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SCL-90、SDS和STAT量表对123名参加安保前的警察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为:警察安保前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表现明显的焦虑、忧郁和恐惧等情绪.123名警察共同参与心理压力管理讲座后,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警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而对照组警察在进行心理压力管理讲座后不作其他心理干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警察忧郁情绪有效果.团体心理辅导对警察安保心理减压效果明显,而单靠传统的心理讲座难以解决警察应对重大事件时的心理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心理危机的负面影响决定了对警察心理危机干预前评估的重要性。在了解不同评估信度、效度和标准化程度后从多方位了解来访警察的心理状态,以制定和完善干预措施。同时也应该注意评估的客观、全面和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
警察心理危机的现状,要求学界在对数据和事实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警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和方法,帮助警察改变自身对事件的认知方向、全方位构建有助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等,以期对警察心理危机干预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处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状态使得很多警察心理存在潜在的危机。干预警察心理危机的整合模式将预防性干预、反应性干预和巩固性干预相结合,从多维度对警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评估、确定问题、制定并实施方案、防止复发等。在我国运用此模式应根据国情采取相应措施,建立长期、系统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5.
导致警察职业心理危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职业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公安机关应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警察阵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其内容包括:加强对警察行业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培养警察的自我压弹能力;加强警察危机处理方式教育;训练警察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应急性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干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相似文献   

6.
作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法人员,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异于常人,尤其面临开枪事件时会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对警察心理问题不够重视,我国尚缺失专业的为维护警察心理健康而开设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不过,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警务实践部门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尤其认为对经历开枪事件后的警察进行心理干预更为必要。为提高警察执法水平,保护警察权益,构建良好的警民关系,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并尽快建立警察用枪的心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7.
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警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危机是警察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或面对危机时产生的一种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的功能失调状态。警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其职业原因,心理咨询师要运用专业知识,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8.
警察是承担高应激、高对抗性、高危险性工作的特殊群体。警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其中警察开枪后出现的应激反应受到极大的关注。警察开枪后应激反应有三种不同的形式,针对应激反应的病因到出现标志,进行心理预防和干预,对维护和促进警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警察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成为了心理危机的"易感人群"。解决警察的心理危机,需要从构建警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入手,重塑警队文化,为警察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在管理中彰显人文关怀,落实从优待警,同时对危机者实施积极干预,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警察的敌对心理常常表现为多疑戒备、麻木冷淡、抵触对立、紧张焦虑等,其产生与警察面临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风险压力、家庭压力等紧密相关。警察敌意心理对警察自身、警民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警察职业心理疾病。关注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重视对警察敌意心理的治疗与消除。一是要加强民警的心理训练,增强民警的心理素质;二是大力推进暖警工程,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是研究两性不平等的本质、关注女性生存与发展,并为广大女性争夺合法权利、利益和地位的一系列理论和议题,其成熟和完善离不开其他社会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布迪厄的学术理论涉及宗教、艺术、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其对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教育不平等、文化正当性等问题都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布迪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女性主义探索妇女在社会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的原因和对性别不平等制度进行挑战提供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群众利益诉求要求法制化,但在法制化过程中却面临着实现公平的促进机制不足、诉求机制不足和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为此,群众利益诉求法制化应立足于三个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秩序与效率关系、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关系,从利益公平、利益协调、利益表达、利益援助方面实现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as the linguistic transfer and reconstruction of sign meanings with legal concepts, holds both the symbolic nature of language and the professionalism of law. This paper finds that two intra-semiotic subjective links a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on, interpretation,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of legal terms, and analyzes the fiv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legal terms within the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from Semantic Triangle Model, and Translation Triangle Model as well as its corresponding three elements — namely, Representation, Reference and Interpretant. In addi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rpus, by capturing micro translation features, has the guiding and nurturing significance for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legal terms and general legal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4.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形式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在劳动教养审批程序中,聆询属于广义的听证程序,又是准司法审判程序。聆询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为平衡平等、公平正义、效率、廉政等。从执法实践看,聆询制度尚存在着原则要求、根本目的、价值宣传、程序作用等方面的缺失。对此,要加大聆询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干警人权意识,保证聆询公正透明,并且建立聆询效力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的嬗变:由公法到公私法合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法私法的融合趋势、弱权力和非权力行政领域的出现、行政权力权利化和职责化、平等型行政法律关系的生成和拓展等因素,导致作为传统公法的行政法正逐步嬗变为集公法私法于一体的法律部门。私法介入行政法必须遵循法定、私法优先等基本原则。行政法的私法化不是全方位的,它受权力弱化、平等理念的深化、权力职责化、行政公共性和服务性理念的拓展等因素的掣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公民参与主要有政治投票和选举、通过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社会协商对话、大众传媒、基层群众自治、社团代表、公民旁听等九大制度网络.整体上看,公民参与的制度框架相对完整,但程序和技术的匮乏使公民参与的制度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战略上的鼓励与现实中的限制使制度环境未能体现出鼓励和能促性特征.基于此,需要重视公民的权利要求和推动参与制度环境变迁的四种途径选择,从程序和技术上完善细节,进而将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推进到精细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格局的变迁与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客观上促使两岸警方转向寻求合作,以应对日益猖獗的跨境与互涉犯罪。但由于长期对峙隔绝与尚未实现统一,目前,双方警务协作仍以间接联络、个案侦办为主,且面临着多口介入、机制滞后、法律冲突、信息不畅等突出问题。两岸实务部门应以“FT913”启动与《南京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通过规范整合管理、强化应急处突、协调法律适用、落实基础数据,努力推进、持续深化双方警务协作,进而有效遏制跨境与互涉犯罪,切实维护海峡两岸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与法律的异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和法律之间是一个既有区别和矛盾又共生互动的互补互促的关系,二者在目的、功能、构成要素、物质文化基础等方面存在诸多共性;而在起源、属性、表现形式、样态、规范结构、本位属性、确定性、演变和发展、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实施方式、运作程序以及成本耗费等方面又体现自我的个性。因此,一方面,我们在运用道德和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时,应当明确二者的区别并界分各自的适用范围,让二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二者的共性和彼此共生互补互促的联系,取长补短,使他们的整体功能实现最大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青年运动作为青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形式 ,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联系 ,并且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内部结构和社会效果。青年与青年运动的互动 ,表现在青年对青年运动的选择、参与和影响 ,以及青年运动对青年的教育、锻炼和改造两个主要方面。青年和青年运动在相互诱发、相互影响、相互铸造中逐步成长和进步 ,并推动整个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