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可以认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原则、特征与目标,将贯穿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上,学术界和社会上有两种错误的偏见:一种认为我们应当先推行法治,然后再推行民主;另一种认为,只要推行民主了,法治自然会发展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则非常有害。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割,必须整体推进。没有民主,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治最实质的意义,就是宪法和法律成为最高的公共权威。离开民主政治去谈论自由、平等和法治,就像离开市场经济去  相似文献   

3.
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是联结《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名著的内在线索。两篇文章回答了以实践活动为中介,思维把握存在以及实现两者真正统一的可能性,并将这种思考放置于中国语境,这为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就是一种民主形态和治理方式。要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常态的治理方式,法治化无疑是根本保障。探究群众路线与法治之间存在的亲缘关系,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能够提升中国治理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法治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虽然概念不同,但却在内在意蕴与外部追求方面高度契合,即两者均遵循"法"的逻辑和内涵"法"的价值,均依靠民主的协同和道德的滋养,均体现出对象的广泛性和终极目标的一致性。建设法治中国需要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的功能支撑,建设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需要法治中国的目标指引。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通过推进执政党法治化、政府法治化和社会法治化的有序互动,进而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法治中国为建设中国共产党法治能力提供全面的主体保障、规范保障、理念保障和生态保障,两者在逻辑上呈现为互动融合、双向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确立了民主主义建国基础的《共同纲领》,因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对民主与联合的共同信念而生。对近代中国宪政上的基本自由权利予以规定并保障,近似于一部规范宪法。《共同纲领》尽管只实施了五年,但与后来的“五四宪法”等宪法相比其法律效力更长、更强,个中对比说明信仰民主与联合固然重要,但防止个人或团体的权威无限膨胀从而破坏乃至取消民主与联合亦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确立了公权与私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模式。《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对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完善,是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标志性工程,必将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建构,其本质是国家主权性与国家合法性的二维建设。中国在现代国家建构之中,不仅存在着民族—国家建构与民主—国家建构的非均衡性,而且还存在着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尤其是农村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国家政权认同在乡村社会遭遇合法性危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大力完善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增强国家合法性,是当下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创造性的贯彻与运用。坚持法治化是当前和今后不同发展时期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大趋势。按照这个发展趋势走下去,基层协商民主就能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就能逐步延伸,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职工民主管理就能从初始的民主参与逐步发展为民主共决,最后稳步发展为职工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10.
在和谐社会的诸构成要素中,民主法治被置于首要地位.民主与法治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其他特征,这充分反映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即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法治成本分析》从“成本”的视角,以中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和进路为背景,系统分析了法治的不同方面的代价,具体诠释了当下中国在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不同方面的成本,以及效率与公正的辩证关系,并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论证了理性、科学的中国特色法治之路,是对法经济学进行本土化、通俗化诠释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2.
民主法治意识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 ,南京市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大为增强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部分市民对宪法和国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不牢固 ,法治观念不太清晰 ,极少数市民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独特性还缺乏正确认识等等 ,因此 ,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 ,积极引导市民进行实践锻炼 ,以进一步提高南京市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为南京市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初期,经过深刻反思和热烈讨论,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关系的理解,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法治来保障、规范和引导民主,实现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的概念虽然缘起于西方,其功能和价值都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但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协商民主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其实践的程度及实际效应却并非相同。中国的协商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具有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的本质和特征,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体制机制、实现方式、法治保障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这也是完善协商民主、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缘于民主与法治的实践需要。它们是阶级社会的特有产物,自产生至今已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的日益成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新时期我国健全民主、实现法治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行政诉讼法》的出台并不只是一次部门法的修改,更是作为实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战略部署。所以,新《行政诉讼法》中体现了一整套的法治理念。新法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现代化理念,是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大幅度重构,而不是简单得到修补,其内在逻辑构架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民主法治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它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五个特征.因此实现社会和谐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春风度,又是一年‘两会’时"。阳春三月,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日子,也是《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奉献给读者的日子。值此之际,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多年来关爱和支持《学报》的新老朋友致以春天的问候和深深的敬意!2011年,中国法学教育界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法制  相似文献   

20.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实行三民主义作为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中国最完整、最科学的民治法制思想,主要可概括为倡导法治,反对人治;维护民权,重视法治;提升法治,创设宪政等。其民主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色彩,不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而且在社会实践意义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民主与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有着许多共鸣,后者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法治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相关精神,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