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体系缺少鲜明特征等问题,基于社会本位、终身教育、以就业创业为目的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取向,重塑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有针对性地建立人才培养范式,深化人才培养内容改革,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奕程 《山西青年》2021,(1):100-101
从清末开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颁布学制,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逐渐形成,并提出建立实业学堂;民初,为适应国内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教育思潮不断产生,职业教育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不断完善,民国时期的东北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顺应全国职业教育的潮流得以发展,对今天的职业教育也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指的是作为一个人从幼儿到老年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它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互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教育体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实施职工终身教育对兵团农牧团场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科教兴兵团,加速兵团农牧团场的发展需要大批合格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兵团农牧团场职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有很大下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霞 《理论学刊》2006,1(7):106-108
民国时期是中国女子职业教育的起步阶段。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而女子职业教育作为两者的结合点,在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发展史上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一、女子职业教育兴起的背景民国以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几乎没有女子职业教育,直至1913年《实业学校令》的颁布,政府正式承认女子职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才有了初步的发展。其兴起的背景,可分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民国初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国初期,民族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为缓解矛盾,教育界…  相似文献   

5.
《江淮》2010,(7)
<正>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把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但现实问题是农村农业职业教育依然是职业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呢?本文以长丰县的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工作为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任媛 《山西青年》2024,(5):133-135
数字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完善教师培训和交流机制,以适应数字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教学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现状以及建筑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及保障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对策,为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90后"学生成为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主体,学生特点的变化给航海教育带来新的思考。本文从"90后"学生特点入手,剖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海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新内涵,归纳了学生党建工作在"90后"航海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民群众的知识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有再教育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终身教育理念诞生。终身教育主张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接受教育,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持续性地接受学校教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有个人原因,也有外界因素。而为了帮助每个人实现终身教育,就需要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继续教育应运而生。现如今,许多高校都开设继续教育模块,满足人们的终身教育需求。经济新常态下,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继续教育也需要做出转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将给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中等职业教育连续3年扩大招生的背景下,如何保持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的大体相当,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襄樊市从实际出发,在连续3年保持中职招生两位数增长幅度的情况下,将今年定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办学理念,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职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也是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为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即: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既有健全的人格,又有谋生和发展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对终身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作比较研究,可以启发我们从学理上对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党员先进性教育与终身教育在教育性质、教育功能、教育过程以及存在的背景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从教育主体看,终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内在需求,建设先进性长效机制应该注重党员的自我教育,建设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并增强先进性。从客体因素看,党员先进性教育应该是全面、开放的教育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应该体现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多样性,加强社会性和民主性对于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剑威 《学习月刊》2010,(16):83-85
2010年3月4日,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实现“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明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在协调教育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按照不同的发展重点和节奏运行,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山西银行学校",2003年成立"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学校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商科职业教育学会、山西互联网金融协会理事单位。学校是全国职业技能竞赛300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山西省文明校园、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地测评A级高校、山西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学校、山西省优质校培育建设单位等。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教育体制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谨就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概况及趋势进行概述,并以此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教育体制下所培养出的学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谨就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概况及趋势进行概述,并以此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为实现文科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文章以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学科竞赛引导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入手,提出新文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以期促进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在不同场合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我国基础教育办好;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在高校各项工作当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导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9.
哲学视野下的理论武装工作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推进载体,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状态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整合,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孕育催生意识形态学的形成。本文在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学及其学科定义进行了立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01-01本书旨在突出教育改革的中国模式、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和教育振兴的中国行动。具体来说,本书对教育体制改革、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等宏观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师范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改革进行了分类研究;对缩小我国教育的地区差距、性别差距、民族差距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