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人大代表兼职制呈现出一些不利于树立和强化代表意识,不利于提高代表素质,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不利于代表职能广泛履行和作用充分发挥的弊端。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制能克服人大代表兼职制的弊端,健全和完善人大的职能作用,所以,必须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化。通过明确专职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和职权,建立民主的专职人大代表选举机制、竞争机制,减少代表人数与优化代表结构配置,建立健全人大代表监督机制来完善人大制度。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四点新认识.一是“人大”制度的权力配置形式.它既不是“三权分立”的,也不是“议行合一”的,而是根据中国国情所形成的一种“统分结合”的代议制新模式.二是“人大”制度的特色.它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载体与操作平台.三是“人大”制度的质底功能.它作为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制度体现者,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四是“人大”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人大制度现阶段存在着一个其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的繁重性和它现有运行方式之间的简便性之间的不适应问题,需要在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逐步解决.党的十三大、十八大都对解决这种不适应提出了方向和途径,即用逐步提高常委会专职委员比例的方式最终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专职化.  相似文献   

3.
人大代表的党员身份与代表身份在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为此,应从讨论、决议的问题出发,确认其行使权利的身份;从行使权利主体出发,提高代表素质、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代表性”;从立法规范角度出发,建议立法明确党员人大代表的身份性质;从参政议政实效出发,逐步从兼职代表制向专职代表制过渡;从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谐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论人大制度完善的价值取向与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应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面临的现实和紧迫的课题。人大制度完善的价值取向是在坚持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等重要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人大制度的民主性和效率性。增强人大制度的民主性就要不断扩大选举民主、完善立法听政制度、引入辩论制度等;提高人大制度的运行效率,可以逐步引入立法助理制度、实行代表专职化和适当减少代表人数和延长会期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对于专职化与兼职化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实现人大代表专职化,可以完善和优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结构,促进人民代表大会更好的履行职能,行使权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20余年的历史.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学者是这样定义新闻发言人的:"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由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决定,国家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各级人大,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所组成。对人民代表来说,他在从事法定的代表职务活动时,就担负起了对国家事务予以决策的重任。因此,人民代表理应具有相应的代表能力。所谓人民代表的代表能力,是指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县乡级基层人大是全国立法机关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运行的效率。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某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认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的政治素养、参会积极性还不够高,提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代表"专职化",甄选出人民利益的最佳代言人,同时人大要积极改进学习与办公条件,促进人大代表职责的有效履行。  相似文献   

9.
正参考思路:(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相似文献   

10.
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的主要方向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为此,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执政党与人大之间两种意义不同的关系以切实理顺二者关系,优化人大代表构成、赋予党员代表在人代会上发言和表决的免责权和克服一些兼职人大主任的家长制弊病以落实人大代表的实质性代表权。重点任务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施法工作、监督工作、群众工作和人大工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和强化完善人大监督职能,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改进人大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这是新时期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感到,我国的人大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开创新的局面,真正落实宪法所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四个统一,达成四个目标:就是要把代表人民意志同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统一起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制度就一直有着宪法的规范渊源,它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议行合一"理论是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宪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体系是人大监督司法的主要宪政理论渊源.人大监督司法的同时尊重司法独立,是当代中国宪政的制度设计,也是宪政运行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以来,天津大学先后建立兼职组织员制度和党建督导员制度,选聘经验丰富的36名离退休党务工作干部为兼职组织员、党建督导员.搭建离退休同志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有力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一、发挥兼职组织员作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兼职组织员作为专职党务干部的重要补充力量,负责了解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全程参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住发展党员的关键环节,确保把发展党员工作做实做细.  相似文献   

14.
金霞  刘高岚 《世纪桥》2007,(8):46-47
中国的法律制度制定容易,实施难,与欧美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首先,人大代表从兼职向专职过渡;其次,从"一院制"向"两院制"过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人大代表会外活动制度” ,是一个为规范各级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闭会期间行使职权的行为而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起来的规范体系。各级人大会议 ,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场所 ;参加人大会议 ,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但是 ,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不同 ,我国人大的会议一年只有一次 ,会期也很短。因此 ,在人大会议闭会的长时间里 ,人大代表如何有效地行使代表职权 ,履行代表职能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是人大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我国第一部规范和促进人大代表工作的专项法律…  相似文献   

16.
党务问答     
兼职或专职支部书记的职责和产生办法相同问:我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兼职党支部书记,请问兼职和专职支部书记的职责和产生的办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陈申和答:专职或兼职支部书记在党务工作方面的职责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充分发挥辖区单位资源优势,搭建利益共享平台,提高社区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与辖区单位的交流沟通,高台县城关镇实行“专职委员+兼职委员”模式,在辖区内选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利益群体党员代表和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24名党员代表担任社区党总支“兼职委员”。目前镇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要发挥民意机关的作用,特别要体现代表的工人阶级属性,代表可以随时撤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直重视政权建设中代表的身份属性。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有必要进一步理解代表构成的价值意蕴,多维度优化代表构成,强化代表履职监督,从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9.
人大监督工作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政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在我国,由于我们党全面代表了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社会利益的整合要通过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两个层次完成.双重结构决定了人大工作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制度就一直有着宪法的规范渊源,它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建立、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议行合一"理论是我国人大监督司法宪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体系是人大监督司法的主要宪政理论渊源。人大监督司法的同时尊重司法独立,是当代中国宪政的制度设计,也是宪政运行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