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薛丹 《理论导报》2013,(6):47-48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社会安定。基于就业质量的理论基础和现状研究,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衡量指标体系,对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和评价分析提供科学合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列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有效路径。政府层面应完善就业服务政策体系,提升高职教育的地位,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强国”的氛围,助力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层面应紧盯行业动态,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源入手,优化人才供给体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模式及方法。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因素众多,行业、企业、社会各界资源都应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落实,企业只有真正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毕业生才会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才能实现多元培养,定向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就业视角,以第三方调研机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以及就业质量调查反馈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面临的难题,提出了打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卫国 《山西青年》2023,(8):172-17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现实中,高职毕业生存在文凭认可度低,人文素质相对较差和个性心理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就业形势严峻。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服务、确保政策落实落地,高校应优化服务载体、加强心理干预、完善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同时,企业应转变用人观念,毕业生积极提高自身素养,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X省高职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带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人才高消费"的现象的出现,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和方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本人认为:解决高职生就业困难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教育调控力度,规范高职教育办学。鉴于目前高职教育遍地开花、竞争无序、职教特色不明显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定高职教育规模,对适合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如何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提升高职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阐释全真环境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真环境学生创业园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7.
管丹 《理论导报》2013,(6):56-57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关乎学校声誉及其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被认为是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培养优秀毕业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针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基本能力较为欠缺、专业能力不够扎实、求职能力不强的现状,应通过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等途径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邱广林  林素真  王江锐 《世纪桥》2012,(23):109-110
摘要: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是搭建教育与产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企业与院校沟通的桥梁。本文将通过对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其现状,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调查方式和内容,使其为指导办学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促进教产对接服务,并形成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产业升级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吕雯 《山西青年》2022,(20):124-126
社会经济繁荣与就业形势严峻,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是政府和学术界一直追求的平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加剧了这一对矛盾失衡的诱因,但归根结底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笔者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图探索后疫情时代主体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突破之策。调查和探究表明,引导学生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择业观、合理拓展实训环节、重视就业信息、打破与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情景,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摆脱当前就业困境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刘锐 《山西青年》2022,(5):168-170
一直以来,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大都处于被动地位,学历低、经验有限、就业能力也与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因素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必须立足就业市场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经研究与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提高学生就...  相似文献   

12.
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现状来看,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体制、社会、教育、个体等方面:其一,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其二,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适应,矛盾比较突出;其三,企业用人存在偏见,人才市场供求失衡;其四,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不明,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其五,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综合素质仍有差距。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求得难题的合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马保恒 《党史博采》2008,(12):43-44,48
“明礼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而诚信就业正是“明礼诚信”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毕业生的诚信是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诚信意识淡薄、诚信行为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4.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职毕业生还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其中既有"三困生"、中等生,也不乏优等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毕业生角度看主要是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职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2010年高职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10年7月对浙江省6所高职院校部分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此作为有关部门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存在由来已久,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新宠。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与经济增长和从业者薪酬高低存在着正相关联,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构多层次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合理课程结构、做好职业培训、创设实习实践机会等途径积累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加其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龙晓峰 《学习月刊》2009,(12):11-12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我国整体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国家政府机关不断深化改革分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关键是要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鼓励毕业生抓住机遇,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一种教育类型,它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存在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解决高职生就业困难应采取:加大教育调控力度,规范高职教育办学;积极转变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观念;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构建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机制,提倡"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为高职生扩大就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就业实践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世纪桥》2009,(3):143-144
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200多所。占我国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湖北省高职毕业生数量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超过本科毕业生,2008年湖北省毕业生人数达35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研究生3万人,本科生14万人,专科生18万人。今年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会存在,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就业的寒冬,大学生就业问题较为严峻,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何面对严峻的形势,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理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褚红素 《湘潮》2013,(1):117-119
就业质量评价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通过抽样跟踪调查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217名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从职业内涵的角度剖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定位;归纳总结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具有的能力素养、毕业生欠缺的职业素养;从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高校等层面考察设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思路和途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金融职业发展教育阶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