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论,它是马克思价值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核是生产劳动价值一元论。今天我们在研究和认识它时一方面应将其置于它创立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中并根据新的变化了的实际去发展和丰富它,另一方面还应考察它与马克思价值论的其它部分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它与价值形成、价值分配等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由于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因此科学界定生产劳动的内涵就成为深化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依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和当代的经济现实,衡量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不是其物质的规定性而是其社会形式的规定性。所以今天一切旨在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富裕与幸福所付出的被市场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劳动,都应该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就是主张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行分配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运用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 ,而且运用了马克思的所有权收益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其结合的理论基础既有生产力根源,又有所有制基础和产权依据;根据制度选择的环境因素及其决定的特点,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企业制度模式应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经济运行看,两种分配方式也可以实现有机地结合。其结合的效应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影响。为此应当采取全方位的,且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耿素德 《理论前沿》2002,(19):32-33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江泽民同志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都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商品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出发点,商品的两重性是由劳动的两重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以劳动二重性的原理为依据,科学地阐明了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6.
工会干部之所以必须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因为工会本质上是劳动者的组织,是因为工会组织实际上应当是社会劳动政策的平衡器,是因为正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才诞生了"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必须着眼于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7.
分配问题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都对分配问题作过论述。文章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几位经济学家的论述进行分析,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产权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内容。本文以产权为主线来说明生产要素的不同所有者凭借什么参与收入分配,解决了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产生和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和实施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文章就按劳分配原则及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出和发展,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依据、实践及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祝明 《工会论坛》2009,15(6):74-74
自国有企业改制以来,职工持股、工会持股和股权激励先后遇到了制度上的障碍或存在现实中的局限性,劳动分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国家、社会、企业、股东与劳动者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人们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 ,从而把其当作进行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同时 ,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就涉及一个深层次的基本理论问题: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什么?非劳动收入是否等于剥削收入?应当说,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它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因此,以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14.
浅谈按贡献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实质是按贡献分配。按贡献分配则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即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的结合。因此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这个原则既体现了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娟  崔耘 《工会论坛》2001,7(2):54-56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 ,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分配原则 ,会导致两极分化”的认识误区 ,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营 ,阻碍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 ,必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既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深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理解,全面和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不但有利于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而且有利于在继承的基础上 ,促进理论的创新。同时 ,要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现形式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收入分配体制 ,增强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功能 ,稳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和发展,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种创新和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余甫功 《理论前沿》2002,26(16):24-2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七·一”讲话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新的思考。作者认为,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在于产权,与价值创造的来源没有直接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新的特点和实现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