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智化”高校建设同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结合的教学方式由此诞生。本文从教学目标、内容资源、过程与方法、评价与反馈、教学效果达成情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突破传统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深入阐述在“数智化”背景下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数智时代给会计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目前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已无法满足职业需求,需要尽快完成对会计专业的重新建设。本文在分析数智时代给会计带来影响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顺应数智时代的会计专业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的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思路,推动会计高等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场所,今天,世界多元意识以"互联网+"等各种方式影响高校这方净土,高校已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和前沿阵地。在当前多元意识视阈斗争异常复杂的形势下,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部分,形成了庞大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这一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文章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新发展、高校工作新变化,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论述了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提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社会结构性人才缺失,对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的存在对实践教学体系认识不深刻、教师队伍欠科学化、教学资源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此应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队伍专业化、完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教学发展新支点。  相似文献   

6.
臧凯  刘涛 《山西青年》2022,(15):163-16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一体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各个行业都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让其毕业生在毕业后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就必须进行教育管理创新。学院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实际情况为例,探索分析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从而实现对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保障学校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人成才需求,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办学定位的有效衔接,探索特色教学模式,科学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以"混合式协作学习"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构架,力求集成全方位教学资源,通过六维多元教学途径,运用"研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依托"理论课堂-社会实践-网络空间"的立体载体,形成教育教学与考核评价相统一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融入齐鲁文化的工匠精神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践行工匠精神的需要。本文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基础,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齐鲁工匠精神的耦合关系,梳理目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提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齐鲁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从而推进齐鲁工匠精神的传承,以期培养德润身、技立世、品高端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提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创”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本文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梳理当前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现状,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以及制造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该政策的提出与落实对于我国的应用型高校而言提出了全新的教育任务与要求,因此在这样的教育行业背景下,《数控技术》作为机械制造类专业整体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相关教育从业人员就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培养要求以及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加大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李远方 《世纪桥》2014,(3):19-19,33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和考试的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教学和考试的改革非常必要。教学方面的改革,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在考试方面,要把平时的学习和考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网络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旺 《山西青年》2022,(6):19-21
当前公安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课程体系不科学、内容重复性较高、课程教学以及考核方式单调、实训推进难度过高等,这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该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相应教学目标,从公安工作的需求出发,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课程改革,比如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资源整合与应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不断落实实训课程,提高教学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人都享有发布消息的权利,过去狭窄的话语权得到解放。与此同时,微时代的开放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从日常的校园生活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文章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新建本科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振桐 《世纪桥》2011,(7):100-101
加强新建本科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新建本科高校的教材建设和管理必须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建立和完善教材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新建本科高校教材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严宇慈 《山西青年》2023,(6):113-115
新商科背景之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不仅仅需要调整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需要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而对于基础课程之一的《市场营销》课程而言,其教学活动则应该在讲解经典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科前沿知识与理论给予一定关注。同时,商科类专业也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此保障商科人才培养能够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达到现代社会从业标准。笔者在此全面探究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以此作为同类研究和市场营销教学工作实践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其转型高质量内涵发展时期有必要加大科研文化的建设。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而起,详细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了科研文化建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区域协同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最后结合科研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给出了建设策略:加强顶层设计,激励机制的建立,强化区域服务的理念,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田轶玮 《山西青年》2024,(1):159-16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已成为关键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必要性,以及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三种有效的培养策略,包括提高对开设跨学科课程的重视度、以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双创”能力和组建专业的“双创”教师队伍。本文着重探讨了每种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可行性以及对于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冰 《山西青年》2022,(9):147-149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本文对融合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以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融合一体化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管理的具体改革措施,以期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推进高质量的现代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