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雷 《中国法学》2012,(3):191-192
<正>□2012年4月5日至6日,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2012年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承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林中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2012,(1):192
<正>2011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在深圳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王乐泉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出席开幕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主持。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会长刘飏代表常务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27日举行的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选举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为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10月15至16日,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云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律史学会2011年年会暨辛亥百年与法制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2012,(5):191-192
<正>沉痛悼念我刊编委江伟教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奠基人之一、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公证律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杂志编委江伟同志,于2012年9月15日7时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2月,中国法学杂志社聘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晨光同志担任《中国法学(英文版)》执行主编,聘期四年。这是《中国法学(英文版)》杂志自2013年创刊以来的第一任执行主编。《中国法学(英文版)》杂志是由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管,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杂志社出版的英文法学学术期刊。中国法学会"法治理论调研座谈会"分别于2月5日、2月14日在杭州及北京召开。中国法学会党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他庄重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  相似文献   

7.
蔡枢衡与杨兆龙两位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两人同受民国时期教育之熏陶,故国学功底扎实;又曾留洋国外,受新式教育,并师从当时法学大家,故深谙西洋法学。融中西教育之背景,学识广博,见解高远。两位先生虽已作古,但其著文、其观点,于当世法学研究而言,仍具启发与教示意义。本期《研究生法学》特设“名家重读”栏目,择摘两位先生旧作,既是为重温我国老一辈法学家之治学风格,也希冀为吾等后生晚辈之治学态度提供一种负责任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6月1日至2日,罗马法传统与现代中国:回顾与前瞻国际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会议由湖南大学及意大利"中国法典化与法学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承办,中联重科协办。来自意大利、匈牙利、德国、日本和中国三十多所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湖南大学副校长赖明勇教授、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肖祥清先生、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斯奇巴尼(Sandro Schipani)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12月22至23日,第四届全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法学方法论论坛"全国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多重视角下的转型社会与法律方法",下设若干分议题。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专家学者、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各级国家机关、法律实务部门以  相似文献   

10.
徐岱 《法学论坛》2005,20(4):7-8
法学研究的繁荣离不开法学期刊的创新。值《法学论坛》出刊百期之际,为交流办刊经验,提高刊物质量,本刊特以“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为题,编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法学期刊的使命和法学研究的使命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发展互动模式,探讨了法学研究的创新和法学期刊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具有密不可分性,法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法学期刊是法学研究创新的重要载体,法学学术期刊的创新在根本上取决于法学研究的创新,同时又反过来推动法学研究成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7月26-27日,由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民法典的编纂;民法方法论与民法基本理论;人格权法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游 《中国法学》2020,(1):304-304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比较法学与新科技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革命的法律应对新科技革命与权利保护人工智能时代与比较法人工智能犯罪与司法网络信息社会与比较法信息社会与财产保护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法学期刊的学术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寅 《法学论坛》2005,20(4):5-7
法学研究的繁荣离不开法学期刊的创新。值《法学论坛》出刊百期之际,为交流办刊经验,提高刊物质量,本刊特以“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为题,编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法学期刊的使命和法学研究的使命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发展互动模式,探讨了法学研究的创新和法学期刊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具有密不可分性,法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法学期刊是法学研究创新的重要载体,法学学术期刊的创新在根本上取决于法学研究的创新,同时又反过来推动法学研究成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韩松 《法学论坛》2005,20(4):8-9
法学研究的繁荣离不开法学期刊的创新。值《法学论坛》出刊百期之际,为交流办刊经验,提高刊物质量,本刊特以“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为题,编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法学期刊的使命和法学研究的使命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发展互动模式,探讨了法学研究的创新和法学期刊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具有密不可分性,法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法学期刊是法学研究创新的重要载体,法学学术期刊的创新在根本上取决于法学研究的创新,同时又反过来推动法学研究成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学》2012,(4):191-192
<正>2012年6月2号,由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和耶鲁大学中国法律中心联合举办的"政府决策公开中美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副主任贺诗礼教授、最高法行政庭庭长赵大光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张世诚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美国阿尔巴尼亚大学、中国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法学(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9世纪末期胎动中的近代法学,终因西太后发动政变而胎死腹中。中国近代法学尚未诞生,就蒙上了一层专制权力的浓重阴影,20世纪的中国法学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 一、法学用语的创制与引进 前面说过,语言文字是学术的载体,没有相应的近代法律语言词汇,近代法学的创建就将是一句空话。19世纪的创制和黄遵宪从日本拿来的刑法和诉讼法方面的新词,除了数量远远无法适应构建近代法学的需要以外,这些新词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并取得社会的认同。因此,20世纪法学,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不断地对应西方法律词汇,创制中文(汉文)法律新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词量的多寡和新词本身是否规范准确,是否符合中国的习惯,直接影响中国法学学术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12日至13日,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副省级市法学会、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负责人近200人  相似文献   

18.
周国均 《法学论坛》2005,20(4):9-12
法学研究的繁荣离不开法学期刊的创新。值《法学论坛》出刊百期之际,为交流办刊经验,提高刊物质量,本刊特以“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为题,编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法学期刊的使命和法学研究的使命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发展互动模式,探讨了法学研究的创新和法学期刊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法学研究的繁荣和法学期刊的创新具有密不可分性,法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法学期刊是法学研究创新的重要载体,法学学术期刊的创新在根本上取决于法学研究的创新,同时又反过来推动法学研究成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
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些年,中国法学正依循着"知识—文化法学"的进路前行;法学研究越发成为疏离社会现实而自闭、自洽和价值自证的文化活动。受此影响,中国法学对法治实践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正不断减弱。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法治实践并不完全符合法学人对法治的愿望和期待,从而导致一部分法学人放弃对法治实践的关注和参与。本文认为,中国实行法治的主要难点在于,传统法治理论以及西方法治模式中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某些原理、原则以及制度遭遇到中国具体国情的挑战。因此,中国法学应当立基于"法治的中国因素",直面中国的法治实践,对在中国这片土壤中如何实行法治做出自己的回答,为中国法治的创造性实践提供应有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