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晓红 《工会博览》2011,(5):106-106
建立乡镇劳务输出平台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将直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敏 《台湾研究》2010,(4):58-64
收入差距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现象。一定的收入差距不但是合理的,还能成为促进竞争、提高生产力的动力,但过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等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在深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文化熏陶的中国社会中,收入差距的扩大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政经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乡差距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06,(14):11-1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分配不合理与收入差距悬殊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关乎社会公平问题,同时会影响到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让普通劳动者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调整利益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成为谋求福利转向公共政策的重要议题。请看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5.
走向民富     
张有义 《南风窗》2012,(26):48-49,52
当资源垄断利益失控甚至影响民生大计之时,当城乡二元化结构下农民利益被严重忽视之时,财富分配体制不能审时度势地深刻调整,则有可能影响中国社会之根基。2012年经济明显下行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而经济结构的失衡背后,关键问题正是收入分配体制的畸形。经济的复苏,需要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设若没有运行有效、体系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增加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现了不同社会成员和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共同富裕是长远目标、最终目标,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没有形成两极分化,但也不应忽视,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以有效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台湾经济发展基本上陷于低迷甚至衰退的状态,增长率明显下降,失业率大幅提高,所得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可谓是“困境十年”。2010年,在两岸关系加快发展,全球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呈现复苏的背景下,台湾经济一举重返了久违的两数位高增长。马英九当局在这个时候力推“黄金十年”愿景正是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期盼与决心。台湾未来发展确实十分需要一个长远规划与愿景,而推进这一愿景也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客观而言,这个愿景所面对的挑战却是极其严峻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发生深刻变革、两岸经济步入新的转型升级期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也在发生着一场重大变革。一方面,两岸经济关系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化,正逐步向自由化推进;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两岸继续保持互补互利总体格局的同时,部分产业发展出现一定的趋同性、竞争性。于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关于推动两岸产业分工,避免重复投资与恶性竞争的呼声日益增大,在两岸产业合作中推动产业的合理分工布局问题逐步提上两岸议事日程。但两岸产业合作的合理分工布局的概念与内涵为何,目前两岸及各界对其认知并不尽一致,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让人民群众体面劳动、体面生活,是党和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影响人民群众体面劳动、体面生活的最大因素,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这种扩大是在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其根本原因是,难以发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所要求的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场经济要求的按生要素贡献分配又存在重大缺陷.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 (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等主要目标.专家认为,基于我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村,已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而且是人们居住环境、社会福利和生态保育的基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发展多元化的新趋势下,农村建设的理念正在由传统的硬体导向向软体导向转变。基于均衡城乡发展,纾解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台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富丽农村”建设目标。10多年来,台湾把“富丽农村”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富丽农村”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两岸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经五年,庞大的客流量为台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尽管旅游质量备受关注,客流量也时有波动,如2013年5月即下跌23%,损失近2.46亿新台币旅游收入,“观光拉警报”。…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政策仍值得肯定并推广。本文将在分析赴台旅游政策的基础上,从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影响三个层面审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13,(6):1-1
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等主要目标,并拿出了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措施.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收入分配不均、分配机制不健全、分配制度缺失、分配政策制定不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4.
刘福垣 《南风窗》2010,(15):79-81
<正>当务之急是下决心实行全面的财产申报,把企业家和财主区分开来,采取对劳动收入不征税,资本收入收轻税,财产性收入收重税的战略措施。分配,首先是生产条件的分配,按要素分配形成的收入差距是由人们投入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差异决定的。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分配的原则是公平的,就不要在收入差距的大小上做文章;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原则是不公平的,这就不是分配问题,而是所有制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人均GDP达4481美元,GDP世界第二,并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如何分好蛋糕也就成了民众日益关心的话题。2011年全国"两会",缩小收入差距的提案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已引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公平分配,塑造和谐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从城乡分配的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工资收入是民生之源,是劳动关系的核心所在。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在经济转型期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缩小工农差别、平衡城乡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其工业化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70年代初,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此后由于工商业的快速增长,给农业带来严重冲击,导致农村劳力外流,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工农收入差别扩大。因此,从70年代开始,台湾当局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提高农民收入出发,采取一系列“以工补农”的政策措施,调整工农业发展关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得台湾能够从经济起飞到转型的长时间内,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逐步缩小农民…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13,(6):6-7
收入差距大制约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的拉大不但带来了社会的不公,也在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意见》的出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办法.如:当前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我们中低收入者支付能力受到了限制,老百姓没有钱去购买,现在就是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来增加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能力,来解决我们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社会公正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而且,实现社会公正本身就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社会上还存在贫富悬殊、权利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平衡等不公正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进程。因此,应采取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来维护社会公正,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