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段笃屏 《山西政报》2006,(10):34-34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和难点在农村,与农村经济相伴随的是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村”论“农村”.就“增加农民收入”论“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找到适合农村经济现状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思路,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工作机制和经济体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不能让“垄断”驱动,不能安装排挤民资的“玻璃门”。  相似文献   

10.
<正> 今年,为了克服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中央决定采取“三紧一控”政策是必要的,如何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搞活经济,我认为,把握以下几点是重要的。一、今年紧缩通货是在前几年货币超发基础上的紧缩。加上过去沉淀下来的货币,今年货币供给量是可以支撑经济适度增长的,不能认为紧缩通货必然导致“滑坡”,只有力促经济增长来吸收沉淀的货币,才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由过多转化为正常,从而趋使社会总供求大致平衡,物价基本稳定。如果做不到这点,生产“滑坡”,供给减少,市场沉淀的货币不能被吸收,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在由过去的“高增长”转入到当下的“稳增长”,这实质上是从一种均衡状态转向另一种均衡状态。而央行近日降息0.25%,作为三年半以来首降也折射出我国现下经济发展中的风云变幻。降息原因:提高货币供应,确保“稳增长”首先,中国第二季度的GDP增长数据公布在即,总体不容乐观。虽然,温家宝总理把2012年GDP的增长目标定位在7.5%,但是,如果GDP增速一旦低于8%,甚至7.5%,中国的各类问题也就会接踵而至,若财政收入猛减,基本建设的投资、各项财政开支就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进而包括最基本的医疗、教育在内民生工程也会受到牵连,就业压力也会增大,不满情绪也就不期而至。而且,低增长是一种连锁反应,过低的增长会导致以后增长更加乏力。  相似文献   

12.
忙是当今领导干部常谈的一个话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领导干部整天忙忙碌碌,饥不及餐,忙不及履。不可否认,忙,是一个领导者的正常现象,也是事业心强.工作积极的一种表现。但是,忙,应该有限度,有效率。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能“瞎忙”。以下是笔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领会到的一些关于领导干部克服工作忙乱的诀窍: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是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就业悄然“问世” 在福州市二化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里,70多岁的张沛光老人向笔者说道:“建国以来,咱们的经济发展了,城镇化也快了。再看看住的房子、吃的东西,可比建国那会儿强上百倍。年轻的时候,你根本就不敢想象会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不过,也有让张沛光老人不顺心的事。“现在,时间变得重要起来了。邻居们每天都在赶时间啊,弄这个忙那个的。儿女们出去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有点孤单。”  相似文献   

15.
细读《民主与法制》2014年第11期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文章,受益匪浅。一场互联网金融冲击波袭来。普通百姓对“宝宝们”喜爱有加,“高达7%的回报让余额宝迅速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追捧,轻轻松松抢走了超5000亿元的银行存款,在撼动银行地位的同时,也让互联网金融引来了各方瞩目。备感危机之下,四大行达成‘共识’开始了‘围剿’。”瞬间,余额宝成为银行们的“众矢之的”。一系列的打压,虽然让余额宝的回报降至5%,但因门槛低、申购赎回简便快捷等普惠及草根的特性,而被誉为“理财神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让人不得不正视。截至2月底,半年多时间里,余额宝用户达8100万户,金额超5000亿。这样的业绩在金融领域该是“空前绝后”的纪录。  相似文献   

16.
不能让外来人员犯罪的势头继续发展上海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朱克雄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高级讲师高伟伦近年来,外地来沪人员急剧增长。“文革”前,上海外来人员仅20万左右,而改革开放10余年来已猛增至250万人之多。外来人员骤增,一方面,大大搞活和丰富了...  相似文献   

17.
汤鹏主 《求索》2013,(5):70-73
在建国后的60多年里,我国农民收入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超低速曲折增长和改革开放后的比较快速增长.而这两个阶段的增长都与中央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密切相关.可以说中央政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风向标。因此只要政策到位.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农民收入问题,实现和维护好农民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1,(4):53-53
“十二五”规划中广受台媒关注的一点则是提到未来应“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这也意味着两岸经贸制度化的层次日益提高;继贸易、投资、金融产业合作之后,货币面的议题应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尤其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目益提升,2015年以前让人民币可自由汇兑也已排入改革进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虽然仍有待努力,但至少已具备区域货币的实力。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要求。这个要求具有两重涵义:一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富裕;二是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要进一步缩小,让全体农民都能过上富裕生活。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需要做到农民收入增长超过城市居民,缩小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则需要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超过农村平均收入的增长。为了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需要认清农民收入水平的基本现状,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加快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幸福”一词成为代表们议论最多的一个热词。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作为落实“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提了出来,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并把“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的幸福而有尊严”确立为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