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翔 《北京观察》2015,(9):52-53
<正>“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坚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惠及人民”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设定和完善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民生类指标体系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指标体系。“十三五”期间社会建设与发展,对于北京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坚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惠及人民”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2.
教育化人口与学习型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创了全民终身教育时代。教育人口成为教育化人口,这在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发展上均有新的变化。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学习型社区与学习型社会一齐形成,成为教育化人口的“扩大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蓬 《前进》2005,(12):44-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干部和群众存在着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的现象:如在认识上有的把二者等同起来,只看到二者的同一性,忽视其差异性;有的把二者对立起来,只看到二者的差异性,忽视其同一性。在实践中有人是先“小康”后“和谐”,而有人是重“和谐”轻“小康”,凡此种种。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澄清理论是非,纠正实践偏差,正确认识和处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此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那么,“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二者之…  相似文献   

4.
许明 《公安教育》2003,(4):38-39
在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过程中,面对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并做出了“还是法制靠得住”的深刻判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而教育与监督终究需要通过制度的保障得以贯彻实施。法制是上升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更加稳定的法律制度。为此,要对腐败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取得反腐败斗争的长远实效。…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试从湖南实际出发,探索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如何构建一个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相适应的,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双重历史任务。二者紧密相联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因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要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学习、不断学习的社会氛围 ,构建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生命之魂和力量之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党员的特定要求和与时俱进精神,提出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广大党员的认识和觉悟,以与时俱进的要求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必须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要注意从…  相似文献   

8.
王生 《群众》2013,(1):23-23
教育,是民生之基、强国之本。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这是党和政府在调研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萌生于党的十六大。十六大报告中,“和谐”一词被频频提及。报告首次提出把实现“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并把它与建设小康社会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不和谐现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时期。“十一五”期间,应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着力建立与政绩评价体系相容的政府行为激励机制,树立就业优先原则,纠正单纯追求GDP总量及其增长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