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陈独秀一生中用过的名、字、号、笔名、化名达60个之多,撒翁是其中之一。1927年八七会议后,他正式离开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9月10日,在黄文容、汪原放、陈啸青的陪同下,化装离开武汉,潜回上海。1927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在上海愚园路亨昌里418号秘密创刊,首期即发表了陈独秀的《汪精卫的出路在哪里?》《蒋介石的进步真快呀!》《好一个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等8篇文章,署名为撒翁。到1928年2月27日第19期停刊,其间发表了他那文笔犀利的寸铁和杂文共达151篇。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提到张宝泉,说:“他是一位很好的同志,牺牲得很壮烈,我们应当怀念他。” 张宝泉,字仲苍,1901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4年,张宝泉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张宝泉参加了党所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他负责起义中的交通联络工作。同年8月,他担任党中央交通处内交主任,负责市内地下组织的联络、传递文件、接待和护送出入上海的中央领导同志等工作。 张宝泉深知党内交通联络工作的重要,他以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努力学习地下工作的方法,逐渐练就了地下工作者特有的机警与沉着的本领。他先以上海大学学生的身份作掩护,上海大学被封闭后,他又以陕西同乡的关系,经常出入于原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的公寓,经常到中央各机关和中共江苏省委等处传递文件。  相似文献   

3.
轩遄 《学习导报》2015,(4):59-61
不论到过沈园还是没有到过沈园的人,大概都不会去关心沈园本身的来龙去脉。偌大一座园林的园主,如今除留下姓氏以外,连名字都未能让后人记住,但两个有情人仳离十载,偶然在这里的一次碰巧邂逅,顶多就几个小时吧,却经年历月,800多年来让人唏嘘不已。垂柳、假山、荷塘、桥榭,江南园林该有的这里都有。但没有谁把沈园当成自然风景的游览之地,要访园林,他们会去苏州。就像岳阳楼,令我们心向往之的,其实还是范仲淹的那篇  相似文献   

4.
李良宝铁骨铮铮砥廉人范文蔚陈世凡苏己轩瘦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板,炯炯的目光闪着机智,透着坚毅,这就是李良宝。1990年以来,李良宝先后担任江苏省常州市监察局副局长,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凡属违法违纪问题,无论是谁,一查到...  相似文献   

5.
刊登启事拒“宴请” 大革命时期,在湖南省的《湘潭民报》上,有一则连续刊登数日的启事,全文如下: 鄙人等服务党内,工作纷繁,对于一切应酬,诸多疏忽,殊深抱愧,惟望戚友同事,体谅苦衷。关于一切筵宴,希勿招约,以省时间,而除陋习。区区之言,尚祈容纳,是荷,此启。 发表这则启事的是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委书记兼县总工会委员长、湖南省总工会委员杨昭植和他的两位战友。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老区山东冠县,有一位八路军的营长至今仍被群众称作“赵子龙”。他本是一介书生,1932年到济南入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求学,同年入党。1933年起任济南市委书记,1935年起任山东省工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1936年任省委组织部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同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抗战爆发后获释。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脱下长衫,投笔从戎,拉起一支抗日队伍,驰骋沙场,开辟了闻名中外的鲁西北抗日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著名抗日烈士、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杰出校友陈冠时,1921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外海镇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书香世代,家境殷实。其父亲是广州、香港、新会三地颇有声望的爱国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重点统战对象、著名民主人士陈照薇先生。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6,(7)
1990年7月,夏仕顺从警校毕业,走进宣城市公安局大门。十几年来,他先后在治安支队、刑警支队、经侦支队工作,先后任治安支队民警、保安公司副经理、刑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处处闪光,十多次受到市局的嘉奖,1999年被省公安厅授予“打拐先进个人”,2001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打恶仗是夏仕顺的秉性。2000年泾县发生“9·5”制造、走私毒品案,此案被列为公安部挂牌的12个涉毒大案之一,为安徽省第二涉毒大案。省厅抽调精兵强将,夏仕顺名列其中。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他两上北京,三上武汉,…  相似文献   

9.
对昆明市第二看守所医生杨基全来说,过去的1999年是难忘的,他荣获了昆明市劳动模范称号。这是近年来他先后受到昆明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嘉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荣誉是压力,是动力。荣誉的背后,则是杨基全超负荷的付出。1987年10月,杨基全从部队转业时,谢绝了多家条件优越的接收单位,毅然选择了环境艰苦、危险性大的看守所。昆明市第二看守所原系市公安局收容审查所,属特大型看守所,其医务室既要负责对入所人员的体检和疾病治疗,还要承担本所民警及家属子女的常见病治疗,平均每天诊治病人达200余人次。十多年来,杨基全诊治的病人累计  相似文献   

10.
李艳茹现任永吉县地方税务局副局长。参加工作17年来,她在税收战线上不辞辛苦,不畏邪恶,忠实地履行职责,曾连续3年被评为市、县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评为市岗位明星、文明市民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 1982年,李艳茹通过招干考试被录取到永吉县税务局。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考上了省财政学校和省财贸学院,历时5年半的艰苦学习,使她奠定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并在实践中成为税收工作的行家里手。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后,她担任了吉林分局局长,局里仅有6名同志,…  相似文献   

11.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各省市负责人、军队的负责人及红卫兵代表计132人。会议有一个议程,即表决通过《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会上最后表决通过“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当时的表决方式是举手,有131人都举手表示赞成这个提案,只有一个人没有举手,这个人就是陈少敏。  相似文献   

12.
张则栋1984年毕业于石油技校, 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新起点——石油事业。22年来,这个倔强的关中汉子用情感、汗水和执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拓荒着这片土地。他先后担任过采油队队长、作业区行政副经理、党总支书记、经理、厂企业文化科科长、采油二厂产能建设项目组副经理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总能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1959年的庐山会议错误地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定性为“反党集团”,这一冤案还牵连到洪学智将军,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1926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国民革命处在轰轰烈烈的高潮,也进入了大失败的前夜。即使在今天看来,当时的局面和情形仍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把握。这是历史上敏感而脆弱的时刻,各种矛盾和趋势交织在一起,事态发展总处于十分微妙的情境中,瞬息万变。因此,对那个年代的革命者而言,这是一个危险而困难的关口,或者说,是决定命运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1929年,正是陈独秀的知命之年。此时,他早已被排斥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之外,隐居于上海的一条里弄。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每每想起一生的追求与奋斗,他的心中不免涌起悲凉的心绪。他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在使命与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移居石墙院 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后,从南 京来到武汉,后又辗转到了重庆。 素有火城之称的重庆,入夏之 后,天气变得异常炎热。加上日机频繁 的狂轰滥炸,白天黑夜令人不得安宁。 陈独秀患有高血压,对这种气候和环境 很不适应。当时,因为躲避战乱,从安 徽迁居江津的人很多。特别是在从安徽 迁入江津境内,后改名为国立九中的教 职员工中,陈独秀的同乡、朋友和学生 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既是同乡又 是好朋友邓仲纯和早年的同学、时任国 立九中校长邓季宣的竭力劝说下,陈独 秀于1938年8月3日从重庆乘轮船顺长江 来到了江津。 最初,陈独秀和妻子临时住在城  相似文献   

17.
正在晚清时期,有两个颇有名气的刘春霖,一个是直隶省肃宁籍状元刘春霖,一个是贵州省安顺籍布政使刘春霖。二人不仅姓名相同,更为巧合的是字号也相近。一个字"润琴",一个字"润民",都冠一"润"字;一个号"石云",一个号"雨山",云雨,山石,珠联璧合。二人虽然官职不怎么显赫,但在当时社会却都有一定影响,都有良好的声誉。肃宁籍刘春霖(1872—1942),字润琴,号石云,  相似文献   

18.
任武雄在《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1期)撰文介绍田诚的《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这是一篇为人所鲜知,过去从未介绍和发表过的建党时期的论著。《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系宣传品小册子式样,铅印,32开本,共10页,字数5,600字。封面上印“著作者田诚”,“1921年6月在汉口印行”。这本书珍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是一篇在建党时期,1921年党的一大前,宣传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9.
对于目前的贪污腐败,许多人都很无奈。最近看到陈独秀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有独到见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不会自暴自弃和自杀》。此文讲道:“我们国里的贪官污吏对于人民欺压敲诈,是世界各国中最可怕的地方,回国侨胞吃过他们苦的事实,大概十本书也写不尽,然而侨胞断不应该因此对于祖国失望灰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国家的公仆,公仆不良,主人有权利起来赶走他们!不起来赶走他们,是人民自暴自弃,失望灰心,更是自杀!他们虽然是些公仆,而有了累代传袭的权威,“奴欺主”的局面已非一日了,赶走一批,又来一批,根本解决,只有主人渐渐起来亲…  相似文献   

20.
对于目前的贪污腐败,许多人都很无奈。最近看到陈独秀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有独到见解。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主办的内部刊物《简报》上.题为《我不会自暴自弃和自杀》。文章不长.仅仅300来字。不妨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