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腐败这个恶性毒瘤已侵入社会肌体的各个部分,尤其在一些权力部门中竟有恶性滋长之势。因此,遏制权力机关沾染腐败毒素,是反腐败的关键。 腐败,原指物质的腐烂、变质。“腐败”一词被引入社会学领域,通常用来比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体的思想受到颓败堕落、贪污腐化、贪赃枉法、享乐至上等恶浊的侵袭。腐败现象的核心是权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政务公开的本质是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作为一项实现群众监督的政策制度 ,政务公开针对腐败的根源 ,适应了反腐败的需要 ,是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反腐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有利于打破权力运作的隐蔽性以预防腐败 ;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对权力的监督以遏制腐败 ;有利于促使权力拥有者自觉地抵制腐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精辟论断 ,不仅丰富了对现代化目标的认识 ,而且也从战略的高度 ,为我国的政治发展特别是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反腐败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1.权力腐败是政治文明的毒瘤。腐败作为一种政治行为 ,总是与一定的权力相联系。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政治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力腐败。不管从什么角度定义 ,腐败的实质都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腐败的内涵就是…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已滥觞全社会,它不仅表现为政府部分权力失控,政策法令难行,而且表现 为贿赂贪污成风,社会道德微丧,以及人心失衡变态。故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反腐败、求廉政的及时措施举国瞩目,大快人心。 既然腐败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那么在制定反腐败对策之时,首先宜区分腐败的种种不同类型,如政治腐败(官僚主义、玩忽职守、草菅人命、有法不依、滥用权力等)、经济腐败(贿赂、贪污、“官倒”等)、思想腐败(恋钱恋权等)、道德腐败(拐卖妇女和儿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反腐败模式已由“权力反腐”转入“法治反腐”,在“蝇虎齐打”态势下,司法反腐在腐败治理模:戈中究竟应居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解读公权与腐败两者关系,分析立法权、司法权及行政权在反腐败进程中各自的利害与作用,并以受贿罪的量刑规范化为视点,将进一步明确司法反腐在国家反腐败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预防腐败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廉能管理是有效预防高校腐败的重要举措。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给予高校廉能管理工作很大的启发。高校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高校廉能管理的“三个境界”,做到“内修于心”、“外束于行”和“内外兼修”,切实领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深刻含义,真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7.
成本收益理论:腐败与反腐败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者在进行腐败前大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和衡量,即考虑通过腐败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收益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就是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只有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拥有者才会铤而走险并运用其手中的权力实施腐败行为;反腐败同样存在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腐败的成本收益和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两者有所区别同时也相互依存,腐败者的收益往往包含于反腐败所能得到的收益中,而反腐败成本的提高往往为了提高腐败者的成本。因此想有效的控制或遏制腐败,就应当从提升腐败成本和降低腐败收益,甚至从减少反腐败成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 ,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顽疾”。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对反腐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这对于我们提高反腐败斗争的认识 ,坚决惩治腐败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反腐败思想围绕反腐问题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三个层次的逻辑结构 ,全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反对腐败 ,深刻剖析了腐败的本质及社会历史根源“是什么” ,系统分析和论述了反腐败在对策上该“怎么办” ,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反腐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段话发人深省。它对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局势、正确认识转型时期腐败问题、深入分析其危害和成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和对策、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转型时期腐败的特征1、传统社会的腐败形式与现代社会的腐败形式共存。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官本位的传统社会,各种社会资源都被权力所垄断…  相似文献   

11.
“秘书腐败”是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领域的焦点之一。从管理学角度看,在我国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秘书不是“官”,本身只有很小的职权,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秘书往往拥有相当大的影响领导决策的权力。一旦这种权力使用失范,就容易导致“秘书腐败”。“秘书腐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往往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并带来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必须坚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与防范。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的关键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王德新腐败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腐败,反腐败必须以权力相制衡,要从监督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上强化对权力的制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执政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3.
反腐败,根本的对策,应从腐败的源头———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入手,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膨胀;规范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约束权力,防止权力异化;从而形成掌权者不能腐败,难以腐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对腐败主要着眼于反还是着眼于防?对人主要使其不想腐败还是使其不能腐败?对权力主要实行单向垂直监督还是实行多向纵横监督?这是要结合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必须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反腐败与防腐败反腐败与防腐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看,防腐败是反腐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深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反腐败战略方针,强调反腐败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致力于教育。江泽民反腐败理论中所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权力监督、重在教育等思想,对于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开展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腐败的社会治理是治理腐败的有效方式,需注重强调社会力量在制约公共权力和腐败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建设国家廉政体系、推动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反腐模式社会化方面来讲,以社会治理腐败具有其必然性,而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夯实反腐败社会基础、创新腐败治理模式、提升腐败治理实际成效、提高腐败治理几率、加大腐败的道德成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杂。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充分表明,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监督的科学性、有效性不强。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内监督,破解监督存在的问题,对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铲除腐败的温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整治腐败 重在以法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难治 ,根本在于腐败与权力紧密相联。权力腐败是腐败的核心问题。以法治权是遏制腐败最有力的手段。它包括完善反腐败的立法 ,严厉惩处腐败行为的司法 ,以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同时 ,提高干部懂法、用法的能力 ,保证司法清廉是以法治权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全国所查办和披露的腐败案件来看,腐败发生的频率高,涉案金额不断加大,犯罪主体的职务越来越高,涉案范围越来越广。通过对我国社会腐败现状的分析表明,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只有从根源上客观、准确地认识腐败才能在实践上有效地防治腐败。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不良思想对领导干部的腐蚀,二是我国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因此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0.
论腐败的实质及其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