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对改进基层政府公务员考评工作,推进基层政 府公务员绩效考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基层政府公务员管理体制创新有较强的实践指导 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指标量化存在的问题是定性与定量考评指标不能有效结合,量化考评指标不能契合每个公务员工作性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指标量化设计应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出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让绩效考评制度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地方政府创新模式有:组织战略、部门战略、个体工作目标"三位一体"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模式;分级分类绩效考评指标量化模式;考评周期的分级分类量化设计。地方政府考评指标量化创新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包括:战略目标的清晰界定、岗位职责的清晰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和地方政府一把手的强势推动。  相似文献   

3.
品德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干部选拔和任用的首要标准。加强品德修养,是公务员提高政治素质,提升行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干部队伍和公务员绩效的现实需要。公务员品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务员品德结构、品德测评、品德与绩效的关系及公务员品德建设四个方面。综合文献研究,在围绕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构建公务员品德结构方面,学者们的认识具有一致性;对公务员品德测评的问题、指标、方法、主体及结果运用进行了梳理、概括与总结;探讨了公务员品德、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提出公务员品德提升应注重品德监督、培训、考评、责任追究及声誉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但是,公务员品德的研究在公务员品德指标与标准的量化、公务员品德对工作绩效作用机理及公务员品德较系统的提升机制等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政绩考评体系的完善问题,全面分析了政绩考评指标、政绩考评主体、政绩考评相关条件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四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和怎么运用考核手段,阐述了切实增强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认识,提出了要科学合理设置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断规范绩效考核的办法与程序,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瑾 《党政论坛》2009,(23):27-29
随着现代管理实践对人作为组织第一资源认识的不断加深,素质考评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素质考评不仅被看作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同时还承担着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职能。公务员是政府的核心资源,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导因素,素质考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影响着公务员素质发展方向,因而公务员素质考评导向的选择至关重要,服务型政府目标导向公务员素质考评是提升公务员素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意义重大,是我国公务员队伍向精干、效能迈进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同时,也有利于杜绝用人制度上的不正之风,给广大有志于成为公务员的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从已开始实施的中央和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看,考什么内容,如何考,什么时间考,笔者以为尚可进一步推敲。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是由一个多种品质构成的精神共同体。而如何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公务员精神能否贯彻,能否有效促进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关系到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效。而公务员考试录用、教育培训、考评、监察以及行政领导建设和公务员自身修养提升等方面则是培育公务员精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绩效作为组织绩效的一个构成部分,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特征,现有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模式存在着主体单一、指标模糊、方法简单等方面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要对公务员绩效进行有效的评估,就要树立整体绩效观念,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要健全公务员绩效评估体制,完善绩效评估流程;要建立分层分类评估制度,进行差异化评估;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实施动态化评估.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7)
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务员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在完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监督机制等保健因素的基础上从公务员的绩效考评、晋升、培训、奖惩、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激励因素的关键性作用。以保健因素为基础,以激励因素为导向,从而达到有效激励公务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我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是既定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的运作,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改善党对公务员的领导、树立公务员法规的权威,强化对公务员法规实施的内外监控机制等若干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考核体系创新是对公务员考核过程中不同要素和资源重新整合以满足特定管理需求的活动。文章梳理了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三个阶段的特征,并根据对网络上公布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文本的分析,从考核的内容与标准、程序、结果和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的特点。研究发现,公务员考核是渐进式的创新,反映出国家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公务员考核体系的空间演化是典型的制度创新扩散过程,尽管现阶段的扩散已基本结束,但仍旧存在重新启动的可能;综合来看,公务员考核体系创新形成了情境依赖的演进模式,深受科层体制的影响,同时具有地域差别和空间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法国国立行政学院高级公务员招录和竞考,以及高级公务员培训的课程、教学组织、实习考核和任职的具体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公务员培训和领导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在培训的目标、原则、方法等问题上进行了借鉴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国家公务员掌握着国家和政府的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组织管理各项行政事务,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国家公务员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应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示范者,严格遵守诚实信用,才能培养、推进和营造全社会的诚信环境,市场经济才能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国正在推进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对于开阔我们的思维视角、积极推进我国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具体方法以及给予我们的启迪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科学考评政绩,是帮助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也是当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我们对乡镇(街道)、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并建立了如下的总体构想、基本框架、指标设计、具体操作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的期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务诚信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工作,阳江也紧跟步伐,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组织力度、制度建设、社会契约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还没有得到很好推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力度和制度建设,推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培育社会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四川省对违反“凡进必考”原则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违规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12490名,目前已重新考录和清退10780名公务员。四川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还专门出台有关规定,公务员招考单位今后务必坚持“凡进必考”原则,严把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无论哪个地方或部门再出现公务员“不报而考”、“不考而进”问题,除了坚决纠正外,还将追究有关领导的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行为规范是当代行政法治环境下行政机关约束和控制所属公务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内部行政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公务员行为规范体系中,考核规范是所在机关对公务员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并实施奖惩的规范性文件;而在考核规范的设置中,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是对公务员进行实质评价乃至于避免考核过程形式化的前提条件。其中,考核的宏观指标一般被设定为德、能、勤、绩、廉,微观指标中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和群众观念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而考核指标的分类设置、量化设置和综合设置,则是使指标体系更趋科学合理所必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考试作为当今最为热门的考试之一,随着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推进,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人才考评,然而这个环节在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录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在公平正义原则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的考核是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一种人事管理手段,是奖惩、任免、培训、工资等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公务员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机关目标管理是现行机关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措施,既是一种行政管理方法,又是一种人事管理手段。近几年,我们开展公务员考核工作时,把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与公务员的考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客观地对全市机关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公务员的考核工作与机关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可能性公务员的考核工作与机关目标管理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1、考核(考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