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人与用人两者密不可分,统一于做好领导工作的实践中。领导者在识人用人过程中,固然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但有三对关系是必须处理好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正确识人、科学育人、合理用人和系统整合四个环节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观点、认识和方法,指出识人是基础,育人是手段,用人是核心.三者不是单向的直线关系,而是首尾相连,螺旋上升的动态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3.
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都重点强调了县域突破战略,把发展县域经济摆上了应有的位置。这一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人才问题已成为首要问题。“兴衰之道,贵在用人”,用人问题解决不好,是难成大业的。在实践中,领导者要注重从五个方面识人选人。一是在思想理论战线识人选人。一个人的理论思维能力决定他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思想深刻才能辨别是非曲直,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具备…  相似文献   

4.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着重提高各级党组织识人、用人和教育人、管理人的能力,不断更新用人观念,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建立一种既科学合理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把各类人才纳入视野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用人观念,就有  相似文献   

5.
王兰 《学习导报》2011,(15):42-42
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是旗帜。换届中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关乎人心向背、影响社会风气、关系事业发展。要换出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好班子,换出为民造福、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彰显正确用人导向,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到党的用人标准是刚性标尺,更加信党爱党,一心跟党走。  相似文献   

6.
朱岩 《求贤》2011,(8):1-1
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是旗帜。换届中选什么样的人、不选什么样的人,关乎人心向背、影响社会风气、关系事业发展。要换出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好班子,换出为民造福、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彰显正确用人导向,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到党的用人标准是刚性标尺,更加信党爱党,一心跟党走。  相似文献   

7.
知人、识人、选人、用人,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准确识人是正确选人用人的前提和基础,知人方能善任。初识干部是认识干部、了解干部、选用干部的基础工作,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要掌握识人的基本方法,善于在平时与干部交往中了解干部。经过摸索和实践,我们体会到,通过看气质、听表述、剖观点、观反应、察诚信等综合观察判断干部的德才,是识别干部的有效方法之一。个人形象看气质。识人,首先看的是气质,“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换届年,也是"敏感"年。正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阶段,换届关乎领导班子建设,关乎机关事业发展,关乎干部仕途去向,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各级党组织而言,换届的关键是要以严格的纪律匡正风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选好人用好人留住人。实际生活中,一些"敏感"干部却因某些原因而染上了"弱势心态"。有的干部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时,会感到自己工作压力大,回报少,条条框框多,自由空间小,各项监督严,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  相似文献   

9.
用人善于选人识人用人,是一把手的基本职责放权领导就是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让利实事求是、淡泊名利、善于揽过“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其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和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成效。当好“一把手”非常重要,但又很不容易,要当好“一把手”,除具有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外,还要善于用人、放权和让利。用人。“良才美器宜尽用,用人得当事功倍。”善于选人识人用人,是“一把手”的基本职责,坚持正确的选人导向,建立良性的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从近年来干部政绩考核的实践看,如何准确把握干部的政绩,提高识人水平和用人质量,仍然是摆在干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为政之道,关键在于用人。而用人之道,关键在于用人所长,因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领导干部要善于用人所长,就必须做到四要:要辩证分析,识其所长。识人是用人的前提,如果不了解干部的优点,或者只看到干部的缺点,就难以  相似文献   

12.
刘鹏 《实践》2005,(3):48
对大多数领导干部而言,要做到准确识别人才,使用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思想品格,还应该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位置,为党的事业把好人才关,避免走入识人、用人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乎人心向背,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兴衰,甚至影响到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4.
刘修春 《党课》2012,(22):74-75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识人。”但识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人之难,连千古一帝唐太宗都感到困难。为什么识人如此之难?因为在用人的问题上,用了忠臣,百姓幸福,社稷安宁;用了奸臣,百姓遭殃,社稷哭泣。可见识人用人之难。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灭亡时说过一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相似文献   

15.
识人的智慧     
《前线》2014,(11)
<正>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自古至今,善于识人都被看作是一种极高的智慧。对于识人这个技术活,聪明如诸葛亮总结了"问是非、穷辞辩、咨计谋、告以难、醉以酒、临以利、期以事"等七种方法,而曾国藩干脆写了一本《冰鉴》,用一本书的篇幅将自己毕生识人、用人的心得写得清清楚楚。可见,正确认识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孔子的高徒子贡也在这个问题上犯过糊涂。《论语》中记载,子贡看到社会上一些经常被标榜吹捧的  相似文献   

16.
正提到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对错用马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当回头看此事时,还是能从中汲取许多教训和经验,对我们今天的领导用人,仍有借鉴意义。一、识人的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作为军事家、谋略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其用人水平也非常人所比。那么,为什么在马谡的问题上,他会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呢?人事管理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识人的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不论多么高明的领导,有时候也会出错。  相似文献   

17.
周永康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施跨越式发展,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的用人机制”。本文就如何创新选拔任用机制,树立人民公仆形象谈一点粗浅认识。建立“准确识人”机制。选人用人,关键在于识人、辨人,真正选拔出具有领导才能的人。要“准确识人”,必须认真考察“四性”:一是优异超群性,二是快速高效性,三是意志坚定性,四是开拓创新性。要准确识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一双眼睛”和“多双眼睛”的关系。既要重视领导者的“一双  相似文献   

18.
正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突出政治标准、要求"政治过硬"是重要一环。一、正风肃纪,坚守"政治标准"国以贤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政之要惟在用人。选人用人不仅事关干部个人的进退留转,更关乎国家的荣辱兴衰。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歪风邪气的作祟,有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出现了忽视政治标准、政治把关不严等问题,让一些政治有问题的人混进领导班子,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放松"政治警  相似文献   

19.
用人导向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是一个关乎全局、关乎党的事业的大事。一个政党、尤其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才能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进而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用老好人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