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第一期上,刊载了《<青少年修养>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我们看了这个大纲,感到非常高兴,对初中学生开设《青少年修养》课,是在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祝愿《青少年修养》这门课程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上,做出重要贡献。一中学开设《青少年修养》课,将使中学政治课别开生面。它从思想品德教育入手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这就较好地改变了中学政治课的结构,为中等学校政治课的系统化打下了基础;它从实际出发,既针对学生的思想,又结合社会现实,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它增加了形  相似文献   

2.
尝试教学法是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把这种新的教学法移植到《青少年修养》的教学中,吸取其精神实质,根据《青少年修养》教材的要求,经过改造而使之具有《青少年修养》的教学特色。它突出一个“练”字使“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带有尝试的性质,使学生在“练”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修养》上册(下简称《修养》)已试用一个学期。这个课本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经过试用,也发现它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广大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经  相似文献   

4.
单纯依笔试分数评定《青少年修养》课的学习成绩,这种考试方法,目前看来弊病很多,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应当进行改革。首先,这种考试方法不符合《青少年修养》课教学目的要求。在初中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传授怎样做人的道理,引导帮助青少年树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把《青少年修养》课教活,学生学活,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除参观、社会调查、讲故事、看电影等之外,组织一些结合课文内容的文艺表演也是一种好的形式。我在初一(1)班组织了一次以《青少年修养》第9、10、11课为内容的以文艺表演为形式的主题班会。一、主题班会的目的 1.巩固《青少年修养》第9、10、11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对学习《青少年修养》的兴趣,使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受到生动的、形象的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共产主义理想和  相似文献   

6.
通过《青少年修养》第十课中的辨美丑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与丑,懂得心灵美最高尚,灵魂丑最卑劣,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教育学生加强美育修养,陶冶美的心灵。下面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 (有删节)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以保证从根本上完成《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公民》在原来《青少年修养》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修编,由北师大主编的现行初一实验政治教科书《公民》,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具体观点,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体系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的分工衔接到适合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特点,都作了比较科学的调整和安排。使《公民》教学逐步趋于适应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教材基本适合初一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原则。当然,《公民》上册教材还需不断修改完善。同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修养》第十课“明是非,辨美丑”,是全书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标准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下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1.正反对比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两个事例或同一事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的方法。例如,在讲“识别美丑”这一框题时,我借助于《法律与生活》1984年第10期封面上的摄影小说“得失”:①儿童玩具柜前,妈  相似文献   

10.
最初接触《青少年修养》这门课,感到不大好教,许多道理是口头上常讲的,有的内容讲起来又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把《修养》课讲“活”呢?我除了在课堂上把道理讲清楚外,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辅导活动。 1.请上一届初中毕业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介绍他们争当优秀中学生的体会,为大家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这个活动是结合《做一个优秀中学生》这一课进行的。当时考虑到初一学生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应该让他们懂得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一定要珍惜这个黄金时代,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要争分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有效地抵制了来自各方面的精神污染。学习《青少年修养》明确人生的意义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怎样使学生逐步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我们要从初一新生抓起。每学年开始,我们对初一新生都进行一次思想摸底,发现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知识、年龄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进行《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把课堂教学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  相似文献   

13.
过去,《青少年修养》,考试出题,偏重于一些重要词句填空,名词解释及课本里有答案的问答题。这不利于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修养》的基础知识,也起不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近两年来,在对学生进行《修养》课的测验、考试时,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出题的内容。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从今年秋季起,全国的中学,在初中一年级开设《青少年修养》课。当前在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中,存在以下四种看法: 第一,认为现在开设这门课,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比较多。第二,认为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可不需要再开设这门课程了。第三,认为这门课主要是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课本名称何必叫  相似文献   

15.
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觉悟;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政治科的成绩评定也只能反映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不能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上学期,我们根据《青少年修养》课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6.
我在政治课教学中体会到传统的政治课教材、教法受到了严峻地挑战。近年来我在《青少年修养》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比较教育——赋传统教材以新意比较教育是通过和外国教育的比较,借鉴外国教育先进方法,掌握本国教育的特性,从而推动本国教育改革的一门新兴科学。美国、日本、苏联、澳大利亚等国已广泛运用,已召开过四次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古罗马历史学家讲过“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我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教育的观点启发学生同发达国家对比。结果发现学生认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修养》第十四课《艰苦朴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第十五课《锻炼意志》主要是教育学生自觉培养和锻炼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今天的青少年,将是明天的创业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将落在他们肩上,他们不但要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且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此,我们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求异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鼓励学生求异,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求新的思维训练,使其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讲述《青少年修养》第九课“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时,我引用了《把牢底坐穿》中的一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牢底坐穿”,让学生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19.
对《青少年修养》这门课的教学,不少人认为内容简单,理论性不强,谁都看得懂,谁都可以教,班会课的内容也不外是这些内容,要设专职老师来上这门课,是多余的。就是我们有的任课老师,也认为教这门课没有意思,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多大的帮助,教材也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甚至认为教《青少年修养》低人一等,面对这些错误和片面的看法和认识,该怎么办呢? 我们充分发挥了备课小组的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找出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制订了课外活动计划。我们初一备课小组,注意过好“三关”,即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研究教法,由于我们都教过一次这门功课,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过好后两关。我们认为,初中学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中,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大,但缺乏生活斗争经验,对剥削阶级缺乏认识能力和抵制能力,易受侵蚀,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思想品德修养课。其特点之一,就是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性。因此,我们在讲道理时,不但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古今中外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而且还要注意运用本班、本校和本地区所发生的典型事例。因为这些事例都发生在学生的周围,耳闻目睹,亲切感人,容易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讲课时若能适当运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从一张《留言》讲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