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屯文化是历代政府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的产物,是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以边地土司文化为依托,融汇当地和周边各民族文化,又具有典型的军屯戍边特点的文化现象。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内地军民奉调屯驻,故称“边屯”,边屯文化应时而生。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26日,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在永胜县程海之滨建成开馆,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到馆指导。开馆庆典仪式由永胜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佐主持,  相似文献   

3.
边屯文化是个广义概念,它的形成是各民族不断融合逐步形成的过程,它不是单纯地域性和单一民族的文化,而是各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边屯文化现象在云南省普遍存在,其中永胜边屯文化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其中屯垦文化、他留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云南具有悠久的“寓兵于农、屯垦戍边”历史,特别是元明以来,大批湖南、江西等内地的军民“调卫”而来,形成了民族融合、边疆稳固的局面。地处滇西北的永胜县(明朝在此设置“澜沧卫”),至今较为完整的传承、保留了“边屯文化”传统。在永胜县程海镇毛家湾村建设云南边屯文化博物园,对于研究传承开发运用边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永胜这个地处云南西北边疆地区的县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明朝“洪武调卫”以后,具有浓郁湘楚特色的中原文化随着大量湘楚军人的驻屯汹涌而入,并与古老的永胜边地文化碰撞、激荡、洗礼、兼容并包,形成了特有的边屯文化现象。目前,这种文化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形态:  相似文献   

6.
现有1000多户、5000余人的清驿,是一个南北长三公里的大自然村,是云南省永胜县也是丽江市最大的自然村,更是丽江明清古建筑保护最好的文化村落。据丽江市博物院等单位统计,清驿现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近600院(所),其中,明代建筑6座,是2011年丽江市“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最大的亮点,有关部门正在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拟将清驿整体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7.
“斋女”兴起的时间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境内,有一群默默无闻,几乎被人遗忘的群体,她们就是最近几年才被人们逐渐关心的“斋女”,俗称“斋姑娘”。“斋姑娘”终身不婚不嫁,没有后代,跟弟妹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现在仍健在的、为数已不多的“斋女”都已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8.
边屯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现已渐为人们了解和认知。特别是随着中国永胜边屯文化博览园第一期工程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的启动,对边屯文化深邃内涵和广博外延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对边屯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对边屯文化整体形象的全面修饰和包装,对边屯文化即将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综合效能的研发,对边屯文化品牌的全面打造等,都必将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予以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云南边屯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胜边屯文化是云南边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特色的文化。2010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要求:在永胜程海建设中国永胜·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永胜成了率先开展全省边屯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发起者、组织者、  相似文献   

10.
边屯文化作为云南省丽江市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吸引各方的关注。随着对边屯文化日趋重视,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挖掘提炼边屯文化资源的内涵、特点、价值以及探索对边屯文化资源开发运用的原则和思路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不仅有全球闻名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还有非常厚重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云南省倾力发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强省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形成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繁荣局面和繁荣特色。但是,云南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之在云南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中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还明显比较薄弱,除了古滇国青铜器、  相似文献   

12.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本质属性、实现路径和根本保障,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信中华民族必将因自身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边屯文化是指迁徙屯居边疆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繁荣边疆、保卫边疆历史进程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核心,以边地区域文化为依托,融汇当地和周边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典型屯垦戍边实民文化特点的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对于永胜县乃至云南来讲,必须充分认识到边屯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弘扬边屯文化有助于动员各族人民谱写好中国梦云南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杨文江 《社会主义论坛》2010,(2):F0002-F0002
云南省永胜县,被金沙江自北向西再向南环绕,是从四川、西藏进入云南的重要关隘,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古以来就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边屯文化源流边屯文化,也可称之为屯边文化。“边屯”或“屯边”指的是“屯居边地”,而有关它的一切文化形态、文化积淀正是“边屯文化”,或称“屯边文化”。边屯文化中的“屯”之本义为“聚集”,边屯就是一部分社会群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聚集、驻扎在边地、边疆地区。应该说,边屯的历史相当久远,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社会组织、尤其是较大社会共同体,就产生了社会共同体间的领域分野,并随之产生互相间的联系与冲突,从而各自需要确保其领域的自然资源、社会利益、人民生命之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社会得以传承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边屯文化是“以古代的屯田制度为历史背景,在‘寓兵于民,屯民实边’的政策下,中原的汉族以军屯、民屯、商屯的形式大量迁往边疆地区,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形成了一种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又具有典型的屯田戍边特点的主体文化”。边屯文化具有融合性、传承性、多元性、创新性的特点,又是中原文化、边地文化、军事文化的一种兼容。边屯文化概念的提出,在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众多文化界名人的目光,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走过了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云南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云南省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战略相结合,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基本实现了从客位保护到主位传承的转变,形成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云南模式和云南经验。政府的主导,学术界的探索,系列工程的设施,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推动了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成绩和经验,我们信心满满;展望未来,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任务依然艰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带给我们发展机遇的同时,亦伴随着文化多样性的不断淡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华夏民族的财富。在全球化中,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我们的必然之路。如何在发展中关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创新更是我们今天就该理性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其不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同时也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中,整体保护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文化传承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个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从思想认识、法规制度、专业作为、文化遗产、展示平台、活态利用、社会参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保护和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傣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泼水节传统文化是傣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发展、泼水节丰富的节庆活动、以及关于泼水节的动人传说,都包含了傣族的大量历史信息和人文信息。因此,泼水节传统文化不仅是传承傣族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加深傣族民族情感的纽带,还是促进傣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泼水节传统文化内涵逐渐淡化,且商业化趋势日渐严重,使泼水节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保护和传承泼水节传统文化对傣族民族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州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节点,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核心区。“华夏之源”是郑州新密文化特质的集中概括。新密远古历史一万年来从未中断,李家沟遗址、黄帝故都轩辕丘、夏启都城新砦遗址等多项考古成果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命簋上的“华”字和黄寨遗址出土的第一个“夏”字,共同为“华夏之源”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