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基础。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基础。《湖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于1984年制定,其后分别于1987年、1995年和2006年根据选举法的修改作了三次修改。随着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是我国自1982年以来对选举法的第五次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尤其是县乡两级人大,对选举法的正确贯彻实施负有重要责任,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选举法修改的重点和内容,使其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换届选举统计工作是整个选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截止1997年12月24日,深得全区人民信赖的214名人大代表依法选出。总结此次换届选举统计工作的经验,有几点体会:一是学好法律,掌握工作主动权。这次选举工作难度大,是修改后的选举法、地方组织法首次在区县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实施。为了严格做好统计工作,我们仔细对照修改前后的选举法,发现与上届相比,一些表格依照法律条文有所变化。如上届用于公布初步提名和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张榜样式所依据的是原先的选举法第二十八条,现在应依照修改后的选举法第三十一条;选举结果张榜公布样式原先依据选举法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意见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晗 《人大研究》2008,(12):22-24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第一部选举法是1953年制定的,并依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产生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行选举法是1979年制定的,并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先后四次进行修改。理论界对改革开放以来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如扩大直接选举、实行差额选举、选民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等,  相似文献   

5.
选举法的五次修改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1979年对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进行重新修订外,还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0年5次修改过选举法,使我国的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选举法距离上次的修改已经有几年了,在这几年里,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选举法在实践过程中也累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所以现在有必要通过进一步修改选举法,把好的经验制度化、法律化,使我们的选举制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陈斯喜对选举法的此次修改如此评价道。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深入学习新修改的《选举法》,结合实践工作,建议在修订我省选举法实施细则中予以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关于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委员会是县(市、区)、乡(镇)两级按照换届选举的要求,依法设立的,依法履行七项职责。在  相似文献   

8.
选举法修改后的首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将于今年下半年展开,虽然新修订的选举法没有对预选的规定进行修改,但是选举法有关规定的修改所带来的变化,将使预选成为这次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确定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的一种重要方式,规范直接选举预选程序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确定代表名额是换届选举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依法确定代表名额,对于搞好换届选举,选举产生精简、效能和具有活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规范代表名额是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举措代表名额是选举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几乎每次制定修改选举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这个问题。1953年的选举法对确定代表名额的办法作了规定。当时根据人口多少,确定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的幅度。但在实际中严格执行不够,1958年以后开始增加代表名额,到后来代表名额增加较多,1979年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名额超过一千名,有两个省的代表名额接近二千名。1979年重新修订选举法,曾对精简代表名额进行过研究,由于当时实有代表名额过多,一次难以减下  相似文献   

10.
刚刚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这也是对1979年选举法的第五次修改。此次修改最核心的变化,荚过于城乡选民“同票同权”进入立法。  相似文献   

11.
胡健 《人大研究》2005,(4):19-2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选举法是关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监督和罢免制度的重要法律,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我国地方政权制度的重要法律。尽管两部法律此次修改的条文并不多, 但却是循序渐进、稳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立法措施。1995年《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修改之后, 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新的…  相似文献   

12.
“这次选举法修改,不仅兼顾了地区,还提到了兼顾较少民族这句话,我们觉得受到了鼓舞,也感到温暖。”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韩永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赞同大会对选举法的修改,他认为这次修改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选举法是关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监督和罢免制度的重要法律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我国地方政权制度的重要法律。尽管两部法律此次修改的条文并不多 ,但却是循序渐进、稳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立法措施。1995年《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修改之后 ,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  相似文献   

14.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下一届常委会将选举法修改纳入到2008年的立法规划。可以预料,这次修改选举法主要是落实中共十七大的有关精神,比如“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修改选举法和修改地方组织法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79年重新修订后,1982年和1986年先后作过两次修改。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地方人大的同志也多次提出建议,进一步总结选举工作和地方政权建设的经验,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 法制工作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对修改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进行调查研究,以发展社  相似文献   

16.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这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这次修改,总结了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经验,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出发,对选举法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作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选举法,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民主进程,更有利于选举工作的开展,使我  相似文献   

17.
胡健 《人大建设》2005,(5):41-42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决定》。尽管《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这两部法律此次修改的条文并不多,但却是循序渐进、稳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立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庆 《人大研究》2011,(1):24-27
2010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对选举法进行了第五次修改,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从2011年开始,新一轮自下而上的各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将陆续展开。如何贯彻落实好新选举法,特别是落实关于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选举委员会组成人员等新的规定。这是我们应当加以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4,(6):106-10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04年10月27日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直辖市每25万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  相似文献   

20.
黎启海 《人大论坛》2011,(11):16-17
此次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由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修改之后的首次实施,为使选民能更了解选举法中第三十五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