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要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指导和实际,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了使民主监督机制切实发挥作用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民主党派的两大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可以作为当代中国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独立出来,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符合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原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和经验。社会服务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基础。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使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最大实效,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3.
发挥我国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公仆意识,而且能充分体现民主党派的政党职能,激发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更好地推进多党合作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模式主要以制度内的民主监督为主,兼顾制度外的民主监督,采用直接民主监督与间接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民主监督。当前,我国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仍存在着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观念不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形式单一、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被弱化等问题。为使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增强有效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定位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完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机制,营造宽松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社会政治环境,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职责与历史使命。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在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有其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的角度出发,营造敢讲诤言的氛围,建立鼓励讲真话的机制;扩大政务公开,建立"政绩"公开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完善沟通机制;重视民主监督工作,形成相应的评价机制。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5.
回顾参政党民主监督实践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总结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力度、执政党的重视程度决定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民主监督意识和能力的强弱决定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水平等基本经验,进而提炼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核心是对执政党的权力进行监督、参政党民主监督是建立在民主制度之上以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监督、参政党民主监督是与执政党有共同政治基础的体制内合作式监督、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的提升必须注重制度化建设等规律,对完善参政党民主监督和我国整个监督体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责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主要优势。长期以来,由于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造成了民主监督的制度预期与实践成效之间产生落差。如何缩减这种落差,关系到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一般认为,制度优势的旁落在于机制的不完善,在于运作的不成熟。从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着手,建构成熟、协调的运作机制是促进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改善和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语境中的民主监督具有特定的内涵、形式和功能.了解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概念和形式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澄清对民主监督的错误和片面认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价值和功能的重要体现,既不可弱化,更不可偏废.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监督.这种政治监督的性质是随着中国现代政治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形成的.在当代中国,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需要中共各级党组织重视,需要民主党派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需要优化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是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成长和完善的。影响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基础、制度保障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中发挥着主体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的独特作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促进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创新和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虽然已初见成效,但当前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在其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实效性仍然较差,其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民主监督的外部环境、主体、客体及机制四个方面。要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实效性,就必须从执政党和参政党两个方面,强化认识、增强能力、明确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共产党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重要性给予高度重视是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关键,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是发展和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前提,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政治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文明建设 ,推广和完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公开化制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际互相监督是我国政党政治重要的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其中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我国政党监督的核心部分。新时期,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形态和内在特征来明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定位与原则,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提供更加宽广的政治空间;强化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体水平;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实现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丰富完善民主监督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参政党的参政机制是其发挥参政作用、履行参政职能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完善参政机制,要自觉增强参政党意识,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政党制度建设,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以提高参政能力建设为支撑,实现参政党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法治建设和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法治建设的前行有助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地位的确立以及职能、体系、机制等的健全;而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的完善也丰富了法治建设的内容和成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视阈下,要依法夯实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基础,保障民主党派成员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推进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的系统化以及民主监督机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法治建设和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法治建设的前行有助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地位的确立以及职能、体系、机制等的健全;而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机制的完善也丰富了法治建设的内容和成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视阈下,要依法夯实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基础,保障民主党派成员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推进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的系统化以及民主监督机制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无党派人士是我国统一战线中重要界别之一,建立和完善党对无党派代表人士参与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选拔和培养制度、政治安排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工作机制,对于搞好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三制”政权中的民主监督为先河.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在新中国60年来的政治发展道路上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民主监督从思想观念到制度实践逐步走向完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民主与监督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而且认识到“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回顾和总结民主监督60年采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民主监督体现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积极推进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切实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科学、畅通的多党合作机制,是提高多党合作制度效能,促进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有机统一体、形成民主党派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的长效机制、健全建言献策的运行机制、推动完善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等,是当前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需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完善对拟任领导人选的协商制度,落实重要问题协商于决策之前的程序,有利于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权力现象,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主监督制度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民主监督还存在制度效率方面的突出缺陷,新世纪新阶段亟须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以有效应对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  相似文献   

20.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有效性本质上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影响程度、采纳程度和实践结果。由于对民主监督的重视程度不够,民主党派自身力量较弱,民主监督的制度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的权益保障不充分,因而当下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范围有待拓宽,组织性有待加强,效果有待增强。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有效性,需要不断创造民主监督的环境和条件,加强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提高民主党派自身的监督能力,强化民主监督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