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通过脑组织推断死亡时间已经成为法医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死亡时间与脑组织细胞DNA、RNA、ATP含量及脑温度、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变化有高度相关性。脑CT、MRI、磁共振波谱等检查手段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也有帮助。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量眼球整体CT值,并探究其死后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推断PMI的新参数.方法 采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0只,处死后放入20±0.5℃温箱保存,在死后0~180h的时间间隔内,每隔12h进行一次CT扫描,检测眼球整体的CT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眼球整体CT值与PMI的关系.结果 PMI在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兔死后角膜厚度变化规律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用空气栓塞法建立兔死亡模型。在兔死后0~72h,每隔6h进行角膜取材,切片后常规HE染色,用光学显微镜摄取全角膜图像,结合Motic Images Plus 2.0图像分析软件观察角膜上皮层厚度(x1)、角膜基质层厚度(x2)、全角膜厚度(x3)3项指标的变化值,并作统计学分析,建立与PMI(y)的回归方程。结果在兔死后72 h内,角膜基质层厚度和全角膜厚度均在死后12h开始增加,并在死后54h达到高峰,两者与PMI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0.070 2 x22+11.398 x2+1 634(R2=0.712 2,P0.05),y=-0.074 9 x32+12.036 x3+1 819.4(R2=0.675 0,P0.05)。结论角膜基质层厚度和全角膜厚度与PMI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且角膜基质层厚度优于全角膜厚度,可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死亡时间(PMI)推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但尚无可以应用在实践领域的PMI推断方法。本文从PMI推断的实践应用角度出发,从脏器、骨骼、骨骼肌、牙齿、牙龈以及大体观、毛发、皮肤和血液等角度,对利用人体标本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我国开展人体标本的PMI推断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鼠骨骼肌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监测小鼠死后骨骼肌核内DNA降解的情况 ,探讨死后细胞核DNA降解的一般规律。方法 建立小鼠死亡模型 ,在死后 72h内 ,以 12h的间隔取骨骼肌样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荧光显微镜下测量彗星图像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体死后 ,骨骼肌细胞在电泳图像上出现了明显的彗星形拖尾 ,L/W比值随死亡时间而逐渐增大 ,二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应用于早期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不同死亡时间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电导率,研究不同组织器官EC与PMI的关系。方法 SD大鼠处死后,保存于25℃恒温条件下,于死后即刻(0d)、1d、2d、3d、4d、5d、6d和7d提取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四种组织器官与去离子水按照一定比例制成浸渍液,测定各组织器官浸渍液EC值;分析其EC值与PMI的关系,建立与PMI关系的回归方程;比较大鼠死后四种组织器官EC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组织器官腐败进程。结果死后1d内骨骼肌与脑组织EC无显著变化,2~7d快速增加;而肝、肺EC值在1d内已开始增加,且2~7d内均快速上涨。四种组织器官EC与PMI的关系用三次方程拟合较好,其中肝的相关系数最高,R~2=0.96,且四种组织器官的EC值在不同的PMI区段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规律。结论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EC与PMI相关性均较好,测定尸体组织器官EC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PMI推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集成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方法 收集近5年来中国西部某地546起死亡案例的尸体数据,利用KNN、隔离森林和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超采样算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填充,开发出一种将决策树、随机森林和logistic回归集成在一起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博弈论的sharpley指数对模型中重要影响因子进行比较,优化参数,进而推断死亡时间。结果 通过集成方法,在数据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中,将决策树、随机森林和logistic回归三种准确度在70%~80%的弱分类器集成为准确度在99%以上的强分类器,通过17例案例的实际应用,误差在4 h以内的案例达41.18%。结论 利用集成算法可以有效的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集成为推断死亡时间准确度更高的算法,基于此建立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可以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8.
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一直是国内外法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肉眼观到镜下观,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报告出现。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眼角膜、视网膜、玻璃体液及房水等均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并与死亡时间高度相关,可用于死亡时间推断。本文对其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1 案例资料 2004年2月初,在某出租屋内发现2具尸体,现场勘验见门窗紧闭,在中心现场的桌面上发现一袋未熟河粉,内见多处菌落,最大为2cmx1cm,最小0.3cm×0.2cm。 女尸仰卧于床上,身体被棉被遮盖,头颈外露,面部、颈部及衣服棉被上有大量血迹。尸长155cm;尸僵部分缓解,大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兔死后不同时间角膜厚度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25只家兔采用空气栓塞的方法处死后,用角膜超声测厚仪分别于死后即刻、2h、4h、8h、12h和24h测量角膜的厚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即刻死亡家兔角膜厚度平均值为(357.10±6.41)μm,死亡24h角膜厚度平均增加(187.52±11.38)μm;4h内,眼睑开启与闭合对角膜厚度的增加无明显影响(F=3.5290,P〉0.05),8h后随时间延长,眼睑闭合角膜厚度为(429.24±8.80)μm,明显超过眼睑开启角膜平均厚度(421.40±9.53)μm,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4480,P〈0.05)。眼睑闭合的角膜厚度与死亡时间关系为y=8.2418x+357.33(相关系数r1=0.8732);眼睑开启的角膜厚度与死亡时间关系为y=7.3737x+357.23(r2=0.8578)。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家兔死后24h内角膜厚度与死亡时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8,他引:29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对大鼠死后脑细胞DNA的变化进行观测 ,以寻找一种客观、量化的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标准。实验选择 1 5只大鼠。处死后 ,在 2 4h内每隔 1h分别取脑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gen染色、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与其脑细胞DNA降解速率呈线性关系 ,其中积分光密度 (IOD)、平均灰度 (AG)、异形指数 (ID)提示本法有可能作为精确推断死亡时间 (PMI)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细胞DNA含量与早期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Lin LQ  Liu L  Deng WN  Zhang L  Liu YL  Liu Y 《法医学杂志》2000,16(2):68-69
实验选择 15只大鼠 ,处死后 ,在 2 4h内 ,每隔 1h取肝组织块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 gen染色、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表明 ,肝细胞DNA含量在死后 2 4h内 ,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较有规律的下降。其中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异形指数是用来研究死亡 2 4h内肝细胞DNA降解规律 ,并准确推断死亡时间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mRNA稳定性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鼠肺、胸肌β肌动蛋白(β-actin)mRNA在死后不同时间的表达,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于21℃温度控制系统模拟死后改变,在不同时间点抽提相应组织总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β-actin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肺β-actinmRNA于死后12d仍可检出,胸肌在死后8d的检测呈阴性。β-actinmRNA在肺脏和胸肌的稳定性呈现器官差异性和时间差异性。结论观察死后肺、胸肌β-actinmRNA的变化,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Lin X  Yin YS  Ji Q 《法医学杂志》2011,27(1):47-9, 53
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的定量已广泛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本文主要对机体死后不同组织和器官中DNA含量随时间的降解情况,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Feulgen染色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仪等近年来新的DNA定量技术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31-135
目的利用GC-MS检测死后家猪脑组织的代谢产物,推断死亡时间。方法成年家猪大脑,置于25℃、75%RH的人工气候箱中,于0 h-84 h内,每间隔6 h取材,GC-MS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代谢物变化。结果PCA显示:平台期和窗口期的时间组彼此分开。建立PLS模型,通过VIP> 1且Kruskal-Wallis检验(P <0.05)筛选出18种重要的代谢物,线性回归模型和参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方程为:Y_(PMI)=6.610+16.29X_(十八烷酸)+14.56X_(5-氨基缬草酸)+5.517X_(丙氨酸)(R~2=0.909、SE=6.323)或Y_(PMI)=15.78+9.690 X_(5-氨基缬草酸)+86.45X_(亮氨酸)-82.35X_(甘氨酸)(R~2=0.952、SE=4.271)。结论 GC-MS检测出家猪死后脑组织的多种产物与PMI存在显著相关性,证实了其理论和技术推断PMI的可行性。综合多指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PLS-DA等多元模式分析方法建立PMI推断模型,可提高推断模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李琦  赵建  牛勇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1,(2):144-147,153
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一直是法医学鉴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可用于推断PMI的尸体检材有很多种,脑组织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与生理功能,是推断PMI的重要检材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将根据脑组织推断PMI的方法进行综述,包括了通过脑组织的温度、形态特点等尸体现象推断PMI;通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芬太尼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雄性大白兔按5.4mg/kg(2LD50)经耳缘静脉推注芬太尼注射液,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和尿液,用正己烷∶乙醇(20∶1)萃取,利用UPLC-MSn法检测各组织和体液中芬太尼含量,使用SPSS15.0进行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给药后1min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中毒症状,平均4.7min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后肺内芬太尼含量最高,其次是肾和心,而尿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提示肺、肾和心脏是芬太尼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At autopsy, visualization of lesions of the bridging veins, a frequent source of subdural bleeding, is difficult due to their anatomical loc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demonst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assignment to a chronologically defined trauma. For this reason a postmortem method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developed to visualize the intracranial venous system by means of X-ray contrast media. In subdural bleedings, in which the skull had not been opened up, ruptured vessels could be accurately localized with this method, so that targeted dissection was possible during the subsequent autops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