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军伟 《山西青年》2023,(3):149-151
2021年底,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面向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1]。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据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服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纳入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又向社会发布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这一新职业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服务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技工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对我国服务机器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创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形成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专创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整体设计思路,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对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结合本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针对课程体系脱离实际、专业教师队伍相对滞后和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创建产教融合工作站、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4.
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外资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民营物流企业必须在内部加强管理,同时积极利用外部条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由此,本文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为出发点,结合二者融合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以及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几个方面,探索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路径,以期发现职业院校“专创融合”潜能,为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和双创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国内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校企合作这种新型方式进行了广泛且合理的运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合作模式停留在初浅层次、实习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和价值取向离企业要求差距大、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短缺、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健全等问题。文章提出校企合作三方角色定位要准确、专业课程设置要满足企业需求、要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高高职教师技能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王启颜 《山西青年》2022,(18):139-141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人才市场之中,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而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实践课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校企合作模式也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趋势,而本文也是就校企合作模式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08,(12)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世纪,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新变化,作为高师院校应及时作出教学和科研及管理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高师院校文科(尤其中文)教育必须淡化专业意识,强化课程建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其专业与学科的适应性、灵活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世纪,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新变化,作为高师院校应及时作出教学和科研及管理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高师院校文科(尤其中文)教育必须淡化专业意识,强化课程建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其专业与学科的适应性、灵活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彭胜喜  刘足 《山西青年》2023,(4):139-141
“1+X”证书制度的推出,揭开了我国职业教育新改革的序幕,是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分析该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具综合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世纪.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新变化,作为高师院校应及时作出教学和科研及管理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高师院校文科(尤其中文)教育必须淡化专业意识,强化课程建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其专业与学科的适应性、灵活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农林院校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资源优势、特色及其限制性因素,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途径、效果评估及反馈等四个方面构建有农林院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丰富了教学研究的理论,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商务职业型人才市场存在着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及培养质量不高的矛盾,高职院校将成为培养商务职业型人才的主战场。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商务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借鉴国内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验,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探索并构建适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华丽 《学习月刊》2012,(22):77-77
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和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职院校应运而生。学分制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它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它承认个体差异性,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课程、时间和学习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与高职院校生源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及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正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崔蓝幻 《山西青年》2023,(6):141-143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将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学生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职业本科快速发展为背景,为工科院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研究专业群科学合理的“艺术与技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本科艺术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高师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能够胜任中学历史、地理、政治与文科综合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人文教育专业培养规格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应分别阐述该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规格,便于把握。就教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安排而言,"3+1"模式的突出优点是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大大增加了学生教育实习的时间,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要求教师的配备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加大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师的比例;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教育、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方面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轻视实践教育的问题,而企业中则存在着“重业务、轻思想,重生产、轻教育,重效益、轻管理”的问题。改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