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936年,丁玲被党组织从南京国民党监狱中营救出来后,辗转到了当时党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中宣部特地在一所窑洞里开会欢迎她。会后,丁玲表示愿当一名女红军,毛泽东对此极为赞赏。不久,丁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赠给丁玲一首词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昆山路7号4楼,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丁玲被押到南京两年多后,看管逐渐松弛,她决定到北平找党的关系。在北平,她请曹靖华写信告诉在上海的冯雪峰。冯雪峰让到南京的地下党员张天翼与丁玲联系。张天翼派他的侄女张若嘉送丁玲去上海,交给胡风安排住下。冯雪峰得知丁玲坚决要去陕北中共中央所在地,便与潘汉年商量,派聂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那就是写给丁玲的《临江仙》,可见毛泽东对她的器重。丁玲早就闻知毛泽东的大名,但与毛泽东的真正接触,还是她到达延安以后。奔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接待丁玲是新女性,少年时就渴望自由,向往革命,在文中流露出不少针砭时弊的内容和激进语言,因而1933  相似文献   

4.
丁玲于1928年以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而在国内文坛上崭露头角。1936年冬来到陕北,成为她革命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新开端。从此,她在毛泽东主席的关心、教导下,更加热情地投身于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其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也由此进入到新阶段,并以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奠定了她作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和当代著...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22):90-92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临澧人,生于1904年,比毛泽东小11岁。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丁玲就听说毛泽东是一个奇人。毛泽东的第一位妻子杨开慧是她的同学,曾向丁玲谈起过毛泽东,但她真正与毛泽东接触,却是在她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影响了丁玲的后半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省临澧县胡子冲。原名蒋伟,字冰之,丁玲这个名字是她从事文学创作后用的笔名。1918年夏,14岁的丁玲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桃源省立女子第二师范学校。在她一年级学期结束时,爆发了“五四”运动。丁玲积极投身这场革命,主动担任了贫民夜校的小老师,热情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由于她年龄小,学生们都风趣地叫她“崽崽先生”。1922年,丁玲到上海入陈独秀、李达创办的平民女校读书;1923年,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7年12月发表处女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研究一系列文艺现象,在与中国革命、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的文化人朋友中,湖南女作家丁玲可以算是这位人民领袖为我不多的不但从“革命的需要”,而且从“个人的角度”都加以欣赏、器重的文艺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与丁玲,一个懂文艺的湘籍政治家与一个懂政治的湘籍女作家在陕北窑洞中相识。此后星移斗转,风雨沧桑,他们不仅建立起了远较文艺界他人为久、为深的友谊,而且几经坎坷,日久弥坚。了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出生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她幼年丧父,随母四处辗转求学,漂泊度日。母亲民主思想的熏陶,赋予了玲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而母亲口述的中国古代神…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毛泽东词稿失而复得 1937年春,丁玲陪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在窑洞中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毛泽东谈笑风生,甚为高兴。他边说话,边在一张巴掌大的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幅格式写下了10行字,未标题目,也没有落款,送给了丁玲。丁玲接过一看,原来是那首毛泽东曾用军用电报传给过她的《临江仙》。 原来,早在1936年的11月,从国民党监狱被救出的丁玲来到陕北  相似文献   

10.
赵曾  王磊 《党史文汇》2012,(7):44-47
享誉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丁玲辞世已26年了,她一生经历坎坷,风风雨雨,富于传奇色彩丁玲生前撰写的回忆录中对她早年被国民党当局囚禁和软禁在南京三年的生活做过披露.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只是对被囚禁生活做了梗概的叙述,略去了若干细节.近期,年过九旬的老作家陈明出版了《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同忆录》,以亲历者的身份系统同忆了两人相伴走过的历程.然而书中仍未提到丁玲当年与傅焕光的交往.也许丁玲不愿提及那一段往事是因为她在一波波酷烈的充满极左色彩的政治运动中吃过的苦头太多了.  相似文献   

11.
韦尔斯: 在延安的时候,我常与丁玲聊天。她当时仅31岁,却已作为中国小说界首屈一指的女作家而名扬天下。她非常自信,是各方面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开路先锋。她是厉害的湖南人之一,在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方面,与毛泽东没什么两样。这导致她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并逐出北京,尽管未被关进大牢。  相似文献   

12.
韦尔斯: 在延安的时候,我常与丁玲聊天.她当时仪31岁,却已作为中国小说界首屈一指的女作家而名扬天下.她非常自信,是各方面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开路先锋.她是厉害的湖南人之一,在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方面,与毛泽东没什么两样.这导致她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并逐出北京,尽管未被关进大牢.  相似文献   

13.
正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她说:"我不幸,也可说有幸总被卷入激流漩涡,一个浪来,我有时被托上云霄,一个波去,我又被沉入海底。"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这无疑威胁到男性的权威和革命阵营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赞诗     
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诞辰60周年。当时担任陕北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的丁玲,特地到党中央临时所在地保安县买了一块红缎子,与毛主席的秘书周小舟等合写一首祝贺词。他们一边凑句了,一边作修改。最后由丁玲仿效郑板桥手书体工工整整地把它抄写出来:苏区有一怪,其名曰徐老。衣服自己缝,马儿跟着跑。故事满肚皮,见人说不了。万里论长征,目录已编好。沙盘教学生,AEUIQ。文艺讲大众,现身说明了。教育求普及,到处开学校。绿水与青山,徐老永不老。中国文艺协会歌此以祝此时,毛主席走进窑洞,听了他们的朗读后,不…  相似文献   

15.
谭博 《奋斗》2014,(1):29-30
正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重视文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他就对革命文艺进行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概括。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里程碑。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简称"双百"方针),解决了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又一个里程碑。一、"双百"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伟大创造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文汇》2012,(5):16-24
1942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全党的普遍整风.毛泽东恰好分管延安文艺界的整风.由这样一位有着远大政治眼光和深厚文学功底的人来主持文艺界整风,势必产生空前的轰动效应和久远的历史影响. 其时,随着奔赴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增多和革命文艺运动的深入展开,人们对陕甘宁边区文艺的许多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热烈响应党中央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号召,踊跃投入创作实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五十五周年的纪念日。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祝词》和江泽民同志在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这部光辉的文献,更深地感到它深邃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清新切实的现实意义。我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讲话》是指引我国文艺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的指路明灯,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上催生革命文艺的优秀作品的阳光和雨露。  相似文献   

19.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针对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问题,在延安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后来被称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献,确立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和理论观点,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的旺盛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对当时以文艺发动和培育革命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团结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理论建设、文艺政策制定和文艺实践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对当今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成为一个革命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后者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1933年5月22日,有一位外国友人访问鲁迅,问道:“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您认为谁是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鲁迅回答说:“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能够得到鲁迅先生如此赞誉的中国女作家,在当时只有丁玲。而丁玲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段情感和婚姻,记录了这位女作家的欢欣与愁苦、幸福与磨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