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尊女卑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且严重的禁锢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思想。本文通过揭示儒家文化对妇女思想禁锢的现状,从而分析其对妇女思想的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后通过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来提出解放妇女思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胡光志 《现代法学》2007,29(2):9-17
人性是人基于生存与发展的天然的心理倾向。群体、组织、国家与法律是人性演化、冲突与调适的必然产物。在国家体制下,人性受到保护的同时也受到抑制。民法以排斥国家权力的方法,在国家体制下开辟了人性解放的新天地;经济法则是在国家体制下民法第一次解放人性的基础上,为克服民法于人性解放方面的某些不足而构建起来的规则体系,是国家体制下人性的第二次解放与和谐调适。因此,尊重民法与经济法是明智政府达成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里女性形象特征的评述,认为《聊斋志异》中无论从婚恋观、蔑视封建禁锢的思想还是到对于女性心灵高尚的描写,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传记性写作呈现了女性生存的"个案",以爱情为载体,展现了女性自我的萌动与幻灭,表达了作者们对于个体女性自我的认知,呈现出一种敞亮自己、认识自己的勇气和承担.不过,对于女性自我命运的不幸,她们缺乏进行纵深剖析的自审意识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冯士芹 《法制与社会》2012,(26):179-180
家务劳动是女性对家庭所作的重要贡献,并对女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职业女性的访谈,以个案折射群体,反映家务劳动为女性带来的困扰及不利影响.男女平等、和谐婚姻、和谐社会的建立都需要重视家务劳动的分配,女性的解放包括在家务劳动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被禁锢的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各种沉寂了多年有背于伦理道德的言行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沉渣泛起,人们理想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似已成了天方夜谈,人本恶的天性暴露无遗,制定更详细、完备的法律制度、法律条款去遏制人本恶的天性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案管部门虽然是检察机关新成立的内设机构,但是由于其是从办案部门分化整合出来,因而难免受到固有执法办案理念的束缚与禁锢,致使案管工作与新刑诉法追求的价值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缓解这种张力,关键在于案管部门要推进理念更新,尽快摆脱旧理念的束缚,按照新刑诉法的精神重构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特征和规律的"人权、程序与效率"的新理念,否则案管部门将难以完成推进执法规范化,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时空环境可以孕育不同的人格特质和地域特性,家族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江南特定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到了清代,江南家族女性依赖其独特的从宦、谋生以及结社经历,创造了多样的空间书写类型,进而形成了个性化的空间书写特征,表现出审美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审美感受的丰富性。"空间形态"已逐渐成为家族女性的一种"生存形态",在空间互动中表达女性复杂的生命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空间内自我身份的认知,充分展现个体的思想认识和生命价值。同时,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也进一步深化了女性文学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女性文学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9.
阚磊  汤晓红 《法制与社会》2013,(18):282-283
当前我国刑法对强奸罪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男性对女性的性侵犯。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这类同性性暴力的案件日益增多。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的刑法原则,上述两类案件都构不成强奸罪,原本应该受到刑法严厉制裁的行为人却得以规避法律。因此,填补同性性侵犯的立法空白、扩充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对象显得极其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尼娜和厄秀拉分别是托尔斯泰和劳伦斯笔下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她们强烈的女性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各自所处的时代风貌,反映了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更体现了女性追求发展、追求完善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时尚的觉醒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变迁,中国服饰色彩的性别化特质发生了从清一色的男性装扮到打造女人味的"粉红女郎",再到跨越社会性别的中性服饰时尚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宁纯 《中国律师》2012,(1):67-69
我国的"老字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严重束缚了"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字号和商标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老字号"开始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为传统商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法律保护不力,导致"老字号"企业经营不善,频频破产,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老字号"企业逐渐消亡的现象。据统计,目前全国各行各业共有民间所称的"老  相似文献   

13.
宋珂 《法制与社会》2014,(3):174-176,183
从古至今,中国女性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变迁也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在婚姻中的体现。从汉代开始,"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束缚。但经过唐、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虽然过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自由和平等的观念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直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进入中国并发展到今天,"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人民中正在逐步发扬,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人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正在被调动起来。在逐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方面,有些同志,在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禁锢和破坏下,思想未得解放,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总是耿耿于怀,忧心忡忡,唯恐民主“过了头”,“背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作为五四文学大潮的支流之一,既体现了女性追求民族、阶级等社会解放的政治要求,又传达了对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的反抗与批判。五四女作家的双重文本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流露出独特的女性色彩。她们的成就和局限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性主义法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萍 《法学论坛》2004,19(1):88-93
女性主义法学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剖析法律问题,提出女性问题方法、女性主义实际推论方法、提高觉悟方法以及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从而展现出与以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进路。女性主义法学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法学流派。其"硬核"已经并非单纯要求女性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它更要求在分配和界定上述权利的过程中,乃至在以法律为核心的整个现代法治结构中加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生存体验与思维方式,要求立法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使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唐至宋,伴随着弥封誊录制度的形成和固定化,书法素质高低对科举考试成败的影响大为降低,但唐人尚法向宋人尚意的整体书法时代特征并非是宋代科举弥封誊录制度推行和应用的结果。宋人对"意"的追求是以"法"为基础的,"意"与"法"之间没有自由创作与困于樊笼的理念对立,更没有行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对立,而是包含了在现有的经验上寻求新的拓展空间的发展关系。至于唐宋两代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和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时代气质,可能是文人社会地位及精神状态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女性在职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受其生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的影响,职场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尤其是育龄女性,存在怀孕、休产假、哺乳、照顾家庭等一系列可能会影响工作的问题,用人单位为减少用人成本,往往会作出诸如就业歧视、克扣工资、违法解雇等侵害女职工权益的行为。遇到这些不公待遇,职场女性应如何正确维权,法律又是如何在女职工权益和用人单位自主管理之间实现平衡的呢?案例一:员工"隐婚"被辞退,企业构成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头版位置推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文革”以来的“左倾”路线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从理论上掀起了一场围剿“两个凡是”的热潮。经过交锋与较量,解放了思想,冲破了禁锢,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谨以此文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20周年。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在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爱情剧女性角色的塑造当中具体体现在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和追求爱情所采取的行动等方面,但其爱情剧都着力表现妇女要求个性解放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主题则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