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军事信息资源的战争效能,是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课题。探索军事信息资源战争效能的构成,需要从"综合论"、"杀伤论"和"阶段论"等层面上深入分析军事信息资源战争效能的存在形态及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明代"土木之变"是发生在战争背景下的政治型人质事件,该事件的处置过程对于处置战争背景下政治型劫持人质事件的启示是应该坚持整体、全局、国家利益至上;决不放弃武力处置;对人质事件应实行适度的信息公开;在肩负政治职务的人员被俘后应该及时进行职位替补.  相似文献   

3.
战争与生命     
《时事报告》2005,(3):F003-F003
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历史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尤其是生命的代价。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一年多了,但至今硝烟不断。美国战后死亡的人数已无远超过战争阵亡人员,  相似文献   

4.
贺磊  孙倩 《传承》2012,(14):78-79,83
"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东南亚国家积极应对,反恐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东南亚恐怖事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伤人数不断攀升,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东南亚的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以来,关于"人肉炸弹"合法性的纷争一直不断.争论的焦点在于判断"人肉炸弹"的性质,而攻击对象、实施主体、战争性质及战时报复习惯对这一行为的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人肉炸弹"背后折射的是战争法价值评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而战争法的主旨又以人道主义为核心,是关于"人肉炸弹"涉法纷争的缘由;不同战争主体在战争中的利益不同,则是"人肉炸弹"所涉价值冲突和法律纷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深陷阿拉伯民族文化的"旋涡"、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泥潭"和大中东政治文化的"沼泽".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源于其唯我独尊的"自信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的"扩张文化架构",急于求成的"功利文化传统",以及极端错误的"战略文化指导",对世界文化的走向带来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湘闽 《传承》2012,(10):80-81
安顺军民府是明末贵州"十府"中设立时间最晚的一个府。回顾安顺军民府设府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安顺军民府的设立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其与平播战争后贵州战略格局的改变以及明廷对贵州行政区划的战略调整这一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其设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明廷在国防战略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战争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战争的合法性成为战争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战争合理性之争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作战行为"慈性化"成为争取道义支持的焦点;战争伦理与战争法的反用成为军事弱势方进行军事斗争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今年既是“9·11”事件十周年,也是美国开启反恐战争十周年。相比冷战结束后的头一个十年,这个十年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更为重大,当然这也更能体现历史的延续性和弹性。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战争是美国攻掠全球地缘战略枢纽的重要手段,本质是一种文化操纵,即通过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文化软战争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文化渗透,侵蚀目标国家的文化核心,改变民众的文化观念,最终接受美国所设定的文化观念。二是利用蜂拥战术发动街头政治,颠覆现政权。三是扶植亲美政权上台。防范文化软战争的关键是让美国从幕后"现身",揭露其文化操纵的真实目标、手法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定的战争史观作为对战争与战争历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尺度的.贯穿于日本军国主义"战争史观"的多重价值诉求,源于其传统文化中功利至上的价值观,并由此形成了其实用主义的"双重战争价值标准".从价值观上审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史现",有助于从深层上揭示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和战争历史认识上的价值误区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伴随着人类而产生的,它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本文着力论述了国际战争的根源、国际战争的基本形态、国际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国际战争的价值判断等问题,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知道越南战争历史,或者一直喜欢看有关越南战争影片的人,习惯思维下总以为美国大兵在越南犯下那么多战争罪行,使后者付出了巨大的战争代价,那么越南人注定是仇视美国的,甚至这样的仇视会世代延续,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反恐活动自美国9.11事件后就从未停止,最近恐怖势力又有抬头的趋势,2013年4月15日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以及2013年10月28日的"北京天安门金水桥事件","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等等事件都告诉我们恐怖主义的地域性已经蔓延至世界各地,恐怖势力对中国的迫害也日益严重,如何在这场反恐战争中做好准备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阅读国内外反恐材料结合中国特色发现我国需要从交通运输系统、立法、基层反恐体制、宗教信仰、战略层面五个方面着手应对恐怖势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战争频仍,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残酷的战争中遭受了肉体与心灵的双重蹂躏。战争期间,女性遭受的性暴力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浩劫,性暴力具有施暴者残忍、受害女性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性暴力事件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极端扭曲。  相似文献   

16.
刘彩霞 《求索》2014,(10):27-31
美国女性传统上被父权文化界定为男性的附庸,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然而她们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历次关乎民族命运的战争中主动参与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她们通过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解构,积极体现自己在战争中的能力和社会价值,消解社会对她们的偏见和歧视,不断改变自我身份标准,提升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新的身份建构与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获取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和越来越多的两性平权。  相似文献   

17.
新式战争是恐怖与反恐怖的战争,本质上是身份群体(身份政治)间的冲突,新式战争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式战争伦理的必要性。作为新式战争伦理价值诉求的自卫的开战正义、人道的交战正义、和平的战后正义,其可能性需要破除身份群体,回归角色政治。探究保罗·吉尔伯特的新式战争伦理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反恐行动、强化公民责任、促进世界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战略十年,美国都有一场,甚至多场战争,下一个十年由美国发动的战争,很有可能在亚太地区未来若干年,中国面对的头号地缘战略挑战仍然是美国。目前的美国,在广义的精英层面,许多人逐渐地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了"美国衰落"的现实。这一  相似文献   

19.
美国把反恐与输出价值观捆绑在一起,借反恐战争推销"美国式民主",这样目标多重的反恐战争,只能以失败或"体面"的"负责任"的撤军收场"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大了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但在反恐取得成绩的同时,恐怖主义活动却有增无减。2011年全球发生了近三百次恐怖袭击,造成了近万人伤亡。反恐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恐怖主义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20.
利伯尔法典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的国内法,规定了若干陆战规则。利伯尔法典虽然是国内法,但它对国际战争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现代战争法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