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来人口犯罪已成为左右天津刑事案件发案升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及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外来人口犯罪,是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本文拟从刑事侦察的角度,在分析天津市外来人口犯罪重化情况的基础上,对打击和控制外来人口犯罪问题谈谈一孔之见。外来人口犯罪重化情况1、犯罪案件、成员比重逐年增多据统计,通过案件侦破,天津市抓获的刑事犯罪分子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1993年为25%,1994年为28%,1995年1-4月为31%,两年多增加了6个百分点。在破获的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口犯罪案件比重,1993年为12%,1994年为25%,1995年1-4月仍为25%(1994年1-4月为21.4%),两年多上升了13个百分点。从这两项数字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在天津犯罪的趋势和严重性。2.案件质量升高,暴力程度加剧过去,外来人口犯罪一般胆小,多是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很少使用暴力手段进行严重犯罪。现在,外来人口中的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2.
黄晨 《政法学刊》2004,21(6):75-76
指纹档案是情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侦破各类犯罪案件的有效侦查手段。然而,在外来人口数量猛增,犯罪人数逐年增多,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只建立违法犯罪人员的指纹档案,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外来人口犯罪的控制和打击,而我国短期内还不能建立全民指纹档案,因此,有必要建立外来人口指纹档案。而且,现代科学技术也为外来人口指纹的采集、建库、识别等各个管理环节,提供了物质、技术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外来人口数倍于户籍人口的现象使得外来人口犯罪问题非常突出,遏制外来人口犯罪对于构建和谐深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外来人口犯罪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外来人口涉嫌犯罪人员采取逮捕措施现状,提出正确运用逮捕权的几点建议,以期充分发挥逮捕措施对于构建和谐深圳的保驾护航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嵘 《法制与社会》2012,(17):173-174
近年来,随着花都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加,外来人口犯罪呈上升趋势。通过研究外来人口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原因,应当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有效预防外来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5.
自1984年始,上海的外来流动人口每年以25万的速度递增,1988年已突破200万。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既促进了上海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外来人口犯罪已是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海虹口区、闸北区、青浦县人民法院审判的外来人口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以认识外来人口犯罪这一社会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社会综合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立意于党的十七大所规划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对广东省外来人口犯罪的概况、特点和原因予以全面分析,提出通过使外来人口不愿犯罪、不敢犯罪、不能犯罪的“三不”防治举措,减少外来人口犯罪,为构建广东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  相似文献   

7.
浅谈外来农民犯罪增多的社会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大中及沿海城市外来人口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外来人口犯罪的实质是进城农民犯罪。北京外地农民犯罪占外来人口犯罪的70%以上;石家庄市公安机关抓获的刑事犯罪成员中,农民占61.7%。农民犯罪增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人口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英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发案增加了6倍;美国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中,犯罪案件增加了30%;日本成为经济强国也经历了三次犯罪高峰。这些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或经济腾飞过程中犯罪陡增,无不与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有关。我国外来农民犯罪在全部犯罪所占比例增加的问题,反映了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也告诫我们已面临“增长的痛苦折磨”。研究解决外来农民犯罪增多的问题,不能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仅仅盯住犯罪本身,而应当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优势,注意解决犯罪增多的社会环境因素,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频繁的大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外来人口犯罪原因复杂,在治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单靠提高打击力度就能根治,必须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可以从外来人口道德、法律和职业能力培训,外来人口管理体制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权体系,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维护外来人口合法权利,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控制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机关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充分参与和广泛关注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环。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与他们置身的客观环境影响是分不开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他们的犯罪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这一特殊群体在当前急剧变化、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心理上的脆弱与孤独,这是最终走向犯罪的内在因素。因此要结合这一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多途径、多方面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培养与扶植,促使其树立起正确人生观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言以概之,就是应当对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俞朝辉  周吉 《法制与社会》2010,(23):179-179
外来人口犯罪高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其背后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因素,遏制外来人口犯罪高发势头,需要刑事打击职能的有效发挥,更需要社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有效净化。  相似文献   

11.
汪娜  邵晓帆 《法制与社会》2010,(6):182-182,190
目前广州市流动人口比重高,防范外来人口犯罪是维护治安的重要手段。亚运会的举办势必将对广州的流动人口犯罪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和原因,结合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及广州市已有的管理制度,就广州市对外来人口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提出建议,以期为亚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煌荣 《法制与社会》2011,(33):182-18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加,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日渐突出.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此有更加成熟的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是以大城市为基点,而忽视了日益严重的中小城市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增长.如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爆发,最终将会影响城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察有广东“四小虎”称号之一的东莞市改革开放以来刑事犯罪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东莞的犯罪问题主要是外来人口犯罪,而外来人口犯罪乃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犯罪新的表现形式,它在犯罪类型、手段、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双重性”的特性,并深刻揭示出这一“双重性”特性与农民自身特点的内在联系,然后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上海市监狱系统外省籍服刑人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1):75-80
近年来,随着外来流动人员犯罪的增多,上海市监狱局在押犯中的外省(市、区)籍服刑人员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基本构成及犯罪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外来人口犯罪必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将外来人员的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外来人口犯罪与我国目前犯罪率上升的共同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原因追溯根源,可以发现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失衡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是当前城市外来人口犯罪发生的最深层原因。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失衡也正是目前我国的犯罪率上升的根源。对分配关系的调整将可从源头上降低犯罪率。  相似文献   

16.
抢夺、抢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发案件。我们对广州市“双抢”犯罪猖獗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外来人口流量大,出租房屋管理措施不到位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犯罪进一步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广州市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很难找到工作,无工可做的流动人员增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发展,近年来,厦门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已成为内地人员主要流入地之一。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沿海地区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盲目流入、宏观失控、管理滞后,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负面效应,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突出表现是混迹在外来人口中的流窜犯罪和外来犯罪活动逐年增多,危害日益加剧。1993年厦门市查破的外来犯罪案件占总案的62%,其中大要案占82%以上。居于福建全省之前列。外来犯罪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这是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公安机关要认真探讨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CAFIS指纹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它作为一种高科技成果,在刑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打击犯罪,揭露犯罪的斗争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刑事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跨区域流窜犯罪和外来人口犯罪增多,侦破工作中,指纹异地查询,指纹信息异地交流等工作随之增多。因此,实现指纹远程查询比对,使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公安机关的办案能力和工作效率已成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犯罪活动的智能化、技术化程度逐渐提高,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不断增强,靠传统的侦破方式已经很难奏效,把秘密侦察力量更多地引入刑侦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刑事特情作为同刑事犯罪斗争的秘密侦察力量,是一种潜在的战斗力。刑事特情的物建、管理、使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刑侦队伍的整体侦破效能和攻坚能力。1994年以前,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的刑事特情队伍主要以本地特情为主,随着近年我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治安状况日益复杂,重特大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原有的刑事特情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的需要。据统计,1994年我区立案总数为478起,其中涉及外来人口犯罪的计310起,占65%;而1995年外来人口犯罪则占到发案总数的68%。如何培养一支质量高、效能好、可靠的刑事特情队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94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暂住人口中物建刑事特情,占到特情总数的20%,其中还培养了暂住人口的尖子特情。利用外地特情破案212起,其中破大案113起,获取犯罪线索527条,  相似文献   

20.
刑事犯罪的特点深圳市龙岗区成立两年多来,刑事犯罪活动较之80年代以前发生了七大变化:犯罪主体由以本地人为主变为以外来人口为主过去犯罪具有很浓的地方区域性,犯罪主体以本地人居多。现在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大量的犯罪人员混迹其中,伺机作案。1994年1-10月全区预审呈捕的1512人中,外省占72.9%,本省外市县的占23.7%,深圳本市仅占3.3%。另外境外人员入境犯罪日益增多,形成南北夹击、内外夹攻的态势。这些人行为诡谲,甲地落脚,乙地作案,丙地销赃;流动性强,采取"闪电式"突袭,得手后逃之夭夭。造成公安机关侦破难、取证难、追赃难、追逃难。犯罪客体由以单枪匹马为主变为以犯罪团伙为主刑事犯罪分子经过多年严打,总结了"教训",改变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