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然“文化”概念的使用频率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缺位,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文化的思考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为基础,对文化的含义、本质、特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形成了极其丰富和深邃的文化思想,对我们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生态思想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为逻辑遵循,以“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为逻辑主线,在批判与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革命的理论,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作为实践的理论,它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杨宗建 《党史文苑》2012,(16):59-60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创新了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它在理论渊源上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析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中对“现实的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发展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全面发展思想、协调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孕育和启发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则全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发展思想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申永贞  王新举 《求实》2006,42(Z3):112-113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文化问题与人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开辟了一条唯物史观的文化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认同思想,这对于推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认同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一、文化的内在矛盾性是文化认同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常宗耀  关玲永 《探索》2012,(6):177-182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在他们看来,公平与合理的价值追求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涵的应该是"价值第一"的合目的性思想;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合目的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合目的性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民华  李小珊 《唯实》2012,(8):104-108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中提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防范”原则,这一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的要旨。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政权建设的思想,并针对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就“防范”原则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的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中的“防范”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协调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寇东亮 《唯实》2002,4(10):3-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他们提出了“两次提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设、“两个和解”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践原则、“两种尺度”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等有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些思想是理解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的重要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文化发展与变革、对提高文化建设自觉性的指导等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明确了精神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丰富了精神生产的内容、目标和意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民权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的情感以及如何实现人民的利益等方面科学地揭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为民”思想的理论探索为我党确定党的宗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林琳 《世纪桥》2010,(21):39-40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成果,《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而其中马克思对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更应该得到关注,这是因为马克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革命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本文将重新审视《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其在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进行深入观察、思考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恩格斯晚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我们能够从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发展与创新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基础上,使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并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当前,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一致性的观点,拓宽妇女解放的路径,揭示男权制文化历史和心理对妇女解放的不良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积极探索了思想宣传与理论教育的方法。道德观研究是恩格斯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进一步总结恩格斯道德观研究的方法,对于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馨月 《求实》2012,(8):8-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主要论述了社会分工与文化发展的辩证逻辑,阐述了文化活动与物质活动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虚伪性和片面性,指明了无产阶级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策略。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