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转质的概念、种类,阐述了责任转质和承诺转质的性质、成立条件和效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导的刑事诉讼的方式因其严厉性对犯罪行为具有较强的震慑力,然而其所造成的负外部效应亦不容忽视。美国的审前转处协议制度对于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其在起诉与不起诉之间第三条道路的设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的统一,然而该制度仍然存在着适用对象不平等、检察官的权力过大等局限性。借鉴美国的立法司法经验,以我国认罪认罚制度为基础,尝试构建企业审前转处制度,从而在发挥制度分流以及制度激励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层次之间的互动性问题开始凸显,转板制度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但人们似乎并不理解转板制度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价值。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制度及其基本功能,对于帮助人们理解和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下转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体现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之中,该制度以其科学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规则,大大促进了受害人权益的保护。但该制度中对受害第三人范围如何界定还存在争议,该争议直接影响到保险人责任的承担以及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法律价值影响着受害第三人的法律定位,国外有关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受害第三人的立法是完善和改进我国该项制度设置的重要参考,以受害第三人与车上人员的身份界定为基础的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中的受害第三人的范围应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存在着诸多难以厘清头绪的问题,立法目的并未明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法律价值和理念之间存在难以统一的关系,有关方面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却不愿对难以统一的法律价值和理念进行取舍,以致一方面把大量没有相应情由的案件设定为自诉案件并允许调解、和解和反诉,而另一方面又通过设立极高的证据要求来限制在事实上可以成为自诉案件的案件。只有不再把"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作为自诉案件,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应对自诉案件的适用范围进行减缩,使之仅有"告诉才处理"和"公诉转自诉"的案件,同时再降低自诉案件立案和开庭审理的证据条件或要求。  相似文献   

6.
虽然责任转质在实践中有极大的需求,其运用也与物尽其用、保障交易安全的现代物权法大趋势相一致,但由于其有可能给质物所有权人带来极大风险以及违背某些传统物权法理论等原因迟迟未纳入立法。在周密的制度设计下,如何将风险降低到最小以保障利益的公平是使这一制度扬长避短,发挥其功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尚是空白,建立该制度必须探讨分析其得以建立的价值基础,即:促进公正与效率,保障人权和控制犯罪,强化国家责任和保护公众信赖利益以及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8.
当同一财产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权时,就需要明确质权之间的优先效力,确定各质权的顺位。在分析了动产质权、权利质权以及转质时质权的并存和顺位确定情况后,可以得出:确定质权顺位应当以公示公信为基本原则,遵守转质权优先于原质权规则和直接占有优先规则。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范围扩张存在征地和集体土地整体转权两种方式。集体土地整体转权是我国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在城市化背景下运行的特殊产物,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合理的制度规范是保障其运行正义性的前提,应趁土地管理法修改之机承认其地位并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从性骚扰看我国雇主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近期发生的数个性骚扰案例说明性骚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国对其的法律规制尚为空白。各国关于性骚扰的立法表明适用雇主责任制度来规制性骚扰行为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立法潮流。文章将性骚扰定性为一种侵权行为,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构建雇主责任制度,并建议在我国的《民法典》中规定该制度以规制性骚扰,尤其是工作场所型性骚扰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完善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充分落实我国产品责任制度中抗辩事由的执行为目的,介绍了美国、欧共体、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有关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上现行的产品责任抗辩事由,并认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对产品责任抗辩事由作进一步明确,通过立法全面、直接地规定产品责任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确立雇佣人的转承民事责任的必要性、归责原则以及转承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作一探讨 ,略发浅见。一 确立雇佣人的转承民事责任的必要性按照侵权行为法的理论 ,所谓雇佣人的转承民事责任是指受雇人在执行雇佣活动中由于执行雇佣职务活动致第三人损害 ,其雇佣人应当承担替代的民事赔偿责任。这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我国民事立法中 ,虽未明文规定 ,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中 ,从程序法司法解释的角度 ,规定了雇佣人侵权责任关系。雇佣人虽然没有实施侵权行为 ,也未授权受雇人实施侵权…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2月 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实施。该司法解释是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立法中关于虚假陈述责任第一个较系统的规定 ,并将对我国的证券民事诉讼有重大影响。在该司法解释实施之际 ,本文就我国证券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诉讼时效、管辖、诉讼方式来论述我国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通观当今世界各国立法,宪法诉讼制度已成为违宪审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巨大的价值。本文从我国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需要出发,分析了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对建立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诉讼机关设立模式、诉讼程序、违宪责任的追究等问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商事交易迅捷与安全的价值追求,商主体有区别于民事主体立法的制度需求.我国现行商主体法律制度过分强调交易安全,以牺牲交易效率为代价,客观上不利于财富的创造.面临全球化的商主体制度竞争,我国的商主体法律制度应从法的价值.立法技术、商事责任与商事诉讼等方面进行完善或重构.  相似文献   

16.
违约责任作为合同法的一种民事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而有关违约责任的价值取向,新修订的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原则,这一举措有重大意义。英美法系严格责任原则的立法及判倒,对于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确认,具有借鉴作用。严格责任原则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在实践中的适用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雇主替代责任立法仍有不尽完善之处。按所有制类型区分适用雇主替代责任的主体和适用法人侵权责任的主体,这种立法模式既没有比较法上的依据,也缺少独特的制度价值。我国雇主替代责任应以保护受害人利益为立足点,危险分担理论为支撑,并契合责任之实质内涵。理顺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以雇主替代责任涵盖法人侵权责任。在责任形式上,雇主雇员应承担有限制的连带责任,即雇主承担第一顺位责任,并在诉讼程序上对传统连带责任的实现方式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强化董事责任,绝大多数国家立法确立了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制度。而我国立法上并未规定此项制度,这不利于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为顺应国际潮流,我国未来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制度在责任的认定上应当采用主观标准。在责任主体上,应当把高级管理人员纳入责任主体范畴。在第三人范围选择上,将公司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纳入到保护范围之中。在责任承担方式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第三人损失时,应对第三人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雇主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民法通则》对雇主特殊侵权责任的缺失,笔者提出宜在《民法典》起草时关注此问题。为完善立法,文章先对雇主与雇员可能形成的几种损害赔偿关系进行细分,并对通则只将其中一种列为特殊侵权范围提出质疑。指出雇主转承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从代理责任向代表责任转变的趋势,过错推定将取代严格的过错责任,而公平责任原则不适用于雇主特殊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严格责任制度是英美刑法中特有的法律制度 ,本文对应将严格责任制度引入我国刑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 ,将严格责任制度引入我国刑法会使社会公众难以对刑法产生认同和信仰、会给刑事立法造成不利影响 ,在刑事司法中也有使法官滥用刑罚权的危险 ,因此 ,作者认为将严格责任制度引入我国刑法的社会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