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是人们对理想大学发展模式的一种制度设计。大学在其建构组织和规范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行政文化与学术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公益文化与非公益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应然文化与实然文化、集权文化与分权文化等的矛盾冲突,不时困扰着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进程和质量。理性应对现代大学制度建构中的文化冲突,走出大学制度的文化困境,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机关文化与行政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有不同的内涵和类型划分角度。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文化性质、构成要素、作用对象、建设主体等方面的不同。两者的联系主要有机关文化是行政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基础,行政文化对机关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机关文化与行政文化具有共同的核心层,行政机关是行政文化的主要创新实践者。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理论上的辨析,有助于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和中国行政文化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各省市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创新培育,在近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明显的偏向。广东在未来的文化强省建设中,借鉴其他省市的建设经验,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基本方向,要注意协调处理六对关系:"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建设强省"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为政和文化为民的关系、主流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在性质上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的“文化”具有一定重合性,故其不倾向于表现“典籍”文化的特征,而主要是表现“心理”性的一系列特征。总的来说,集体无意识性、模糊抽象性、规范与匡约性、固执与抵抗性、意识形态性、发展与趋同性,是政治文化的主要本质。了解这些特征将有利于我国在政治文化培育与政治文明建设中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在哲学观点方面有这种共性、相通性、契合性,才使社会主义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力补充和突破,才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的精髓要义既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一致,也与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主题与潮流完全契合。今天研究和文化,是要站在新时代、新思维、新理论的高度,把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结合,将和文化资源中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和潜在的价值,挖掘、提炼、升华,融合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当代价值最为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一体化”,而是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文化全球化具有必然性 ,这是由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文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文化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在文化冲突中最尖锐的就是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斗争。中华文化要以开放、自信的态度走向世界 ,同时要以清醒的头脑、有效的措施捍卫文化主权 ,反对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虽然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存在于文化之林,但它却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弘扬与光大,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的基石。今天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充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激荡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缩影与典范。  相似文献   

9.
冀文化建设就是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原则的指导下,实现力主和谐的传统理想性文化、力主差异的现代理想性文化与现实生活的"顺接"与"逆接"以及二者的"对接",彰显实践的文化之维与文化的实践品性,促成文化之定与文化之动的动态协调。不断克服内外在阻滞力,走出一条科学、协调和可持续的冀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必须从文化的崛起开始。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石,就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处理矛盾。对内而言,要着力实现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的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以及共同发展,需要着力建设生态文化和诚信文化。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体现着文化的共性。对外而言,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理好文化变迁与文化民族性的延续问题,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追求的同时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彰显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发展道路要关注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和谐,而和谐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以关系融洽为特征,因此,和谐的文化发展道路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与多种关系的融洽性。这种和谐的文化发展道路体现在自然观、文化观与社会观三个方面。和谐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是中国崛起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市场化"掀起的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犬儒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文化飓风的浸染和影响下.大学文化正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庸俗化、趋同化、简单化、工具化的委顿状态.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与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在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在变革中守望大学文化,在时代精神引领下使大学文化"祛蔽"、"返魅".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文化立场和文化安全,是重大的不可回避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站稳文化立场,要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要以我为主、化西为中;要坚持人民立场与方向。维护文化案例,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在文化创新中走出去,实现文化上的平等对话;要实现方法策略转型,增强文化亲和力、通约性。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认同、有坚定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之所以能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基础上,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因而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是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以实现文化自强,坚持文化包容与相互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影响世界,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展创新繁荣,坚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王英 《工会论坛》2013,(3):36-37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中不仅有网络、阵地、载体和活动等职能优势,而且还占有机制与活力方面的优势。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法定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企业发展,搭建好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育人、文化塑形的运作平台,引领和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其应用旨在联结艺术与生活、传统与时尚、创造与消费、个体与群体,推动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今民间美术在环境营造、动漫产业、旅游产业、会节活动、民间收藏等领域的新应用,体现了文化产业在文化选择、文化保护、资源开掘和文化创造中的机遇与作为。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在经过口语传媒文化和印刷传媒文化两个阶段之后 ,已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作为一种文化新形态 ,大众传媒文化构筑成一种新生的文化氛围 ,成就了新的文化环境 ,为人塑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生存方式。当代大众传媒在文化领域中已划得“势力范围” ,取得独特的文化地位 ,不仅传递文化 ,而且还制约文化、规定文化、生成文化 ,由于大众传媒的作用 ,人类文化与以往相比显现出明显的新特征 :感性化、开放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是将传统文化改造成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需要的文化。首先,客观地还原、批判地继承是高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一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大力创新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形式。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两课"与其他课程建设体系之中。最后,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生活化、实践化是传统文化在高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为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界定“军事文化”的概念,应当采取文化的广义概念。这不仅因为几乎所有的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者同意采取广义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因为狭义概念不足以全面反映文化世界。界定“军事文化”必须建立在对过程与结果(产物)、结构与功能、属性与特点、主体与客体、一般与个别等主要范畴的联系上。军事文化是军事物质成果与军事精神成果的统一,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的促进战斗力生成的文化体系。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种形态。军事文化是军事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对于军事观念、军事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某种深层次机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