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闻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先生的大“千金”。很多美国人叫她“南希·唐(Nancy Tang)”。她诞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普通的产科医院,所以基辛格博士第一次秘密踏上中国国土时便调侃她“可以竞选美国总统”。唐闻生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国东部口音英语,使她轻松自如地从跟随周恩来总理17年之久的冀朝铸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美国著名老报人索尔兹伯里曾以极为赞赏的口吻描述这位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校友的译技: “她的翻译是那么熟练和敏捷,使我几乎无法感觉到双方是在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唐闻生无疑是继冀朝铸之后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英语译员,但是当初她获悉要给毛泽东当翻译的时候,竟差点晕了过去…… 迄今为止,唐闻生是外交部现职官员进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惟一女性。  相似文献   

2.
3.王洪文当晚飞长沙状告周恩来、邓小平。毛泽东警告王洪文:“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江青!” 王海容、唐闻生对周恩来表示:一定向毛泽东如实汇报。毛泽东一针见血地对王海容、唐闻生揭露道:“江青有野心!”他老人家向王海容、唐闻生一字一句交代:建议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3.
4.毛泽东生前曾叮嘱唐闻生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总理的!”1970年让唐闻生终身难忘,这是她政治生涯里崛起的最初岁月。唐闻生至今还记得,进入人生暮年的毛泽东生前曾不止一次地细细叮嘱自己和王海容:“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听总理的!”也许他老人家已隐隐感到去日无多,他神色  相似文献   

4.
5.周恩来、邓小平要王海容、唐闻生将江青、王洪文等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情况面告毛泽东。江青被迫就毛泽东多次批评的“四人帮”问题交出第一份检讨。 居心险恶的江青在昔阳大放厥词:“《水浒》里宋江架空晁盖,现在有没有人要架空主席?……”洞察其奸的邓小平指示要将江青大寨讲话用别的途径尽快呈送毛泽东。王海容、唐闻生从新华社女记者李琴手中接过江青讲话稿后,用最快速度面交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自7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毛泽东辞世以前,王海容和外交部的另一位风云人物唐闻生几乎参加了他老人家与来访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这对形影不离的女性在外交界乃至中国政坛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粉碎“四人帮” 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海容、唐闻生相继离开外交界,在经历了一段可以理解的沉寂后,再度复出.前者出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后者出任铁道部外事局局长.迄今为止,在外交圈内王海容、唐闻生仍是一对有争议的女性.但是,在邓小平与“四人帮” 的激烈斗争中,她们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1974年春,江青大发淫威,四次打电话逼迫外交部撤回邓小平率团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的报告.王海容、唐闻生顶住巨大压力,坚决抵制.翌年秋,中国政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  相似文献   

6.
7.周恩来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王海容、唐闻生这一对毛泽东时代的特殊政治角色,在高层政治斗争中所起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同年秋,中共“十大”会议后,王洪文进入最高领导层。周恩来虽然成为中国第二号人物,但他与毛泽东之间在某些“微妙问题”上却再次尖锐起来。  相似文献   

7.
1.1974年春,毛泽东亲自提议邓小平率团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王海容、唐闻生奉命组织起草报告。毛泽东当即圈阅。  相似文献   

8.
自7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毛泽东辞世以前,王海容和外交部的另一位风云人物唐闻生,几乎参加了他老人家与来访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这对形影不离、庶几“孪生姐妹”的女性,在外交界、乃至中国政坛崭露头角,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一般的年龄、一般的模样,一般的身材,一般的装束、服饰、发式,甚至一样的眼镜。她俩的倩影总是在毛泽东那老迈龙钟的高大身躯的前后左右出现。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一、加强领导,依靠落实责任抓创建。一是建立“三级四联”制度。实行三级联责,将“三级联创”活动争创目标细化分解,明确区委书记是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的第一责任人,镇(街)党(工)委书记是争创“五个好”党(工)委的第一责任人,村(居)党支部书记是争创“五个好”党支部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三级联动,区抓镇(街)、区直部门,镇(街)抓村(居)、基层站所,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实行三级联评,区委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区直部门、镇(街)、村(居)进行督导考核,以村(居)争创活动检验镇(街)争创活动,以镇(街)争创活动检验区里的争创活动;实行三级联审,把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视野     
“十一五”规划中的新亮点“十一五”规划中的众多“第一”“十一五”(2006年-2010年) 规划的编制,比历届五年规划都来得早些。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前3年左右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综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特点,还有好几个“第一次”备受关注: 第一次对研究课题公开招标;第一次开展规划立法工作;……其中,研究课题公开招标在2003年9月27日首次试水后,曾被舆论誉为政府问计于民,向民间“买智慧”。  相似文献   

12.
邵雍(公元1011-1077年)字尧夫,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市)人。作为“北宋五子”之一,邵雍提出了一套“包括宇宙,始终今古”(《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上》)的庞大的象数学体系,并且在我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一分为二”的哲学命题。 “一分为二”即“加一倍法”(程颢语)是邵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回到医院,已是凌晨一时了。 四日上午,邓小平第一个来到医院同周恩来单独谈话。接着王海容、唐闻生又来谈了很久。当天晚上,周恩来前往人民大会堂,主持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在政治局范围内讨论贯彻毛泽东五月三日讲话的问题。由于五月三日会上“有些事大家还没听得很清楚”,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核对毛泽东的讲话记录。 四日、五日,周恩来用两天时间起草有关学习和政治  相似文献   

14.
陈作新 《世纪桥》2005,(5):37-39
(一)张如心,曾用名张恕安,生于1908年,广东省兴宁市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理论教育工作战线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是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第一人。他的一生与毛泽东思想结下不解之缘,为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宣传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第1期学员,是中央红军中粤籍人员参加长征的61人之一,是“红校”(后为“红大”,“抗大”)创办人之一,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名师。  相似文献   

15.
尹凌 《红岩春秋》2006,(2):62-64
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促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民抗战,共御外侮的新局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西迁重庆。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逐步改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在向日本发动“冬季攻势”的同时,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在政治上,则大肆推行“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法西斯信条,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2月12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通过了国民政府提出、由蒋介石宣读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要》。《纲要》提出在相持阶段“精神重于军事”的“救国之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共同目标”;宣扬“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建国信仰”。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 ,是我们党建党 82年、执政 5 4年以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通过学习《条例》 ,我认为它具备了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 ,《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已构成了一个非常丰富、全面的监督制度体系。《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的第一章“总则”讲党内监督的目的、指导思想、监督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 ;第二章“监督职责”是讲谁来监督以及监督者有什么权力和责任 ;第三章“监督制度”主要讲监督的方法和程序 ;第四章“监督保障”是讲如何保障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正当权益 ,保障监督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五章“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次明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次提出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第一次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第一次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第一次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第一次提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抖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见解,虽然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但突出了“第一”的创新意义。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些比较,从中可受到深刻的启发。 一、“第一生产力”思想与劳动者作为”首要因素”观点的关系 按照生产力的传统定义,在现实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的首要因素。马克思说过:“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恩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马克思和列宁都把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虽然他们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毕竟还没有把科学技术的作用上升到第一或者首要的位置。那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19.
1920年7月,郭隆真(前排右一)、张若名(前排左一)、周恩来(四排左三)等同 志在天津被捕出狱后合影。 张若名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清苑县温仁村。其祖父是清苑县的首富,父亲做过官。幼年的张若名曾在天津读小学,1916年考入著名的“直隶(河北)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17岁的张若名同本校的郭隆真、邓颖超、刘清扬以及南开中学的周翔宇(周恩来)、马骏等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1919年,当传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即将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消息时,全国人民义愤填膺。5月5日,天津“第一女师”的学生郭隆真在该校大会上宣讲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号召同学们组织起来。张若名头一个响应号召,争先报名。很快由“女师”联合“中西”、“贞淑”等女校,成立了“女界爱国同志会”。会上选举了张若名、郭隆真、邓  相似文献   

20.
随感三则     
开学第一天,我拿着学生花名册到刚接手的六(2)班去点名。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瞪大眼睛望着我这位新任班主任,静静地等待我的开场白。我自我介绍一番后,开始查到校人数。我念一个名字,学生就大声喊“到”。当我看到“陈茜”这两个字时,毫不犹豫地念道:“陈茜(xi)。”因为“茜(xi)”在字典中的注释是:人名用字,多用于外国妇女名字的译音。“老师,我不是叫陈茜(xi),而是叫陈茜(qi&;#224;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