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拓展弱势群体利益诉求途径,建立弱势群体利益机制是保护救济弱势群体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分析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就是要疏通利益弱势群体渠道,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化,建立健全群众组织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群体代表机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其显著特点是缺乏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本,所以,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主要是忽视弱势群体的民主诉求和基本权利。权利贫困可以说是引起社会分层和形成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政治地位的边缘化极大妨碍了弱势群体经济地位的改善。应立足于政治权利的视角,充分认识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在政治层面还其应有的公民地位。这不仅能促进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问题是近年来政府和社会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弱势群体内涵外延的科学界定是展开对弱势群体问题研究和社会工作的基础。目前对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标准有失偏颇,不能涵盖所有的弱势群体。文章认为对当代弱势群体的界定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身健康五个静态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其动态的发展底蕴和发展可能性子以把握。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是由于相关制度性安排而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弱势群体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只是规模和程度不同。在社会的转型期,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弱势群体的状况可能会更为严重。本文从转型期社会一系列特点出发,研究社会的转型是如何影响了弱势群体的,从而为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权利的高度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最高境界,而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离不开相应的立法工作。在当前的弱势群体权利立法中,存在基本原则不明的情况,这导致弱势群体的权利在立法环节就得不到保障,甚至还被侵犯。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立法应该坚持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的原则,在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前提下,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艾滋病患者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在立法上应该是增强对他们一般保护和特殊保护,尤其是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具有贫困性、边缘性、低层次性和心理敏感性的特征。弱势群体的构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一靠国家,二靠社会。要建立有效机制,采取得力措施,扶持弱势群体自强。  相似文献   

10.
江西弱势群体认为导致自己家庭致贫的直接原因呈多样性特征,其中只有极少弱势群体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家庭人口太多也是弱势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家庭困难时,弱势群体首先想到的倾诉或救助对象是亲友,单位的作用已明显弱化。同时,弱势群体向政府求助的比例与政府对其的关心程度呈正比。目前弱势群体对自己摆脱贫困的信心不足,认为摆脱贫困应主要依靠个人奋斗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在江西弱势群体中,还没有出现十分强烈的“仇富”情绪。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属于一种特殊的人权保障范畴。就价值而言,人本主义是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实现社会实质公平是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价值追求。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法律以其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成为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面临着当前紧迫的弱势群体问题,我们同样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法律实施以及法律援助体制等途径来推进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素娟 《工会论坛》2003,9(3):15-16
“弱势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有多层次内涵的概念。由于油田特定环境 ,油田女职工成为“弱势群体” ;特别是当前的油田改制分流 ,强化了女职工的弱势群体地位。油田党政工各方面都应当正视女职工这一弱势群体 ,采取有效措施 ,依法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有的学者把弱势群体分类为"自然性的弱势群体"和"社会性的弱势群体"。所谓"自然性的弱势群体",一是指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灾民等,二是指因生理原因而成为弱势群体的儿童、老人、女性、残疾人、艾滋病患者等。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具体情况,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模式应当是补偿性社会政策与发展性社会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建立扶助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理基础在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视野下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就是党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分工配合、共同关心支持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局面。同时,充分发挥弱势群体自身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是世界各国都客观存在的一个社会群体。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8.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关怀的最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社会关怀的理论。本文以弱势群体关怀为视角,审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认为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是弱势群体关怀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是一个未在学术界形成统一认识的概念,它具有相对性,是在一定标准下,对某些或某类权利缺失或相对较弱人群的概括性称谓,有时也称为“脆弱群体”。法学界基于人权、法理的思考,对弱势群体及其保护多有研究,然而鲜有论及弱势群体犯罪及防治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社会控制方式,法律在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与关注的同时,应当对其进行有效规范,遏制弱势群体犯罪,尤其是在当今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时期,这一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