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娜 《今日海南》2006,(11):16-17
在演出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地方剧种名存实亡,许多剧团因失去观众而退出市场的今天,海口市美兰区的大致坡镇却有14家琼剧团、400多名演员常驻镇上,盛演不衰。2005年,这里的琼剧团演出达4000多场,约占海南全省琼剧演出场次的60%以上。海南的这一“大致坡琼剧现象”,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以及《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多家省、市媒体的关注。海南省和海口市的宣传文化部门正积极筹划,将大致坡镇建设成为“琼剧文化镇”,以推动琼剧这棵“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多的新枝。  相似文献   

2.
琼剧忆趣     
琼剧,也叫海南戏(海口人叫“做斋“),是海南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植根于海南肥沃的土地上,也渗透于海南人民的血液中。在那漫长的岁月中,琼剧给孤悬南海、生活在贫困当中的海南人带来精神财富和生活乐趣。我的家乡——琼海市塔洋镇,是个琼剧之乡。家乡人爱看琼剧,就象北京人爱看京剧,广东人爱看粤剧一样。海南乡下人把剧团叫“戏班“。又把“戏班“分为“大班“和“厚皮班“,前者指的是正规戏团,后者指的是民办业余戏团。而对“戏班“的称呼,戏迷们对“海南琼剧团“与“海口琼剧团“区别不太清,他们往往以戏班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海南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支撑。琼剧,是中国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奇葩,是海南本土文化的代表。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文化灵魂,就必须使琼剧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赢得更多的观众和市场,使琼剧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琼剧艺术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和改革创新已成为琼剧界的当务之急。作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琼剧从孕育、形成、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她是海内外的海南人和海南文化艺术的骄傲。数百年来,琼剧同中国众多的民间戏曲一样,经久不衰。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琼剧就陷入了困境,跌入了低谷。主要  相似文献   

4.
琼剧三百年,几代艺术家。在新一代的艺术家中,继昊多东、陈素珍、曹秋菊之后,又是谁领成了后起之秀而尽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海南梅兰芳”提起林道修,海南的琼剧观众,无不耳熟能详,妇幼皆知。这不仅仅因为他在舞台上是个男扮女装的角,更重要的是他戏唱得好,做派也靓,因此有个响亮的名头——“海南梅兰芳”!林道修1924年出生于泰国,6岁时随叔父回国,返文昌谭牛老家。年轻时的林道修,“天然”眉清目秀、双肩稍斜,形象、身材都很有点“女人味”。一经化妆,再梳上个大头,插上头饰,穿上戏服,往戏台上一站,更是光彩夺目。许多第一次看他演戏的观众,都不相信这位貌若天仙、楚楚动人的“姑娘”,原来竟是个须眉男儿身!有趣的“性别错位”,使林道修迷上了做戏里的女人。为…  相似文献   

6.
图说     
《今日海南》2010,(9):6-7
世博·海南“海南,让您的生活更美好。”8月7日至11日,世博会海南活动周在上海世博园里掀起了一场“海南热潮”。舞台表演、技艺演示、旅游产品三大板块讲述的“海南故事”贯穿了整个海南周演艺活动,独具特色的热带雨林、椰风海韵、黎苗文化、传统琼剧等让游客在世界行走,为海南停留。海南借此向世界宣布:国际旅游岛建设,我们正在路上!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5,(9)
<正>李春阁,襄阳市谷城县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谷城县文化馆馆长。在当地城乡,她的名字家喻户晓。李春阁的名气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她18岁就进了县曲剧团,常年进村入户演出,又是团里的"台柱子",因此,"李春阁"三个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变动,李春阁的角色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当演员唱好戏,是为了对得起观众;当团长、馆长就要心怀全局,把份内的事抓好管好真正落实。"李春阁说。  相似文献   

8.
琼剧     
王静 《新东方》2009,(4):F0002-F0002
琼剧又称“琼州戏”“海南戏”,是海南地方大戏剧种,兴起于海南岛,远播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  相似文献   

9.
陈涣 《今日海南》2013,(7):34-35
琼剧是海南本土流播最广的地方戏,其渊源可溯自300多年前,透过仅存不多的尘封典籍,琼剧承载的海南历史记忆不可磨灭;见证海内外热烈的观看场面,琼剧在琼籍后裔心灵深处的神圣地位依旧尢可替代,琼剧被冠为“海南文化名片”美称当之尤愧。海南建省以后,琼剧从广东戏剧文化交流圈剥离出来,独主江湖,收获了建省政策带来的最丰厚红利:由区域性戏曲剧种自然升格为省级序列,话语权提升,发展空间得到极大释放。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07,(11):16-19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这是海南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喜事,它的设立,是我省做足做好“特”这文章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继续办好海南经济特区的必然选择,是海南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必将从多方面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深入了解这一重大事件,本刊在此推出——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0,(5):F0003-F0003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即由艺人隐身于台下手托并操控木偶于台上演出的表演形式。公仔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因其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海南公仔戏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2.
何雁 《今日海南》2007,(10):8-11
这期《今日海南》出版之时,正是党的十七大盛大举行之日。值此,本刊推出最后一期“迎接十七大”专栏,下期继之以“贯彻十七大”内容为交替。党的十七大以来,海南省委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创新中加快海南发展的工作主题,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开创了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推动海南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扬州小小的木偶,堂而皇之地闯进了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令人刮目相看。华美霞就是闯进这个大舞台的一位骁将。华美霞是扬州木偶剧团的一级演员。她已有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她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华美霞参加演出的剧目有30多个,每个剧目她都要同时演几个人物。有时应观众的要求,一天要演出四五场,手举木偶10多个小时演下来,浑身骨架都散了。她说:"观众的要求,观众的喝彩,对一个演员来说就是莫大的欣慰。"1990年,日本影法师剧团邀请扬州木偶剧团合作演出《三国志》,华美霞作为演出团团长,率领8位演员,飘洋过海来到日本参加演出。他们与日本艺人团结合作,连续演出8个月。《三国志》中有五六个女角,都由华美霞一人操纵木偶轮番演出。每场戏两个小时,她丢下这个忙那个,忙得大汗淋漓,喘不过气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她都能维妙维肖地表演出来,常常技惊四座,满堂喝彩。有一次,她演武打,不小心脚拐扭伤了,顿时脚踝发肿、发青,疼得钻心,泪  相似文献   

14.
钟声已敲响,金鸡待报晓。伴随着2004年收获的一串串惊喜和一份份厚礼盘点谢幕,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又一个新春开锣。值此,我们向全省800多万各族人民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过去的一年,是海南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五个统筹”,加快海南发展的落实年,是打造“三大优势”、实现“两个转变”的攻坚年。这一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欢乐海南、美丽经济成了海南的关键词;这一年,通盘考虑,谋划全局,在创新中加快海南发展,抓落实、抓推进、抓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的活动第一,创建“学习型单位”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活动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全面把握当代全球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  相似文献   

16.
闫伟 《今日海南》2009,(12):31-31
改革开放31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也有21年,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文化事业也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可是,作为海南文化主要标杆的琼剧,却面临着走“下坡路”的窘境。琼剧要寻求一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振兴之路,必须在理论上加强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她出生存以色列耶律撒冷一个犹太家庭。因为是家中的独生女,她倍受父母宠爱。4岁的时候,在父亲的影响F.她升始学习舞蹈,并在当地舞吲里表演。虽然担任的都是一些小起眼的小角色,但舞台上的她,总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欢乐和笑声。因此,她更加热爱表演,“成为一名优秀演员”逐渐被定格为她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富有海南地方特色的琼剧,是一枝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在椰风海韵的熏陶下,这门传统艺术正重沐春风,茁壮成长,鲜艳夺目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6,(7):11-12
徐兰香,看起来略显瘦弱:单薄的身子,黑黑的皮肤,朴实微笑挂满脸。正是这位外表不起眼的国有新中农场女职工,获得的荣誉证书已经足足可以装上一大箩筐:包括全国“优秀胶工”、省农垦总局“优秀胶工”和“产胶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省妇联“巾帼建功标兵”、省“劳动模范”、省“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等。她2002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2004年被评为全国创新能手,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5年来,从一个外来打工妹,到成长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模,徐兰香在垦区的胶园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她深有感触地说,我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海南农垦和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著名琼剧演员李桂琴在琼剧舞台上度过了三十八个春秋。几十年来,对以事业与成功的渴望,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精益求精,终于走出了一条宽阔而扎实的艺术道路,成为琼剧旦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多面手。她曾两度赴新加坡演出,也先后献艺于曼谷、香港,受到泰王国公主诗琳通、新加坡政府高级官员钱汉宗、何家良等亲切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